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

董小敬的遊戲人生

看范冰冰演的古裝劇就知道了,天天陪皇上睡覺,肯定每天至少洗一次。就像現實生活中,去賓館一次至少就洗一次。至於一天最多能洗幾次?——上不封頂。

至於勞苦大眾村姑農婦嘛,要分季節,分地域。夏天三五天能去河邊洗一次澡,當然是植物茂盛草木叢生的河岸邊。冬天就不要想了,頂多搞一桶水局部洗洗擦擦。最次大年三十要洗香香,再不濟也要洗洗腳。這說的是中原地區,相當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南方水多一些,夏天天氣又悶熱,自然多洗洗。不然,江南美女都有味兒了……北方乾燥地區,特別是大西北,那就往下沒有底線了。有的地方人畜飲水都有問題,洗澡可能是奢望,下雨的時候多接點水,可能的話來個淋浴吧。

小童的知識是從生活中來的,您絕對不能看影視劇來判斷古代女子洗澡的問題。比如看《水滸傳》,潘金蓮幾乎天天都在洗澡,一洗就是六集(這還是老版的,某大電視臺整的)。按照武大郎的家底,小潘要這麼洗澡,光燒柴都燒不起。也有可能武大家裡的燒餅爐子可以附帶燒水,綠色節能也不一定。但是,這個綠色沒有武大頭上的帽子綠是一定的。據說女人洗澡能改寫歷史,比如前面說的潘金蓮。《水滸傳》全書就是靠潘金蓮洗澡引出了武松的故事。武松是“武十回”,不過這十回書裡面,得有六回讓潘金蓮洗澡(當然這是電視劇編的,原著裡面沒有辣麼浪費水了)。另外,據說埃及豔后也是特別愛洗澡,估計就是靠洗澡征服了這麼多男人,征服了這麼多的王國,真是

洗洗好處多啊!

書說簡短,休要饒舌。個人愚見,您多批評。


社會主義小書童

洗澡本來就是一個根據自己不同喜好的決定的,個別人的洗澡的頻率和地位身份以及所處的時代無關。在康熙王朝中,深受康熙喜歡的侍女蘇麻喇姑由於宗教信仰的原因一年只洗一次澡,袁世凱不喜歡洗澡,他的妻妾忍受不了邋遢時常給他擦身子,南齊何佟之有潔癖,一天就能洗十幾次澡。

並不是古代人就不講究衛生,史料記載中關於女性沐浴的問題並不多見,但是關於男性沐浴的記載卻不少。其實古代的沐浴十分講究,洗澡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禮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之前必須沐浴,否則就是對祖先和神靈的不恭敬。甚至到寺院祈福等活動,也都需要沐浴。除了中國,縱觀世界,在西方國家新生嬰兒出生也需要經過洗禮。

秦朝時期法律規定官員每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後來這種習俗延續下去,在漢朝時期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下來。


漢律:吏五日一下沐

言休息以洗沐也。這就是五天一放假回家洗澡,俗稱:休沐。南梁皇帝雖然不務正業,皇帝當的不怎麼樣但是關於洗澡卻頗有研究,著有《沐浴經》三卷。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洗澡,洗澡水的配方極其功效。古代所說的接風洗塵,也就是如果有客人要來拜訪需要提供沐浴更衣的地方。

女性本來就比男性要愛乾淨,即使在男權社會中,女子肯定不會比自己的丈夫洗的比還少。當然這些只是針對上流社會,平民百姓的洗澡頻率就要看條件了,相比較而言南方的女性洗的勤快些。


品讀武器裝備

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這事,還真不好說,因為誰也沒在古代住過,再說這種個人隱私的事兒,也不會有什麼史書史料去記載。

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外國人的一些日記來大致說一下晚清時期的女性,記載這些日記的外國人多為傳教士和學者,他們遊歷中國的大江南北,記錄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然後將照片和資料帶回國,讓外國人瞭解一下神秘的東方。但真正瞭解後,外國人驚呼“Oh, my god,太髒了!”

