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活力大,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气何在?

去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24万亿元,超过了广州的2.15万亿元。在舆论场里,“北上深”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北上广深”似乎越来越过时了。

就在大家讨论广州还会不会反超回来的时候,广州市统计局在官网发布简报,只是说“一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平稳”,未能披露具体增长数字,多方分析后才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广州经济增速只有 4.3%。同期深圳经济增速可是达到了8.10%,照这趋势,广州不仅难以超过深圳,反而会被深圳越抛越远。

所以对于深圳来说,其下一个发展的想象空间不在于和广州的竞争,而在于确立一个更大的目标。

比如,超越上海,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2017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0133.86亿元,深圳还不到上海的75%。深圳地区生产总值最后一次没超过广州的75%的时候,正是2002年。后来深圳花了15年超过了广州。

那么,深圳有可能再花十五年超过上海吗?

这不是不可能。虽然现在上海和深圳之间差了一个西安那么多的GDP,但是相比上海,深圳未来更加光明。

创新是深圳的底气

深圳的底气,在于创新。

2013年,深圳受理专利申请80657件,比上海少了将近六千件。2014年,深圳就实现了反超,从此把上海甩开,到了2017年深圳受理专利申请量达到17.71万件,比上海足足多了4.5万件。

企业创新活力大,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气何在?

深圳的专利申请可不是灌水灌出来的,其含金量相当高。深圳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5万件,而上海的这个数字则远远不如深圳,只有2100件。

深圳的创新动力怎么就这么强?

单看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上海对研发活动的经费投入是高于深圳的。

企业创新活力大,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气何在?

为什么上海有着比深圳还要高的研发投入,创新效果却不如深圳呢?

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

深圳研发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其研发市场导向性更强,经济效益更好。深圳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均在85% 以上,而上海市只占到50%左右。

这就导致了上海和深圳之间企业活力的不同。在A股、H股和美股上市的公司总市值,深圳在2016年反超上海,并在2017年将优势拉大。

企业创新活力大,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气何在?

在上市公司中,上海市值前8名是交行、浦发、上汽、太平洋保险、联通、宝钢、上港和国泰君安,全都是国企;而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前7名中,有5家上市公司结构以民营为主,分别为腾讯、中国平安、万科、平安银行和比亚迪。如果加上没有上市的华为和实际总部在深圳的顺丰控股,深圳民营公司的实力就更壮大了。

深圳长远前途看好

现在上海的GDP、财政收入和金融也仍然领先于深圳,然而一时的领先不能掩盖深圳长远的优势。

先来看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深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历年来都只有15%左右,远低于上海的将近20%,说明深圳政府主导经济的程度远低于上海,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深圳的企业比上海更有活力。

企业创新活力大,深圳能超越上海的底气何在?

而在金融领域,深圳已经稳坐第三,在某些细分领域能够冲击前二。

2017年底,深圳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69668.31亿元,排名全国第三。深圳辖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实缴规模1.67万亿元,居全国第三。深圳证券公司总资产(约1.36万亿元)、净资产(约3872亿元)、净资本(约3132亿元)及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等主要指标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

随着深圳企业继续崛起,创新活力持续下去,在金融领域的短板也会慢慢补齐,深圳超越上海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