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現在中國市場上的合資汽車,也大概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國外市場也有,國內市場也有的全球同步汽車。一類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特供車。很多消費者認為,全球同步的汽車才是好車。而很多消費者認為,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車更符合消費者需求。因此到底誰好誰壞很難有一個分辨。

因此本篇文章,我就跟大家說說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其實中國市場特供車,也可以分成很多類。下面,我將會根據事先難度的大小,對中國特供汽車進行說明。

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第一類,為中國市場加長

現在為中國市場加長的汽車已經很常見了,不管奔馳,寶馬,奧迪這些豪華品牌,還是大眾這樣的普通合資品牌,加長已經成為了屢見不鮮的事情。因此加長就可以看成是最初級的中國市場特供汽車。

優點:加長實現的難度最低,只需要拉長軸距即可。但是最近幾年,不少車企在研發的時候就針對中國推出加長版,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也是原版車型的一種延伸。

缺點:與海外版的差距不大,技術上能夠與海外同步,售價較高。

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第二類,中國市場獨有的配置

為中國市場推出獨有的配置,其實這可以看成是一種市場策略,而不算是中國特供車。但是這種情況還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奧迪A6在海外版使用了更多鋁合金零部件,而中國考慮到維修成本和製造成本,使用了更多普通鋼鐵材料。

中國消費者喜歡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倒車影像,自動擋,豪華這些配置。而歐洲消費者喜歡手動擋,織物座椅,等等。

簡單來說,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的是舒適的配置,而海外消費者更喜歡實用的功能。因此很多中國版車型上把四驅放到頂配中,也取消了抬頭顯示這些功能。增加大天窗,真皮座椅。

優點: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喜好調整配置,如果價格合理,消費者是接受的。

缺點:個別車型會有簡配的嫌疑,讓人不爽。

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第三類,為中國市場設計(使用老平臺)

實用老平臺為中國市場推出的汽車就有很多了,大眾捷達,桑塔納使用的是PQ25平臺。現代新款朗動是使用了老款朗動的平臺。寶來使用的是PQ34平臺。起亞智跑使用的也是上一代智跑平臺上開發的。

這類車在中國數不勝數,大多出現在緊湊型車,小型車中。

優點:這種車型的優勢是,通過老平臺開發可以降低開發成本。同時耐用性也能得到不錯的保證,而價格也通常是具有性價比的。

缺點:沒有什麼新科技,新技術。完全是老款車型的整容手術。

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第四類,為中國市場設計(使用新平臺)

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被重視,使用海外最新的平臺,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特供車的情況也逐漸多了起來。比如本田XR-V,本田冠道。

優點:這類車型也是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開發,產品定位很明確。因此往往深受市場認可,銷量很大。

缺點:相比使用老平臺開發的產品,這類車型基本上與海外同步的汽車價格差不多。性價比稍微低一些。

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

第五類,為中國市場設計(在中國研發,外方基本不參與)

上面提到的絕大多數中國特供車其實都不是由中國團隊設計開發的,當然中國設計團隊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最後說的這一類車,則是在中國開發,針對中國消費者設計,外方參與的很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別克GL8。它是由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研發的,別看是別克的車標。美國市場可是沒有這款車的。

優點:產品定位明確,在市場上有不錯的口碑。深受市場認可。

缺點:這類車型無論技術還是產品,優勢都很明顯,甚至比全球同步的車型銷量都大,因此也就沒什麼性價比了。

總結:

其實如果按我的標準來進行分類的話,那麼中國市場絕大部分汽車都是特供車。其實廣義上我們說特供車只是上面提到的第三類,第四類,第五類。為中國市場加長軸距,和調整一些配置是不能算做特供車的。

那麼中國特供車好還是不好呢? 兩方面看,一方面比如第三類使用了老平臺開發的車,它確實給了消費者實惠。而第四類,第五類,也確實從技術上與海外沒啥區別。

而從另一個角度,中國特供車往往存在簡配,技術水平一般的缺點,而廠商則再次包裝,靠這些老的技術賺錢,從這個角度上說,特供車就是不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