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皇帝立嫡以长不以贤?原因有以下两点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周朝的宗法制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一种制度。

为何古代皇帝立嫡以长不以贤?原因有以下两点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天下的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到了秦朝,秦始皇当年在出巡途中驾崩,遗诏命远在北部边防的太子扶苏回咸阳即位,可是被小儿子秦二世和宦官赵高、丞相李斯联手阻挠,拥立秦二世即位,秦二世继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最终使大秦帝国走向灭亡。

为何古代皇帝立嫡以长不以贤?原因有以下两点

那为什么古代皇帝要立长不立贤呢?贤能者完全是可以靠外包装来做成一个那样的人设,只要他愿意装,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得出来,像隋朝的隋文帝废长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太子杨勇生性宽厚外向,礼贤下士。起初颇得隋文帝喜爱,亦得诸臣与宫人尊敬。后因其与太子妃元氏不和,而元氏又意外死去,杨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向自己的母亲表达对元氏的惋惜与哀痛,标榜自己“守一而终”,瞬间博得母亲好感。他又买通皇上皇后派去看望太子的人,故意激怒杨勇,然后带回埋怨之言,并顺便加进谗言。受到内外压力的隋文帝,一怒之下罢黜太子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为何古代皇帝立嫡以长不以贤?原因有以下两点

另外嫡长子继承制,标准清晰,自古礼法如此,皇帝一旦偏离“立长”的标准必然招致大臣们的反对。汉高祖刘邦欲易太子刘盈,结果群臣纷纷反对,这才作罢。刘盈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为后来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