樂圈|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距離2013年的那個夏天,過去將近5年,從“快樂男聲”總冠軍到如今呼風喚雨的樂壇新寵,華晨宇在自己的音樂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卸下最初的青澀,生出自定義的音樂標籤,一次次蛻變成為眾所周知的“音樂鬼才”。

“活得隨意一點”

華晨宇怪咖的身份,源於2013年快樂男聲長沙賽區他的自創火星文表演,期間蔡國慶、陶晶瑩全程一副無法理解的神情以至於按鈴終止了他的演唱。而“伯樂”尚雯婕卻對此時的華晨宇充滿了興趣,二人隨後交換了音樂上的想法並即興合唱。

這首自創曲詮釋方式與一般流行樂大相徑庭,運用大量的哭腔,頗有種英式搖滾的風味,帶給觀眾強烈的躁動感。不得不承認,正是華晨宇所呈現出的既讓人摸不著頭腦又耐人尋味的表演方式,讓他獲得了更多關注和晉級資格,也向所有人預示“華晨宇”名字背後的無限可能。

樂圈|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然而所有的“怪”,並不是偶然。

華晨宇曾說:“我以前活得挺累的,當我後來決定去接受這一切的時候,我就想說,活得隨意一點。”

或許天才都具有出於無奈,被壓力逼迫而成的才華,但當一個人脫穎而出,更多的人關注他的才華而忽略那些密不可分的過往。

也許是父母離婚造成的自閉,也許是父親吝於誇獎生出的自卑,當這個滿腦子特立獨行的少年把這些無法言喻的孤獨、壓抑融進歌曲,在所有人面前釋放出來的那一刻,他做到了“隨意”,並將這樣超脫的隨意,融進歌曲的靈魂,感動每一位聽眾。

實力改編,爆炸現場

林夕說:華晨宇是天生會用音樂表達情緒的歌手,他在舞臺上不羈癲狂,眼神犀利堅定,忘我投入,強烈的肢體語言,聲情並茂的演唱方式,令他成為舞臺上的發光體。他的聲音表現力極富張力,整個身體的語言與唱歌的力量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大聲小聲的力度也有它的層次感。

不可否認,華晨宇的舞臺把控能力尤為突出,以至於他的每一次現場都讓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他的每一首翻唱,無論是情感的交迭還是出彩的咬字,彷彿直擊人心,讓人感嘆他對歌曲超強的解讀能力以及難能可貴的音樂才華。

《我的滑板鞋2016》裡,他成功將整首歌改為具有個人特色的rap,賦予高潮全新的一段旋律,相比原版的支離破碎,更富節奏和律動,驚豔四座,剎那間神曲彷彿擁有了全新的靈魂。

《齊天大聖》裡,他延續了rap為主結合唱的旋律,遞進加強式唱法以及重複式結構和互動式結構。一張一弛中彷彿大聖乍現,地動山搖,禮貌合掌,烘托出一個說不盡道不明的民間傳說。

《假行僧》裡,低吟淺唱,悶聲假笑,到中間鋼琴伴奏速度驟變,最後高音爆發,雙手重重擊琴。短短六分鐘,一個人的自我掙扎,孤獨無奈到自我救贖,再到最後的崩潰吶喊,方寸舞臺,百味人生。這場心靈對現實的拷問,人性的撞擊,留給聽眾的,不只是震撼而已。

樂圈|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除此之外,《親愛的小孩》、《平凡之路》、《一人我飲酒醉》、《雙節棍》,無論是節目要求還是華晨宇的個人意願,每一首翻唱都帶著明顯的“花式唱腔”,帶著華晨宇賦予歌曲的二次生命,每一個現場演繹都是名副其實的“易燃易爆炸”。

“走火入魔”的創作天才

李銀河說:“花花是一個靈魂裡頭有音樂的人。”

在如今的華語樂壇,唱功好、長相佳的歌手不計其數,但若有創作能力加持,那就稱得上全能型人才了。也正是因為華晨宇擁有創作能力,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渴望帶給聽眾的,一一呈現在歌裡,使得許多業內前輩或圈外人士對他寄予厚望,讚賞有加。

回顧華晨宇所有作品,首張專輯中有三首自己作曲,二專有七首,其中《卡西莫多的禮物》、《寫給未來的孩子》、《地球之鹽》都屬於較小眾的曲風,但將小人物的孤獨情緒體現地淋漓盡致。

2016年華晨宇創作的《here we are》作為電影《使徒行者》的主題曲,由他本人作曲,偏愛英倫風的他出人意料地在歌曲中添加了中國元素—五聲調式,融合rap,營造出強烈的宿命感。儘管rap部分頗受爭議,是否與劇情契合大多數人也褒貶不一,但旋律普遍受好評。

樂圈|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聽他的創作時,容易讓人聯想到“奇妙、自我、暴躁”,這樣極富情緒化的音樂作品自然難逃小眾的命運。但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他的歌曲內容跳出了華語樂壇的愛情這個大主題的圈子,年紀輕輕卻充滿自己對歌曲的想象,實屬難得。

“我就是我,煙火裡的塵埃”

華晨宇曾經表示:不想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華晨宇。從小開始在音樂道路上摸爬打滾的他,更樂意嘗試不一樣的音樂。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我就是我,我只是我,只是一場煙火散落的塵埃。他強調小人物的情緒,由孤獨到掙脫,不僅體現在作品上,面對質疑依然態度不改。

有人直言他的改編套路化嚴重,低吟淺唱+rap+副歌=花式現場?有人提出:鬼哭狼嚎如何上的了檯面?面對諸多質疑,華晨宇回應稱:“我的這些當然是不一樣的。一首歌有許多構成元素,這是很難和觀眾解釋的專業問題,所以我只能不斷地去唱,讓大家更注重它的細節。”

然而,當談到這一做法可能面臨的不被理解的風險,他卻不以為然:“這是一定要去做的,只有這樣的音樂越來越多的時候,觀眾才會知道區別其中的變化”。

樂圈|華晨宇,不瘋魔,不成活

退一步講,華晨宇作為華語樂壇新生代歌手,其潛力不容小覷。不迎合大眾,至少真心熱愛音樂,即使風格小眾,聽慣慢情歌的大眾並不能很快適應那麼“吵”的歌,甚至無法理解他所傳達的主題和內容。但是仔細一想,單一中式苦情歌的市場難道不允許有任何多元化音樂的摻入嗎?這恰恰說明,華晨宇的出現,的確為樂壇注入了新鮮血液。

無論市場還是專家,欣賞的永遠都不是最先進、科學的技術,而是最自我、獨特的聲音。希望華晨宇帶著一個歌手的“野心”,為所有期待的人呈現一輪又一輪音樂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