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白雲悠悠,綠草茵茵,牛羊成群,跑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這段話彷彿只能用來形容中國北方的蒙古高原。但實則不然,談及騎馬民族,世人皆道斯基泰匈奴柔然,殊不知在中國西南山地上也曾有過一塊“蒙古高原”,也曾存在過一個騎馬民族——古滇國和古滇人。本文將藉助現有的考古文獻和出土文物,從畜牧業、馬具、馬鐙、軍器等多個方面入手,為諸位還原這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式國家、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1·畜牧業發達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滇國

滇國是東亞雲貴高原上的古王國,以今天中國雲南省的滇池為中心,向四周伸展數百餘里。中國戰國末期至西漢前中期,是滇國的黃金時代,該國的農業、冶金、畜牧業均欣欣向榮。其中尤以畜牧業最為發達,牛羊馬等大中型牲畜的數量可以用海量來形容,令北方征服者歎為觀止。

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漢武帝時司馬相如、韓說初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 , 今雲南晉寧縣,“ 得牛馬羊屬三十萬 ”。《漢書·西南夷傳》 也說 “ 昭帝始元五年前年 , 漢將田廣明用兵益州郡獲畜十餘萬 ”。又《後漢書·西南夷傳》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 年 , 劉尚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人棟蠶 , 得“馬三千匹 , 牛羊三萬餘頭 ”。北方的西漢征服者在征服初期就從滇地動輒掠得牛羊馬數萬、10數萬、數十萬頭,像這樣的手筆放眼同時代就只有衛青襲龍城收復河朔、霍去病徵河西取祁連山可以與之相提並論了。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五牛線盒

也正因為滇池區域畜牧業發達牛馬成群, 所以古滇人以及其他雲貴高原上的古代原住民向中原王朝繳納貢賦,以牛馬為主要項目。如《華陽國志·南中志》載蜀漢時諸葛亮平定南中, 指令雲南少數民族以“ 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西晉時李毅為南夷校尉,“ 持節統兵鎮南中,統五十八部夷族都監行事。 每夷部供貢南夷府牛馬動以萬計⋯⋯其貢郡縣亦然 ”。雲南原住民每部貢南夷府的牛馬以萬計,還要照樣給當地郡縣官吏們一份。

眾所周知,古代的畜牧業和農業一樣,是人類漫長的社會實踐的成果,決不可能一蹴而成。如果沒有古滇國原有的畜牧業作為基礎,北方征服者和中原王朝根本無法從滇地獲得數以萬計的牛馬作為戰利品和貢品的。

滇國不僅盛產牛馬等牲畜,還出產一種叫北方征服者豔羨不已的良馬——“滇池駒”。《華陽國志·南中志》有云:“滇池縣 , 郡治益州郡所在地,故滇國也······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里。”神馬媾和之說自是不足以為信,但滇馬腳力優異亦非空穴來風。東漢安帝在益州郡置“萬歲苑”,專養戰馬,考慮到中國古代邊疆馬場多養當地馬種,“萬歲苑”養的戰馬十有八九就是滇池駒。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騎士獵鹿銅釦

2·馬具的發展

根據目前已出土的滇國青銅器,考古學家認為滇國馬具經歷了僅有疆繩及坐墊、鞍髻齊備、馬鎧出現的三個發展時期。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騎士獵鹿銅釦

A·僅有疆繩及坐墊階段。戰國晚期,古滇人儘管已經學會了騎馬並運用到戰爭、狩獵等方面,但他們的馬具仍舊非常原始。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了一件“騎士獵鹿”的銅釦,該銅釦上的騎士所乘之馬沒有絡頭和馬銜,韁繩只能直接系在馬的口中。騎士胯下更沒有馬鞍,只有一塊較長且看不清材質的坐墊。光憑如此粗糙的馬具,若想縱馬馳騁,需要掌握高超馬術才有些許可能。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滇人作戰圖