這個一點都不是說笑,百年前的女性在衛生方面確實不是很在意,特別是農村婦女,她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著農活還要操持家務,還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打理自己,更別提什麼洗澡這種“奢侈”的事兒了。

(民國老照片)

庚子事變之後,居住在天津法租界的牧師木沙明寫過一本傳記,並拍攝了很多老照片,我有幸收藏了這本書。他不但是個牧師還是個醫生,很願意幫助那些普通市民。並且去過內蒙、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做考察。

在他的傳記中寫道,有錢人家的女性還是很注意儀態和衛生的,在用水很不方面的天津城內,這些有錢人家的太太或者小姐會不惜價錢從城外買水,然後洗浴。她們出門的時候,會穿上非常華麗的衣服並噴上很多花露水,乘坐養馬場出入一些高檔場所,就算她們的馬車走遠後,依舊可以聞到香氣,很有孩子和無賴會追著馬車嗅這種味道。雖然只是了了的幾句,但也從中能看出當時有錢人家的女性還是很注重衛生的。

(晚清老照片)

但是木沙明在河北等地的農村遊歷後,他很遺憾的表示,當地人真的很不注意衛生。男人的髮辮和女人盤起的頭冒出一股股的酸臭味,除了少數有錢的鄉紳會注意外表外,幾乎沒人注重這些。另外沒有一戶人家有像樣的廁所,很多男性直接在路邊便溺,根本就不顧及有行人路過。並且有廁所的家庭,廁所跟豬圈連在一起,人們便溺後,糞便會流進豬圈之中,成為豬的“美食”。不止是直隸地區,在山東河南等地,人們的廁所很多也會這樣。

不論男女,每個人的髮辮都很少清洗,他(她)們選擇一種叫做“篦子”的工具,這是一種比梳子要密集的梳頭工具,可以將頭髮上的塵土和蝨子梳下來。每次梳頭,地上就會落上一層髒土,並且有咬人的小蟲在裡面。

(晚清老照片)

說到洗澡問題,木沙明寫道,他幾乎沒有看到人們洗過澡,只有孩子們會在夏季的時候在水中洗澡。那些成年男性有時候也會加入其中,他們在河水內將自己身上的髒兮兮的油泥洗乾淨,但只要天氣一冷,就沒人會去水中。然後一直等到轉年的夏天,他們才又可以到水中洗浴。女性會在夜間的時候,幾個女性或者更多的女性會趁著黑夜在水中洗洗,她們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河邊監視,警惕有人偷看,當然這麼黑的天也不會有人看清楚什麼。除此之外,女性會在結婚前洗澡,會在生育一個月之後洗澡,有祭祀的時候很多人也會提前洗澡,但是除此之外,就幾乎很少洗澡。

(晚清老照片)

看到了嗎,木沙明牧師說的很詳細,清朝的人們就是這個樣子生活,女性也不會去刻意洗澡。我想這個答案會令你滿意。好了,就說這些吧。拜了個拜!


大獅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在古代沒有發達的自來水系統、沒有水暖氣,如果是在一些鄉下地區還好,旁邊還有個溪流河流,男人和小孩們可以毫不顧忌的到河裡洗澡。

但是古代的女性就不同,因為有著諸多的顧忌,所以她們不能像男人、孩子一樣無所顧忌,因而她們洗澡的次數就非常少了。

古代雖然沒有自來水,但是他們有著專門的井,不過在古代那個沒有機器的年代,尋常人家是很難擁有一口井的,除了一些大戶人家之外,其餘幾乎是一個村莊、一個小鎮的人共用一口或幾口的井,所以水的珍貴性就凸現出來了。


(古代的井)

古人的生活也很簡單,男性平常耕田做些活計,女性除了給男性打打下手之外,大多時候是做些養蠶織布的工作。

因為沒有夜生活的原因,他們是睡得很早的,所以他們一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做飯洗衣服,能留給洗澡的時間是很少的,所以相較而言,古代的女性是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挑出專門的時間洗澡的。

古代的皇帝為了給官員們洗澡、洗頭髮,會給他們放兩天專門的假來做這件事情

相信大家在看歷史的時候,經常會注意到在一些重要節日或者特殊時刻,人們往往會提及到“沐浴更衣”這個詞。

相信大家在看到這些說法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些奇怪,可能有人會覺得洗澡換衣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不是每天都要做的嗎?怎麼在古代還顯示重要性了呢?

