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遠端膽管癌的臨床療效(上)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癌的临床疗效(上)

摘 要

觀察指標:

(1)手術及術後恢復情況。

(2)病理學檢查結果。

(3)隨訪及生存情況。採用門診方式進行術後隨訪,瞭解患者無復發生存情況。隨訪時間截至2017年11月。正態分佈的計量資料`X±s表示。採用Kaplan-Meier法繪製生存曲線並計算生存率。

結果:

(2)病理學檢查結果:37例患者腫瘤直徑為(2.1±1.1)cm,胰管直徑為(2.5±1.2)mm。37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15例;手術切緣:R0切除35例,R1切除2例;術中淋巴結清掃數目為(18.5±4.9)枚;淋巴結轉移16例,陽性淋巴結數目為(1.7±1.4)枚;分析淋巴結轉移部位顯示第8a、12、13、14、17組淋巴結陽性率分別為5.4%(2/37)、18.9%(7/37)、21.6%(8/37)、8.1%(3/37)及10.8%(4/37);神經浸潤14例,淋巴管浸潤9例,胰腺浸潤16例,十二指腸浸潤6例。37例患者腫瘤TNM分期:0期1例,ⅠA期3例,ⅠB期5例,ⅡA期12例,ⅡB期16例。

(3)隨訪情況:37例患者中,36例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6~45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26個月。患者中位無復發生存時間為28個月,1、3年無復發生存率分別為80.6%、42.2%。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採用回顧性橫斷面研究方法。收集37例遠端膽管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男22例,女15例;年齡32~83歲,平均年齡58歲。37例患者BMI為(23.1±2.5)kg/m2。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為2017018。患者及家屬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1)術後病理學檢查診斷為遠端膽管癌。

(2)腫瘤無遠處轉移。

(3)未行聯合血管和(或)器官切除術。

(4)無嚴重心、肺、腎、腦等器官功能不全,無明顯手術禁忌證。

(5)臨床病理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

(1)有嚴重伴發疾病,不能耐受手術。

(2)僅行姑息性內引流術。

(3)姑息性R2手術。

(4)術中中轉開腹。

(5)臨床病理資料缺失。

患者取仰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後,於臍下10 mm處切口建立氣腹,氣腹壓力為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鏡。腹腔鏡直視下再作4個Trocar,分別位於兩側腋前線肋緣下及平臍腹直肌外緣,呈V形分佈。探查腹腔,排除腹膜轉移、器官表面轉移。"en-block"切除流程:

(1)後入路大Kocker切口(圖1),遊離胰腺後方及十二指腸,直至離斷屈氏韌帶,顯露腸繫膜上動脈根部,術中清掃第16b1組淋巴結行活組織檢查,清掃第13、12p、8p組淋巴結。

(2)前入路距幽門2.5 cm予以EC-60直線型切割閉合器(藍釘)離斷胃,結紮切斷胃十二指腸動脈,清掃第8a、9、12a、5、6組淋巴結(圖2)。

(3)距屈氏韌帶15.0 cm處以60 mm切割閉合器(白釘)離斷近端空腸後,採用中間入路貫通胰後隧道(圖3),切斷胰頸,剪刀離斷胰管,於腸繫膜上靜脈,腸繫膜上動脈右側離斷胰腺纖維板,剔除腸繫膜上動脈及腹腔幹右側淋巴組織,清掃第17、14ab組淋巴結及神經叢第Ⅰ、Ⅱ部(圖4)。

(4)切除膽囊,於膽囊管匯合處上方採用剪刀離斷肝總管,清掃第12b、12c組淋巴結(圖5)。

移除標本完成en-block切除(圖6,圖7)。採用Child法行消化道重建:將遠端空腸經結腸後戳孔上提至胰腺斷面,先用4-0 Prolene線連續縫合胰腺後緣與橋襻空腸漿肌層,然後於胰管對應空腸壁處戳孔,用5-0薇喬線做胰管空腸間斷縫合,並置入長約5.0 cm的胰管導管。再用4-0 Prolene線連續縫合胰腺前緣與空腸漿肌層完成胰管空腸吻合(圖8)。

距胰腸吻合口約10.0 cm處切開空腸對系膜緣,對於直徑<8 mm的膽管,採用後壁連續、前壁間斷外翻縫合;對於直徑≥8 mm的膽管,採用連續外翻縫合。距膽腸吻合口約45.0 cm空腸段與胃大彎前壁以EC-60直線型切割閉合器(白釘)行側側吻合,棉球檢查無出血(圖9),3-0免打結倒刺線關閉閉合器置入口。

於胰腸吻合口和膽腸吻合口前後方各置1根多孔腹腔引流管,於臍下取長約5.0 cm縱行切口,取出標本。術後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輔助化療方案及療程。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癌的临床疗效(上)

圖1:後入路大Kocker切口

圖2:前入路清掃第8a組淋巴結

圖3:中間入路貫通胰後隧道

圖4:中間入路清掃胰腺神經叢

圖5:清掃第12b組淋巴結

圖6:"en-block"切除後術野示肝動脈的脈胳化

圖7:"en-block"切除後術野示腸繫膜上動脈180°脈胳化

圖8:胰管空腸吻合

圖9:棉球檢查胃腸吻合口無出血

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手術及術後恢復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例數、術後首次肛門排氣時間、術後恢復進食時間、術後併發症情況、術後住院時間、術後輔助化療情況。

(2)病理學檢查結果:腫瘤直徑、腫瘤分化程度、手術切緣、術中淋巴結清掃數目、陽性淋巴結數目、神經浸潤、淋巴管浸潤、胰腺及十二指腸浸潤、腫瘤TNM分期。

(3)隨訪及生存情況:患者無復發生存情況。

評價標準:術後併發症按照國際統一的診斷標準診斷。腫瘤TNM分期根據美國癌症聯合會(AJCC)第7版TNM分期系統。

5.隨訪:

應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採集與記錄,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分佈的計量資料`X±s表示。採用Kaplan-Meier法繪製生存曲線並計算生存率。

(未完待續【接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