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性武器會在未來戰爭中取代傳統致命武器嗎?

wazglimizg

在殘酷的戰爭條件下談人權就是一個偽命題。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人權不過是政治博弈的武器。目前各國都在暗搓搓的研發非致命性武器,但這裡的非致命性武器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溫柔的防暴武器,而是有更殘酷的用途。

戰爭條件下,受傷的士兵比死亡的士兵消耗更多的資源

前文說到,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伸,並不需要消滅所有敵軍,只要消耗敵方資源,迫使敵方接受條件就能夠達到政治目的。

而為敵方產生一個傷員,比直接消滅對方一個士兵,能夠消耗對方更多的後勤資源

▲二戰中,盟軍正在後送傷員

▲會在體內產生菇化效應和擴張效應的達姆彈和空尖彈

非致命武器不是不能致命,而是要給敵人留下比致命更恐怖的傷患。

能說話的傷患比犧牲的戰士更能鼓動反戰的人民

目前的大環境下難以爆發大規模的世界大戰,而局部戰爭是一種力量不對等且受國際輿論影響的戰爭。

不管是受害國家還是加害國家,指揮者的軍事行動意圖始終受國內國外輿論影響。特別對於強勢的一方,士兵的性命比飛機坦克更加“寶貴”。

▲美國伊拉克戰爭6週年反戰遊行

交戰雙方,都需要考慮輿論的影響。而給對方製造傷患,無疑是操縱輿論最好的方法


▲受傷的駐伊美軍士兵

非致命武器是否致命,只在操縱者的一念之間

理論上來說,沒有絕對的非致命武器。即使是看似溫柔的催淚彈和橡皮子彈,也時有使用不當致人死亡的案例。

▲橡皮子彈擊中人體後令人觸目驚心的傷口

而更高科技的次聲波和脈衝武器,是否致命的關鍵更只在一個簡單功率開關上,只要發射功率達到一定量級,就不再是非致命武器

美軍通過毫米波對目標產生疼痛感的主動拒止系統(ADS),也因出現意外傷亡事故而撤出阿富汗戰場 。


▲美軍“主動拒止系統”ADS

對於通過非致命武器來減少戰爭殘酷性的想法只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將更多的戰爭放到談判桌上來才是我們的最高追求最後還是惟願,世界和平



槍與火花

當然是不可能的,致命性武器依然會佔據主要地位,但是非致命武器也會越來越多的裝備各國軍隊使用,儘量減少可以避免的平民傷亡。

現代戰爭最大的特點就是武器殺傷力更強,比如核彈,就是現代戰爭恐怖殺傷力的代表,但是核武器更多的是用於威懾,不可能用於實際。而常規可用的武器中,也依然不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比如集束炸彈、白磷彈等等這些具有恐怖殺傷力的武器,雖然已經被明令禁止使用,但是依然在近些年的戰爭中偶爾出現。

歸根到底,戰爭本身就是血腥殘酷的,人道主義的重要性不如實實在在的戰果,而殺紅了眼的雙方往往顧不得人道主義等這些內容,奪取勝利以保證己方的戰果才是重中之重。比如被很多人認為遵紀守法嚴謹的德國人,在二戰中就犯下了不少屠殺平民、虐殺戰俘的罪行,而且不僅是臭名昭著的黨衛軍,一些國防軍部隊也犯過這些罪行。再比如後來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雖然殺傷了大量平民,但是更快的催進了日本的投降,讓很多日本人得以倖存下來。

而現代武器的發展史,其實就是追求更加有效的殺傷敵人的途徑,比如小口徑步槍彈,雖然子彈更小,但是擊中人體之後,翻滾形成的空腔更為巨大,同時也更加致命。再比如能迅速消耗爆炸區域氧氣讓敵人窒息而死的溫壓彈、能讓區域內生物灰飛煙滅的集束炸彈等,都更加致命和有效。因為戰爭需要的就是速戰速決,快速有效的殺傷敵方有生力量才能贏得勝利。而像人道主義等,實際上在戰爭的迫切需要下是蒼白無力的。

當然,非致命性武器依然會得到發展,比如催淚瓦斯、橡皮彈等,在針對諸如暴亂、群體犯罪等事件時十分有效,能儘量降低造成的損害,但是對於血腥殘忍的戰爭而言,非致命性武器重要性就沒有那麼大了,先把危險的敵人消滅掉才能談人道主義,不然就是白白犧牲軍人們的生命。


僱傭兵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魯迅

好吧其實杜甫以前就說過,解決戰爭重在擒王,制止戰爭的手段絕對不是靠殺出來的。

而且現代再怎麼也是文明層度提高很大的,而且戰爭就是一種政治手段的延續。你看現在大國之間打熱戰不,都是幹貿易戰,經濟制裁之類的。因為武器的發展特麼太恐怖了,所以以毀傷對面有生力量這種打法已經過時了。

美軍現在打出幹架的套路也都是精準斬首,然後在治安戰裡和那群阿拉胡阿克巴菜雞互啄。

而且現在各種非致命武器也越來越多,如果能不殺人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打打殺殺呢,咱們都佛一點吧