我以前也產生過這種想法,不過後來我在看一些歷史資料的時候發現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因為古代跟現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古代基本上在朝為官的人,因為為了保持身體不散發臭味、頭髮上不露出太多的油,以免影響到皇帝的龍眼、龍鼻,所以古代的官員們是每隔五天放兩天假的。

(古代官員沐浴)

古代的男性留著長頭髮,所以每隔三天,皇帝會給他們放一天假專門來洗頭髮,這就叫做沐。

而每隔五天皇帝也會給他們再放一天假,專門清洗身上,以防止出現酸臭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浴。

不過這只是相對於官員們來說的,因為朝堂是一個國家最威嚴的地方,是最注重形象的,所以皇帝才會特意給他們放假洗澡,他們才會在水資源那麼不足的時候,花費很多時間清洗長到腰間的頭髮,慢慢地搓洗身上的汙垢。


古代平民女子以及達官貴族女子在冷、熱不同時期的洗澡時間

那如果放在達官權貴們的夫人身上就不一定了,她們雖然身份尊貴,但平常主要面對的是一些下人和自己早已相密無間的丈夫,她們是不會那麼頻繁地洗澡的,她們一個月內洗澡的次數寥寥無幾,大概不超過三四次。

她們平常之所以會洗澡,是因為她們每個月都要上山求道拜佛,進入寺廟裡面祈禱,在諸如此類的關鍵日子裡,才是她們願意不顧麻煩、花費時間洗頭髮的日子。

而這也僅僅是達官貴人的夫人們,如果放在一些平民女子身上就不一定了,一個月能洗兩次澡其實就算得上很不錯的事情了。

而且這還是夏天的時候,因為古代一般的王朝統治區域都處在嚴寒的北方,古代是沒有熱水器和暖氣的,古代的房子也因為是木質的結構、窗戶平常糊的都是薄薄的紙,根本抵禦不了外界直逼進來的寒氣。

(古代不禦寒的窗戶紙)

冬天河面、井水也大都結冰,取水非常困難,最重要的是每年冬天的柴火也特別貴。

古人不是有句話說嗎,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火的地位甚至還排在了能維持生命的米之前,平時除了用來做飯之外,拿來燒火取暖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這個時候更加就不會有人拿珍貴的柴火來燒大壺大壺的熱水專門洗澡了。

所以古代冬天的時候,在比較偏北方嚴寒地區,地位不是很高的女性很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只洗一次澡,甚至一整個冬天可能都不會洗澡。

不過這個時候地位的差別性也顯示出來,雖然達官貴人的夫人女眷們因為寒冷不會像夏天一樣一個月內洗三四次澡,但基本一個月洗一次澡的習慣還是有的。

(古代女子洗頭沐浴)

古代妃子們洗澡和南方潮溼地區的女子們洗澡

如果我們將這件事情放到皇帝的妃子們身上,那就更加不同了,因為皇帝身份的尊貴,他是不可能忍受得了自己的妃子們有絲毫的味道或者不潔的,夏天他們洗澡幾乎是每日一次的。

而冬天的時候也會有一大幫專門的太監經常地為她們燒開水,服侍她們們洗澡。

然後當妃子們從浴池裡出來的時候,又會有人專門拿上保暖的貂皮、獸皮給妃子們披上,這樣根本就不會遭遇到太大的嚴寒 。

(古代妃子沐浴)