B·鞍髻齊備階段。西漢中期,滇國的馬具均臻完善。用於馬首上的額帶、鼻帶、頰帶、咽帶,置入馬嘴的銜、鐮、鋪,馬背上的鞍墊、攀胸、後鰍、腹帶一應俱全。晉寧石寨山貯貝器蓋上的戰爭場面就很好地為我們展示了西漢中期的滇人馬具,該器物上的有一騎士所用的鞍具可以仔細看清楚。次馬鞍為“橋狀馬納”,前橋高起並分作兩關,便於手扶,使騎士在下坡時不易前傾,後橋較低呈斜坡狀,方便上下下。鞍前有攀胸,下有腹帶,使馬鞍緊貼於馬背,不至於跑動時使鞍具鬆弛脫落。

C·馬鎧的出現。馬鎧,顧名思義就是馬的鎧甲,等同於智人所穿的鎧甲,是保命的護具。西漢中晚期,滇人的除了繼續使用所有的馬具,又出現了新的馬用護具:臉簾和當胸。臉簾用以馬的臉部,遮住馬的前額和嘴部,僅留兩隻眼睛露出來。當胸即馬前胸的懸掛物,用以保護馬的胸部。臉簾和當胸的材質有皮、銅兩種材質。當然啦,這種原始馬鎧是無法和南北朝具狀騎所使用的馬鎧相比的。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這銅片也過於粗糙了吧

3·馬鐙的出現及運用

馬鐙是馬具中較晚出現的一種特殊器物,它的出現不亞於是對古代騎兵戰的一次革命。

西漢中期,滇國戰馬上已普遍採用了馬鐙。不過當時滇人的馬鐙並不是用金屬製作的,而是繩圈式馬鐙,其結構和後來傳入雲貴高原的北方馬鐙也有不小的差別。但不管是金屬馬鐙抑或是繩圈式馬鐙,它們的作用都是相同。都是讓騎士的身體更便於固定在馬上,解放騎士的上半身和雙方,讓其更靈活地使用武器。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三騎銅鼓

晉寧石寨山西漢中期墓出土了1件貯貝器上有戰爭場面,此圖像中央有一騎馬急馳、手持長矛刺殺的主將,餘皆為步卒,手中亦各持有兵器。騎馬者戴盔著臂甲,腰佩短劍,身著戰裙,此人通身鎏金,明他 的身份較高。所乘之馬肌壯體肥,馬飾、馬具俱全,馬頸下系一人頭,當屬獵來敵人之頭 顱。此馬馬鞍前沿兩側各系一繩,下垂至馬 腹,繩端另結一圓圈,騎士雙腳的大拇指各伸進一圈,蹬向馬腹前。這種較為原始繩圈式馬鐙在雲貴高原一直被使用到近代,沒有因北方金屬馬鐙的傳入而消亡,關於這個問題,有學者認為繩圈式馬鐙要比金屬馬鐙更適合西南跌足族群。

中國是較早使用的馬鐙國家之一,但滇國馬鐙要比中原馬鐙早得多。就現有考古資料,漢地最早的馬鐙發現於長沙西晉永寧二年(公元302年)的一件陶馬上,這要比滇人所使用的繩圈式馬鐙晚了接近了近4個世紀。該馬鐙的性能也不如滇人的繩圈式馬鐙,該鐙只是馬鞍左側靠近鞍橋的一個三角形蹬,只能上馬時蹬踏用的,上馬以後就用不了了。至於中原地區真正的馬鐙出現,還得等到公元5世紀初葉。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步行的滇人武士

4·軍器

騎馬民族若沒有鐵馬重弓便會遜色三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出土的滇國軍器: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戈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人形紋戈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曲援帶矛戈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矛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柳葉形矛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闊葉形矛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吊人錐形矛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斧頭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狩獵紋斧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蟬形斧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劍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鐵劍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曲刃劍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立犬狼牙棒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矛頭狼牙棒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銅弩機、銅箭囊、銅背甲片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銅背甲和保護下身的扎甲小甲片

古滇國:雲貴高原的斯基泰,南方山地的騎馬民族

▲滇人所用的鎧甲與邁錫尼甲有相似之處

從上圖我們看出,滇人的武器並無出奇之處,甚至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比較可圈可點的是,滇人所用的鎧甲防護面積很大,除了上半身的胸甲和保護大腿的扎甲片外,還包括脛甲,臂甲,頸甲,面具在內,與之相比西漢士兵的鎧甲就顯得異常寒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