瘋狗的輕武

要說非致命性武器今後會取代傳統武器,那真的是想多了,戰爭到了最後最原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從肉體上消滅對方,幾百萬年以來一直如此,今後也不會例外。所以以消滅對方肉體為主要目標的傳統武器是無法替代的。然而戰爭的殘酷性在於為了取得勝利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而戰場條件下,一個傷兵所消耗的資源遠比犧牲一個士兵消耗的資源要大,所以為了儘快消耗敵方的資源,迫使對方認輸,那就需要大量的製造傷員。聽起來有點殘酷,但現實就是這樣。

和平條件下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最多的無疑是警方,從催淚瓦斯、電擊槍到豆袋彈,威力越來越大,致命性倒是沒有增強,但是即便強狀如牛的硬漢,被12號豆袋彈擊中也要直接坐地上爬不起來,所謂豆袋彈就是把防暴槍子彈中的彈頭換著布袋裝的豆子,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豆袋,2400焦耳的動能,射程只有短短的一二十米。關鍵有一點是,這槍沒彈道、子彈外形詭異(就一個袋子裡面裝了豆子),所以打不準,“隔壁老王”經常躺槍。

至於軍方手上那些次聲波的、激光致盲的、眩暈的各類非致命性武器,威力就要比警方大的多了,根本不會像警方考慮的那麼仁慈、人性化。有些傷害是十分具有針對性的,並且傷害是永久性的。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千萬不要以為非致命性會比較仁慈。事實上,這種武器造成的傷害往往無法治癒、落下殘疾,會更加痛苦,傷害更大。


紫龍防務觀察

(催淚瓦斯是最常見軟殺傷武器)

非致命性武器,亦稱“軟殺傷武器”或“失能武器”或“低附帶損傷性武器”。它能有效地使武器裝備失靈或人員喪失工作能力,而不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和設施破壞,最低限度地減少附帶損傷。非致命性武器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非致命性武器是現代作戰力量的“倍增器”,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起到殺手鐧的作用,對戰爭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軍警用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

非致命性武器與殺傷性武器很難完全分開來看,因為即使是看起來平和的橡膠震暴彈導致的致死案例也數不勝數,在1970年到1975年,英國政府大規模使用橡膠彈,共使用了5.5萬發,有研究數據指出平均4230發橡膠彈就有一人死亡,非致命性武器不僅造成人員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甚至可以導致死亡。比如:高頻率的射頻波束閃擊對方人員,未遭受直接閃擊的人員,大腦內部會產生強烈的熱脹冷縮而出現神經錯亂、暈頭轉向等症狀;而遭受直接閃擊的人會出現心臟停跳呼吸停止等症狀,還有噪音武器,當噪音超過150分貝時,人的聽覺就會全部喪失;超過175分貝,人就會喪生。

(車載聲波武器)

還有,次聲武器也是一種可以致死的非致命性武器,次聲武器是一種能發射頻率低於20赫茲的次聲波,使其與人體發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發生位移、變形、甚至破裂,從而造成損傷以至死亡的高技術武器。次聲武器具有隱蔽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距離遠、穿透力強、不汙染環境、不破壞設施等特點,是世界各國軍方爭相研製的非致命武器,並將成為未來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因此致命性武器與殺傷性武器的臨界線相當模糊,被非致命性武器致傷致殘的人也可能導致死亡,與殺傷性武器的當即殺死,有的只是時間上的差別而已。

(非致命武器還無法替代熱武器)

並且,非致命性高科技武器造價高昂,不易大規模量產,在未來戰爭中不可能完全替代現有的致命性熱武器。


兵器次元


非致命性武器會在未來戰爭中取代傳統致命武器嗎?

我認為非致命性武器在未來戰爭中是不會完全取代傳統致命武器。以下是我的觀點:

現在的人權意識越來越高,世界也越來越趨向於和平化發展,僅有的戰爭也只是發生在小部分範圍內,大國與大國之間發生戰爭幾乎只存在理論性的可能,而全球性的大戰爭想必再也不會有哪個國家不識趣的去發動了。

而大國與大國直接的戰鬥勢必會偏向利用“非致命性武器”發動“戰爭”,例如:經濟制裁手段,大國對大國的文化入侵,信息攻擊等等。最近就有個鮮明的例子,中美貿易戰,前不久美國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設置貿易壁壘,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非致命性武器”對中國發動經濟上的戰爭,從而進行經濟打擊,削弱我國的國力。(很多人認為川普很傻,發動貿易戰對美國是沒有好處的,但其實我覺得川普是一個商人出身的總統,發動貿易戰相當於把中國拉到他擅長的領域進行“經濟戰爭”,不過他確實有點低估中國的能力了。順便吐槽一句,商人不可怕,有權利的商人才可怕。)以後這樣的“戰爭”肯定還會有很多,利用“非致命性武器”給對手造成致命性打擊,甚至可以直接使某個國家“癱瘓”,以達到戰爭的目的。但其實真的,無論是致命武器發動的戰爭,還是“非致命武器”發動的戰爭,對於戰爭雙方的人民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如果按照小歪理論上的觀點來說,那麼在全球範圍內,未來戰爭的形式似乎是真的會向使用“非致命武器”的方向發展。但是,小歪傾向於認為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是存在其他的生命體的。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會迎來外星生物的襲擊,展開星球與星球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的戰爭(星際大戰),到那時,地球需要致命武器的威懾,而假如雙方能夠平等的坐下來和談,那也是建立在雙方武力對等的情況之下。我認為許多的大國應該也會考慮到這一點,也就是說,傳統武器不能捨棄。