不過我們上面說到的是氣候乾燥缺水、冬天又極度嚴寒的北方,如果放在氣候溼潤、大雨小雨頻繁的南方來說就不一樣了。

因為水資源的充足,南方的女性洗澡是很頻繁的,因為身上經常流汗的原因,不洗澡根本忍受不了,每天洗澡的情況在南方的是會經常出現的,不過因為頭髮的難打理,所以她們可能隔一兩天就隨便用水沖洗一下身子,然後就開始結束了一天的生活。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洗澡方面,南方潮溼地區的女子們是與皇帝的妃子們有著小小相似的。

所以說古代女性洗澡的次數實際上是要分地位、地區的,一般偏北方的地區因為水源的稀少、不像南方那樣一流汗就把衣服沾得溼乎乎的,所以她們一般是一個月洗三四次澡的,冬天的時候因為太過於寒冷基本上是一個月一次、或者兩個月一次,而南方因為水資源和氣候不同,女性們洗澡是很頻繁的。


孤客生

俗話說,“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雖然古人這麼說,但是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地方還是有限的,古代女性洗澡的頻率要看家庭狀況或者說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生活地區的不同,還有就是一些傳統觀念的約束。


如果是貴婦或者家裡十分有錢,生活水平很高,那麼這家的女性洗澡頻率相對來說肯定高一些。這些人不用怎麼勞作,所以穿的很體面,洗澡也成了家常便飯了。但是窮人就很難說了,在一些晚晴的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都是蓬頭垢面,不用想也知道他們經常不洗澡,這也沒辦法,連吃飯都是問題,又怎麼會想著去洗澡呢!

古代不同地區的女性洗澡頻率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之大所造成的現象了,在北方,相對水少,所以洗澡的成本高,窮苦人家就很少洗澡了。但是在南方,女人洗澡的頻率高很多,想一下,家家門前有清泉,而且常年溫和,用器皿打些水回家就能洗個澡,古代的河水比現在乾淨多了,所以南方人洗澡很容易。不過,相對於女人,男人們洗澡就可以多一些,穿個大褲衩就能下河游泳。



其實不用太多考究,我是安徽農村長大的,小時候村子裡的人洗澡就很少,一般是夏天幾天洗一次,壓水機裡的水打上來在院子裡衝個涼,但是在冬天沒有幾戶人家隔三差五去洗澡。本世紀初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古代的農村了!

剛剛說的一般是在清朝,以前看過一些紀錄片,說的就是傳教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而再往古代看,就很難說了。漢朝,唐朝和清朝肯定不一樣,清朝末年民生凋敝,人們窮苦不堪,而漢唐大部分時間國富民強,所以按道理漢唐時期洗澡的頻率更高些,當然了,個人猜測,這個沒找到什麼資料。但是漢唐時期,古人洗澡的繁文縟節就多了,《禮記玉藻》中就非常簡明地介紹了古人洗澡所要遵循的整個流程。



秦漢時期的古人是很講究衛生的,“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就是說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這頻率放到現在有些地方也可以接受。除了這些,有些傳統風俗也是要求洗澡的,比如說,結婚前要洗一次澡,女人生完孩子要洗一次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潁州小史官

我們經常在古裝影視劇中看到,女性泡在大木盆裡洗澡,水面上飄著鮮豔的花瓣,熱氣騰騰,畫面美的令人窒息,從上到下的長簾將侍從與女主分隔開……

那麼,古代的女性多久在“木盆”裡泡一次呢?

夏天到了,天氣炎熱,人們幾乎每天都要洗澡。因為古代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所以他們肯定是達不到每天洗澡的條件的,那她們真像傳聞中的那樣“一生只洗三次澡”嗎?

