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作者丨JennyLiu

№.1

因為《爸爸去哪兒》和《媽媽是超人》這兩檔綜藝,霍思燕和杜江獲得了很多好評,因為他們對嗯哼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除了他們的教育方式,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也讓很多人欣賞,非常恩愛,也互相尊重,他們出現的地方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有人說,霍思燕有了孩子後越來越好看,也越來越年輕的樣子,其實也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得到了杜江的支持、幫助和理解,解決了很多後顧之憂,所以才會很幸福,用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果然幸福的人都很好看。

事實也證明,父母雙方的關係和諧穩固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溫馨的成長環境。

嗯哼在節目中,能說會道,懂事貼心,情商高......很大程度上也是杜江和霍思燕平時相處模式薰陶的結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進入婚姻後,尤其是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

有67%的女性對婚姻滿意度急劇下降。

因為孩子剛出生後,女性的身心會比較脆弱,育兒工作卻非常繁重,而女性作為媽媽必須要照顧孩子,忙得手忙腳亂,連好好睡一覺都是一種奢侈。

有了孩子之後,是女性壓力非常大的一個時期,女性的角色、生活的內容和方式都發生了轉變,如果這個時候丈夫又不夠給力,那麼在身心疲憊、睡眠缺乏、又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自然就對婚姻產生不滿了。

一個家庭裡,媽媽不快樂,孩子的幸福度也會降低。

所以,關鍵在於父親是否跟得上媽媽的變化,和媽媽一起轉變角色,承擔更多的育兒責任。

剩下的33%的女性對婚後關係滿意,甚至比之前更快樂恰恰是因為爸爸們用實際行動給予了足夠的育兒支持和理解。

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圖片來源《摩登家庭》

№.2

爸爸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爸爸主動參與到育兒當中其實是有很多好處的。

美國《父母》雜誌這樣總結父親的獨特之處:

1.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2.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3.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4.父親使用的語言更復雜

5.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6.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7.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8.父親支持妻子

9.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儘管如此,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類似‘爸爸在哪兒’‘爸爸當甩手掌櫃’‘我不懂,找你媽’類似的情況出現,一部分爸爸始終用身體力行踐行著

喪偶式育兒的各種玩法。

‘男主外,女主內’‘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男人天生不會帶孩子’等這類司空見慣的言論我認為並不是什麼理由,相反我認為這是懶惰的體現。

事實上,女人也不是天生就會帶孩子的。

在幾個媽媽育兒群潛水了一段時間,發現不管什麼時候,都有很多媽媽在問關於養育孩子的問題:比如孩子經常睡眠不好,輔食怎麼做,該打什麼疫苗等等;

常常是幾百條的消息刷屏,這說明媽媽們也是在學習實踐中一點點摸索出來和熟能生巧的。

唯一要說的區別應該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快進入育兒的角色,孩子作為胚胎在女人的身體裡慢慢成長,女人比男人天然的,也更容易感知到孩子的存在。

還有那些認為男性粗心大意,笨手笨腳,不如女人細心的,為什麼不去看看那些牛逼的外科醫生和服裝設計師裡為什麼有那麼多男人。

所以,帶孩子這件事情,只要學,誰都可以做好。

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圖片來源《摩登家庭》

№.3

當然,也確實有一些很有熱情參與育兒工作的新手爸爸們,他們會認真的和媽媽一起參加育兒講座,一起學習抬腳課程,一起學習如何製作輔食餵奶等等。

但是他們會發現家裡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帶孩子的人一大堆,有孩子的媽媽、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的家庭還會有一個月嫂或者保姆,人多活少,活兒都不夠大家分配,大家都搶著幹,哪裡有需要爸爸乾的活呢?

