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黃景仁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話聽起來很刺耳。

一個讀書人,尤其是古代的讀書人,要是被人如此羞辱,想必死的心都有了。不過,作者寫這句詩不是用來罵人的,而是用來自嘲的。

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這句詩出自清朝詩人黃景仁的【雜感】。

黃景仁是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他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年僅35歲。

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黃庭堅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

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詩人已經二十歲,才華依舊卻仍與功名無緣,獨自飄零的他胸中自然不平,內心充滿愁苦。於是,就寫下《雜感》一詩一吐胸中不快。當時他的老師邵齊燾和他的朋友都勸他少寫這類苦吟的詩,這樣不吉利不說,還容易鬱積憤懣,增病勞形。黃景仁對此也認真考慮過,卻難以釋懷,始終都無法脫離苦吟的魔咒。

詩人自嘲寫下“百無一用是書生”,不料卻被後世斷章取義用來罵人

張國榮版書生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