也不盡然,與諸多因素有很大關係。

其實,古人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講衛生,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浴,就是說官員們上滿了五天班以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帶薪休假)。

更有甚者,因為洗澡而著書立說的,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就著有《沐浴經》。

在古代洗澡不叫洗澡,叫沐浴,按當時甲骨象形文字的圖案來看,沐是一個人舉著一個木盆,而浴則是一個人坐在一個器皿裡。由此可見,沐在古代是洗頭的意思,浴則是洗身子的意思。

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社會里,洗澡又被賦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義,古人認為洗澡不僅僅是祛除身體上的汙垢,更是洗淨心靈的汙垢。

在先秦沐浴禮儀形成之前,人們也只能下河一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才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習慣。

在《禮記·內則》中記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意思就是居家過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為夫婦之禮則有“不敢共湢浴”,意思就是妻子和丈夫不能共用一個浴室。在家庭裡還有尊老禮節,“五日則鐔湯請浴,三日具浴。其間面垢,鐔潘請繢,足垢,鐔湯請洗”,意思就是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父母臉髒了,要燒淘米水為父母洗乾淨,腳髒了,就用溫水為父母洗乾淨。

古代洗澡不僅僅是禮節上有嚴格的規定,而且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為表示對神靈的敬畏,都要沐浴淨身,否則就被視為褻瀆神靈,可能會遭受報應。

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古人洗澡的記述,其中唐代記述最是出名,從唐太宗開始,大多喜歡溫泉浴,唐高宗李治有《過溫湯》詩,唐中宗李顯駕臨新豐溫宮,賜浴湯池,大臣們紛紛獻詩,上官婉兒也賦絕句三首進獻,而唐玄宗李隆基身體力行,將溫泉浴推向極致,每年十月要帶著楊貴妃到華清宮過冬,沐浴嬉樂,盡情享受溫泉浴的樂趣。



因此,古代女性的洗澡的洗澡次數,與很多條件有關,達官貴人可能經常洗,平民百姓可能一年一次;中原燥熱地區的女性可能經常洗,而偏遠的草原遊牧民族可能真是一生只洗三次澡。歷史文獻中也不會統計出古代女性洗澡次數的平均數。(完)




小小嬴政

這種問題就很難一概而論了,別說是古代了,就算是現代文明社會,不愛洗澡的人多了去了,無關男女。

洗澡的頻率,大體會和經濟水平、環境、習俗、個人行為等相關。

1、洗澡與經濟相關

古代的貴婦人,不光可以洗澡,還可以泡溫泉。比如說最為著名的就是楊貴妃了,沒事就可以泡華清池,還留下了著名的貴妃出浴。


要是普通百姓,早出晚歸,一天累的的要死,怕是連澡都懶得洗。



2、對於貴族,洗澡是一件關乎禮儀的事情

相對來說,我國的古人還是有洗澡這個概念的。而且洗澡可不是一個簡單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隆重。

“國之大事,在祀與農”。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可馬虎,要沐浴更衣。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在祭祀東風之前,要焚香沐浴。

就算是在現在社會,這樣的傳統也是有的。比如說,過年的時候,要洗澡穿新衣,男女都一樣。

還有就是在古代,國君生了兒子,父母要洗澡,穿上隆重的衣服。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禮記·內則》


3、洗澡是有規定的

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形成了三日洗一個頭,五日洗一個澡的傳統。到了漢代,更是明文規定,每過五天,就給大家放個假,好讓大家去洗澡。

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海錄碎事·臣職·官僚》

當然,古人要是比較講究的,也可以天天洗澡的。這就是所謂的“男女夙興,沐浴衣服”。

大概就是稅夫妻每天早上起床,洗個澡,換個衣服,出去晚上“勞作”的汗臭。



4、一生只洗一次澡的奇女子

據說清朝的時候,孝莊皇后有一個侍女,名叫蘇麻喇姑,相當的奇葩。

此女相當奇葩,一生只洗了一次澡,而且還要把洗澡水喝掉。


好吧,一生只洗一次澡,想必這洗澡水的營養是相當豐富了。



5、乾旱地區的人如何洗澡

雖然不知道在我國的乾旱地區,古人是如何洗澡的。不過本人曾有幸去過寧夏的海原,一個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

