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個節日是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水。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端午節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因此又可以稱為“五五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掛艾草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而這一習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五月初五時值初夏,而多雨潮溼,細菌繁殖快,人們易染病,艾草、菖蒲發出的氣味,可驅除邪氣,消去病毒。

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所記載:“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踢百草,採艾已為人(形),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端午節賽龍舟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

端午節戴香囊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為自己發病),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另外,朋友們在後臺回覆「端午」「五月五」,可以收到小據精心準備的節日海報哦~

萬“粽”期待,端午已來 噓,不能說節日快樂,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