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这几种病,蜜丸比汤药更管用

治这几种病,蜜丸比汤药更管用

如今中医临床上,严格进行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所采用的剂型,几乎成为清一色的汤剂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中药蜜丸剂型,体会到中药蜜丸除了有方便易服、省时省钱等优点外,有时在功效方面较汤剂为优,甚或有汤剂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结台病例简要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易反复病症,取丸以稳定

病例:杨某某.女,50岁,农民。咳嗽6月余,夜间及早上痉咳明显.痰稀色黄白。咽喉部检查及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前服方药,或侧重于清化痰,或侧重于温肺化痰,或侧重于肃肺止咳,皆不效。审其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姜、辛、昧法,服后咳止,停药数日,咳嗽又发。再服咳又止,但终不能愈。复予杏苏二陈汤台姜、辛、昧法,每服皆有效,但都不能彻底治愈。 日咳三焦火,夜咳肺家寒”,此例夜咳明显,结合舌质淡紫、苔薄白润,口中和,脉沉弦细,本病当属肺脾不足,风痰留滞,肺失宣降,脉络不畅。投以复方轻剂丸服,调补肺脾,复使其气机升降,血脉流畅。处方:党参20g,白术30g,茯苓20g,姜半夏30g,陈皮30g,炒苏子20g,款冬花30g,紫菀30g,百部30g,炒杏仁40g,干姜20g,细辛10g,五昧子20g,白前20g,葶苈子30g,桑白皮30g,浙贝母30g,僵蚕20g,黄芩20g,桔梗20g,丹参40g,当归40g,桂枝10g,炙麻黄1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服药10余天后,咳嗽即止,嘱其服完。1年后患者以它病就诊,问及未再复发。

发作性病症,取丸以控制

发作性病症,如癫痫、癔病等,发作时症状典型,不发时如常人。方书多谓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但标本有时极难分开,且患者就诊多在不发作时。或由于正虚邪实,病久而病机复杂,投以汤药常愈此而彼起,症状纷出。或由于疗效不易在短时间内显出,容易引起医者易方,患者易医。取中药蜜丸效缓而持久,且为患者易于接受,易于坚持服用。

增生性病变,取丸以渐消

关于蜜丸配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处方:丸剂处方有其自身的特点,药物入丸多用生药,入汤则经煎熬生药也变为熟药。温补药熟则纯和,寒泻药生则效猛。而且丸剂处方不能和汤剂处方一样可以随时随症加减或变更处方,也非简单的汤剂处方的倍量。针对每个患者开具丸药处方,必须对其病机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以此来权衡用药的主次轻重,处方大多为复方。

关于药物:入丸剂的药物需要严格讲究。例如杜仲必须炒断丝,山茉萸必需用肉(肉酸收而核辛散,研核入丸药则药力正好相反),菟丝子需炒,狗脊、骨碎补要去毛,等等。

关于配制:炼蜜火候要掌握好,要炼至刚好 滴水成珠 ,过老、过嫩皆不可取。如果为假蜂蜜,那么永远也炼不到滴水成珠,自然也就不能配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