在海原待的那一段日子,印象非常深刻。是的,非常缺水,想打盆水洗個臉那是不可能的。每次都是刷完牙,把水倒在毛巾上擦一擦。

至於洗澡,想淋浴,怕是很難做到。在那裡,十天半個月都難得洗一次。我們每次都是5個人,開車去縣城裡面的賓館,開2個小時鐘點房,然後大家輪流進去洗澡。

所以可以想象,在乾旱的地區,古人的洗澡頻率怕是。。。。。


小鎮月明

現在的女性多久洗澡一次?貌似隔壁子的美女很久沒洗,再隔壁子的美女倒是洗得勤。說到古代女性,我知道楊貴妃洗澡洗得勤,還泡溫泉,芙蓉池(貴妃池)就是專供。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楊貴妃有狐臭。



在一些少數民族,她們一生就洗三次澡,一在出生,二在結婚,三在離世。而一些乾旱地方也是很少洗澡。

所以洗澡的次數和地理位置、風俗習慣、家庭條件等有關。

為了洗澡,古人還制定了假日,專門讓你洗澡,直到演變成現在的節假日。這叫休沐假!在周朝時規定,兒女要三天為父母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接待來客時,主人家也要滿足三天洗頭,五天洗澡的請求!這演變為漢朝的五天一假。



另外,沐浴二字不是說洗澡,其中沐是洗頭,浴才是洗澡。

無論怎麼說,最主要的還是“經濟基礎決定洗澡次數”。


非常茴香豆

古人幾天洗一次澡?看到此問題,恨不能穿越到秦漢,親自去問問古人,方能得到準確信息。不過不要急,查查古人關於洗澡的書籍,也可瞭解十之七八。

其實古代人也很講衛生的,先秦時期,“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官方現定,公務員”休浴”制,官員們每五天休浴一天,回到家裡,上上下下全身洗一遍。《海錄碎事.臣職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用什麼做洗頭洗澡劑呢?用天然皂角樹生長的長長扁扁帶形的豆角碾成粉,當做“胰子”(肥皂)洗頭髮,洗澡用。在我小時候(約55~58年前)外婆告訴我,她洗頭髮是用草木灰的汁水洗的,頭髮能洗得鬆軟呈亮,外婆還說,稻草灰是最好的東西,用它的汁液洗被子、衣服洗得很乾淨,她都是用稻草灰來洗衣物的。

古代人用沒用草灰汁洗頭,這書中沒有記載。不過樑朝的簡文帝蕭綱喜歡洗澡,寫出了三部《沐浴經》,這是用文字形式記載洗澡的最早的文獻。

其實東北人現在叫肥皂為“胰子”,這名字有來頭有淵源可追尋。古人用豬胰子加鹼,另加香料製成洗澡用“皂”,這是富人們的專利,窮人一般不會用。這種“胰子”清香、去汙能力強,用後能在皮膚表面留下少量油跡,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唐朝時的胰子還兼有凍瘡膏,唇膏的作用,稱作口脂、面藥,用來塗臉和嘴唇,達到潤肌膚防膚裂的作用,杜甫的《臘日》:“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從詩中恩澤兩字來推斷,官員是有宮中發的“福利”了,這“口脂面藥”是皇家發給“官員的。


初時先民們都是下河、溪、湖泊洗澡的,到了商周時代,就有了用盆“沐浴”的習慣了,說文解字“鑑,大盆也”。《莊子.則陽》:“靈公有妻三人,用鑑而浴”。《禮記.內則》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作為夫妻居家過日子,晨要早起,沐浴更衣。但夫妻是不提倡“共湢浴”的。所謂:“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此語說明古人男女不共浴的風俗。

家裡有老人的,有禮節規定,子女要為老人三天洗頭髮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祥見“五日清鐔湯請浴,三日具浴”的古訓,可見古代人,對老人是十分孝敬的呀!