給孩子換尿布時,奶奶或者外婆往往一個健步衝上去,“我來,我來,你一個大男人哪裡會做這些事情!”“你上班辛苦,趕緊休息去吧!”於是,就只好呆一邊看視頻、玩遊戲去了。

開始照顧孩子時,家裡的其他人,外婆、奶奶、孩子的媽媽,尤其是媽媽總會在一旁挑剔和打擊:“哎呀,你放的洗澡水太涼了。”“你紙尿褲穿成這樣會漏尿的。”“你抱孩子的姿勢把孩子弄不舒服了。”

甚至經常會發出更加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你這人怎麼這麼笨啊!”“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盡會幫倒忙,讓你做還不如自己全乾了!”“你怎麼這麼不靠譜啊!”

有些媽媽要麼不讓爸爸們插手育兒的工作,要麼就是否定和批評爸爸們的表現,

於是有的爸爸在各種負面心理暗示和否定批評下,索性就什麼都不做了,不做,自然就沒有訓練的機會,然後就更加不會做,做不好,就更被否定和打擊,最後就陷入了男人越不參與,女人越嫌棄男人沒用的局面。

所以,有時候,爸爸帶孩子不行,是因為做得太少或者沒機會做。

還有的媽媽,面對爸爸參與育兒這個事情本身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希望男人多分擔,另外一方面又各種鄙視和嫌棄對方的分擔行為,甚至有的女性會害怕對方育兒的工作比自己做得好,她們恨不得自己做了所有的事情,以展現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但是又會因為自己做得太多,太累了而心懷不滿和怨恨。

喪偶式育兒的局面很多時候是男人和女人共謀出來的,女人將男人排擠出育兒隊伍,男人順勢逃避育兒的責任,而女人從中獲得價值感和優越感,男人從中獲得舒適感和解脫感。

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圖片來源《摩登家庭》

№.4

所以,媽媽們應該鼓勵和推動爸爸們更多地參與到育兒中來,而不是一味的打擊。

1)幫助爸爸們更快更順利的進入父親角色

比如,還有胎動後,可以安排一個每日親子時光,讓寶爸們摸摸肚皮,和孩子聊聊天,一起聽聽音樂,或者和丈夫一起憧憬孩子降臨之後的生活,“一起帶孩子逛公園,給我們拍美美的照片”等等,都可以幫助丈夫更快地進入父親的角色。

2)鼓勵爸爸們一起或者單獨帶孩子,多認可和讚美他的表現

“你看,你換的紙尿褲都漏尿了。”“你給寶寶洗屁股總洗不乾淨”“你動作怎麼這麼磨蹭。”.......

這樣的怨言總是隨處可見。

有些媽媽總是干涉男人育兒的方式,一定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結果兩個人無法團結合作而是產生更多的衝突,破壞了兩個人的關係。

所以媽媽們還要允許爸爸們試錯,多多鼓勵和認可他們,懂得感謝和肯定他的付出,給予他行為上的正強化,這樣他們才會更多地參與育兒工作。

3)分工合作,和爸爸們更直接、明確的溝通

在一個媽媽群裡看到有個媽媽是這樣明確育兒分工的:爸爸負責換尿不溼、陪玩、給孩子洗澡,自己就負責餵奶,輔食,講故事等,當然有時候也會互相幫忙,並不是絕對的,但是這樣明確分工後,爸爸們也會更有目標感,幹起活來更積極。

有些媽媽總是不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是默默期待爸爸們主動來幫助自己,或者習慣用抱怨、指責的方式表達需求,在帶孩子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比如:“外面冷,出門時你為什麼就不懂得給孩子加一件衣服?”“孩子的手這麼髒,你就不知道給ta洗一下,你做事情怎麼這麼不靠譜?”

沒有人喜歡被指責和批評,與其質問他“出門時你為什麼就不懂得給孩子加一件衣服?”不如直接說:“外面冷,你給孩子加一件衣服吧,就那件有小熊圖案的衛衣。”

直接和簡單地提要求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33%的媽媽感覺有了孩子後更幸福,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圖片來源丨摩登家庭

№.5

養育孩子是一件需要父母團結協作,彼此配合的事情。

這個配合不是孩子一生下來就自然形成的,

是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的,也許這個過程中會有衝突、摩擦,甚至有很多的委屈和妥協。

但是,請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也在考驗我們學會放下控制、接受差異、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會讓我們成長為更好更成熟的父母。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