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再見,西蒙爵士!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Photo: Monika Rittershaus

採訪:Shirley Apthorp

翻譯:左 馳

即將離任的首席指揮回看他跟柏林愛樂相處的那些時光

在當了柏林愛樂首席指揮整整16年之後,西蒙·拉特爾爵士如今正準備離開這支樂團。在我們的對話當中,他回望了自己作為一名“柏林人”的那段珍貴時光,這段時光同時也奠定了柏林愛樂在德國古典音樂圈,乃至於全球音樂界裡的新角色。

這所有的一切都發端於1987年的11月。那時,一位頭頂狂野銀色捲髮的年輕人,無助地站在了柏林愛樂大廳的主入口前面,他手提著一個碩大而沉重的行李箱,箱子裡裝著的是古斯塔夫·馬勒《第六交響曲“悲劇”》的樂隊分譜。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拉特爾說,因此他決定直到第一個排練休息前都一句話不說,而是僅僅只專注於跟這支樂團一起去打磨音樂。

“馬六”第四樂章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喜出望外:“我以前還從未有過這般體驗。這真的就像是找到了一種聲音。要知道,我不過還只是一個看上去有點奇怪,且毛髮非常非常旺盛的年輕人而已。但我必須要說,這支樂團真的是好得不可思議,而且還十分有愛和有趣。”

這場柏林愛樂的登臺首演,對當時這位年僅32歲的小卷毛來說,無疑是意義深遠的:往後,西蒙·拉特爾迅速成為這支樂團指揮台上一位頗受歡迎的客座指揮,並最終於2002年9月1日正式履職,成為了這支傳奇樂團的首席指揮。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歡迎,西蒙爵士!一個全新時代的開端(2002年9月履新),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2:新與老——作為在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任上告別巡演的一部分,克勞迪奧·阿巴多在維也納遇見了他的繼任者,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3年:“春之祭”,作為拉特爾上任後,柏林愛樂教育節目的第一個舞蹈項目,取得了巨大成功,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5年亞洲巡演:第八屆北京國際音樂節(BMF)柏林愛樂樂團音樂會新聞發佈會上,西蒙·拉特爾爵士與餘隆、張樹榮,以及前樂團成員Peter Riegelbauer和Jan Diesselhorst在一起,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6年:西蒙·拉特爾與他經常合作的鋼琴家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在一起,布倫德爾於2008年退休,從此結束了他的音樂會生涯,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7年:柏林愛樂樂團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西蒙·拉特爾爵士代表樂團接過藍色大提琴琴盒,這標誌著樂團的一項新使命,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08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舉辦的柏林愛樂歐洲音樂會。獨奏家為俄羅斯小提琴家瓦迪姆·列賓,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2012年:西蒙·拉特爾在一場成功的舞蹈項目《卡門》的演出後,被這場演出的參演者們托起來,舉高高,Photo: 柏林愛樂官網

在他即將結束他16年總監任期之際,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再度指揮馬勒《第六交響曲“悲劇”》,以此作為他最後幾場告別音樂會里的其中一套曲目,寓意“迎來圓滿”。

■ “一個自私的決定”

他的前任克勞迪奧·阿巴多是這支樂團歷史上第一個生前還在任時,便主動將職位讓賢給了自己繼任者的首席指揮。但阿巴多做出這一選擇畢竟還是礙於身體原因,因為當時他已經被檢出了胃癌。

而現在的拉特爾,則是樂團歷史上主動提出卸任首席指揮職務,但與此同時身體還依舊健朗的第一人。

“當必要的時間花在這裡後,我沒法兒確證你就百分百能夠保持住你自己身體的好狀態。這真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做出自私決定前的託辭:無論如何,這都如此困難,也如此之有壓力,所以你最好得小心謹慎點兒。”

但是對於在利物浦出生的拉特爾來說,考慮到他個人以及他的家庭,就意味著還要繼續生活在柏林,儘管未來他將會有更多的時間都被安排在英格蘭工作。

從去年九月起,他已經成為了倫敦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倫敦是一座令人激動的城市,他說,但對於家庭而言卻並不是一個好地方。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London, Photo: Tamara Menzi on Unsplash

在柏林,從另一個方面看來,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永久的外國人”;也許算是一個柏林人,但肯定不是德國人。不過畢竟,他在這裡遇見了他的捷克籍妻子瑪格達麗娜·科澤娜,在這片絕對不允許只有一種文化單獨生長的中立土地上。所以,柏林已經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家,他們的三個子女都是柏林人。做出留在這裡生活的決定,也是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意見一致地通過的。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Berlin, Photo: Björn Grochla on Unsplash

作為補充,拉特爾將以今年六月底在瓦爾德布林舉辦的森林音樂會來結束自己在柏林的任期。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最初的想法是你不能在這裡結束了一整個樂季,但卻又不去揮瓦爾德布林森林音樂會。要知道,這些買票去聽森林音樂會的,都是我們的觀眾,這是我們的城市!直到現在我都還不知道我最後要跟樂團一起去演奏的幾個音符將會是什麼。因為你要知道,我有多愛保羅·林克《柏林的空氣》,我就越是不能把它當作最後的音符去處理。我正在做出決定,我的意思是,這可能是兩種選擇在一起,第一我是否應該揶揄一下英國脫歐,然後選擇去最後演一首埃爾加《威風堂堂進行曲》,或者第二我是否應該只是單純地去嘲諷一下全球化,然後選擇去最後演一首《獨立鍾》,沿著‘對於現在來說變得完全不同的一些事情’,主題來自Monty Python(英國六人喜劇團體,喜劇界的披頭士)。”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未完待續)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Philharmonie, Photo: Simone Hutsch on Unsplash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第一辑|再见,西蒙爵士!

長按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