生小孩沐浴也很重要《禮記.內則》載:“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則夫人亦如之”。大人小孩夫人都要沐浴才能去朝見天子。

在於人交往中,自己洗澡去會客,是對客人的尊重,反過來,客人來你家作客,你也要設法讓客人洗澡,《禮儀.聘禮》:“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管人接待客人是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古稱:沐是洗頭,浴是洗身體)!

《禮儀.虞禮》規定參加祭祀的人要先洗頭洗澡,否則是對死去的魂靈大為不敬!

先秦這洗澡之禮已初步形成,上至貴族下至庶民,都已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要求人們按時洗澡,並形成了文字的禮儀。

孔子一生克己復禮,對沐浴禮儀是很重視的,世人都知道:“孔子沐浴而朝”。

我用宋代蘇軾的《如夢令》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一,《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 。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二,《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

自淨方能淨彼,

我自汗流呵氣。

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

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老蛇正宗

古代女性洗澡次數沒有規定,跟身份、地位、環境和衛生習慣有關。總體來說,層次越高的女性洗澡越頻繁,天氣越熱洗澡越頻繁,跟現代沒多大區別。

皇帝的女人,必須每天洗

皇帝坐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雖然不是每個嬪妃都能經常得到皇帝臨幸,但必須隨時做好挨炮準備,天天洗澡,梳妝打扮,把自己搞的美噠噠、香噴噴、乾淨淨,以備皇帝臨幸,萬一皇帝突然巡幸或者召幸,總不能讓皇帝等著你洗澡,萬一皇帝等煩了,就不臨幸了。

嬪妃們之所以能每天洗澡,是因為她們具備隨時洗澡的條件,有專人伺候,燒水、倒水,甚至脫衣、穿衣,都有丫鬟伺候著,這麼好的條件,不天天洗才怪呢!

權貴的女人,想洗就洗很任性

有錢有勢的女人,生活條件好,洗澡的條件也有,洗澡頻率主要看心情和習慣。講究衛生的可能天天洗,個人習慣差的可能幾天十幾天一洗;夏天可能天天洗,冬天隔段時間才洗,反正想洗就洗,不洗也沒人強迫,不過在房事之前一般是要洗的,洗洗更健康嘛!

普通女性,生活艱辛,洗澡不易

一般百姓特別是農家婦女生活很辛苦,她們白天要為生計忙忙碌碌,晚上要織布縫補,有的甚至像男人一樣下地幹活,日夜操勞,不懂個人衛生的重要性,也根本沒有洗澡的條件。夏天氣候炎熱,或許會經常擦拭身體,圖個涼快,但很少像電影上那樣舒舒服服地在木桶裡泡澡;到了冬天寒冷,屋裡沒有暖氣,一個月甚至整個冬天不洗澡都是正常的。

個別女性,一年只洗一次澡

清朝的蘇麻喇姑,出身自蒙古族一個貧苦牧民家庭,從小特別節約用水,進宮以後伺候孝莊,伺候康熙,伺候皇子……跟皇帝一家關係十分親密,甚至和康熙傳出緋聞,卻是一個不愛洗澡的女人,一年到頭不洗澡,只有除夕那天,才用水稍微洗洗身體,洗完後還把髒水喝掉以示懺悔,這樣一個奇葩習慣,居然讓她活到94歲,成為古代罕見的長壽女性。

部分少數民族,一生只洗三次

有些少數民族,如蒙古草原上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以及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由於生活地區乾旱缺水,有限的水資源主要供給人和牲畜飲用,加上經常移動遊牧的習慣,他們很少洗澡,大部分人一輩子只洗3次澡(上層貴族除外),每次都有特別的寓意:

一是嬰兒出生時為其洗澡,代表著乾乾淨淨地來;二是結婚之前,男孩女孩都要洗一次澡,代表開始成人新生活;三是老人去世後,家人為老人洗一次澡,代表著老人乾乾淨淨地去。在部分地區,這些習慣至今還保留著殘餘。

至於有人引用史料“三日具沐,五日具浴”,說古人“至少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顯然是不靠譜的,因為這是朝廷禮儀對官員的要求,並不適用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