當然,以上僅為小歪一個人的個人猜想。歡迎有更多想法的小夥伴一起討論~


小歪在這Y


戰爭的本質就是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和裝備、建築等一切,摧毀敵人所有力量,尤其是有生力量,從古至今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硬道理,從大秦白起坑埋數十萬趙軍到二戰中槍殺戰俘,說白了,對手只要還在,你就會成為他的獵殺目標。

非致命武器的確現代成為了一種新型的裝備體系,超聲波、光電等令敵喪失戰鬥力又不取其性命的武器層出不窮,但是這些武器其實也很殘忍,致盲、致聾甚至前一部分,其實這種痛苦更加的悲慘。



戰爭一旦開始,殺紅了眼時最好的詮釋,敵我雙方都會以殺死對方為唯一的目的,也是最想要做到的結果,試問?這種情況之下,又有誰能站出來說,“我們有規定,不能殺死敵人,只要他不反抗就行了”,事實是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找死,戰場上的對手只要有一口氣就會想方設法治你與死地。


所以,未來人類殺傷性的武器只會更加的殘忍,而不會被非致命性武器所取代。


冰雹藍天

我是軍事妹子,戰爭是會死人的,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明白了。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戰爭發生非致命殺傷手段都不會取代致命性殺傷手段。因為戰爭其實並不是過家家,戰爭所帶來的是斷壁殘垣,是千里赤地,是埋藏了死人的遺骨的活人之間的深深仇恨,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戰爭從來都不是遊戲,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戰爭的存在是通過鐵與血解決人類的爭端。

一旦有一方率先列裝了非致命性武器,那麼這個國家必將迎來一場災難,這個國家畢竟會迎來滅頂之災,亡國滅種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在未來武器會越來越輕便,使用起來會越來越方便,但是威力會越來越大,生產會越來越便捷,戰爭總是促進人類科技的發展,非致命性武器在戰爭中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玩的玩具,沒有任何的用處。

當然並不是說在未來非致命性武器不會存在,即使是現在,警方鎮壓遊行群眾使用的大多數都是橡膠彈,催淚彈等多種非致命性武器,畢竟警察的目的是驅趕那些遊行的群眾,而不是殺死那些遊行群眾,當然某些內亂的國家不在此範圍之內,非致命性武器造成的傷亡也僅僅可以歸結於意外造成的。

而且非致命性武器可以運用於訓練之中,比如現在的激光信標,或者是發煙器,其實都不能算是一種武器,但是在訓練中還是經常被使用的,而且很少有人知道,空包彈在十米之內也是擁有殺傷能力的,一旦空包彈在十米之內擊中人的眼睛或者沒有衣服保護的要害部位還是很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


軍事新觀察

闕興明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非致命性武器。這屬於新概念武器裡面的一種。顧名思義,這類武器一般不會讓人致死,也不會令對方的武器裝備產生物理上的毀壞,而是通過其特定的武器性能給對手造成“軟殺傷”,使對手喪失作戰能力。聽起來的確比傳統性武器要人道一點。
隨著核武、化武及生物武器等許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被限制甚至被禁止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推崇,因此也為該類型武器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然而,並不能因此認為非致命性武器就能完全取代傳統致命武器。
非致命性武器一般只會用於一些低烈度、低強度的小規模戰鬥或軍事衝突甚至非軍事行動之中。比如維和行動、制止暴亂、打擊販毒走私之類。如果用於較大規模的戰爭,一般也只會用反物質的非致命性武器,比如讓對方的武器裝備、基礎設施、電子偵察通信系統等失效和損壞。 因此,非致命性武器只會有選擇的應用,而不能取代傳統武器。
至於傳統武器不會日非致命性武器取而代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後者的目的性不集中。也就是說,非致命性武器使用之後,會令無辜平民這些廣大非戰鬥人員受到傷害。舉例說明,比如有一種叫“擴音炮”的武器,能產生高達150分貝以上的噪音,頻率為2000到3000赫茲的強大脈衝。這無疑會讓對方無論是軍是民而都被“一鍋端掉”。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真正要做殊死較量時,非致命性武器只能暫時性讓敵方失去戰鬥能力,並不會殲滅敵方的有生力量,從而給敵方留下捲土重來的反撲機會。俗話說:對的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就是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非致命性武器固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將來也會用得越來越頻繁,但真正要取代傳統武器終究還是不可能的。

大國策

不會完全取代,主要看戰爭目的,如果只是小規模的衝突,雙方都不想擴大規模,非致命武器就會使用得多一些。如果是以削弱對方戰爭意志、戰爭潛力為目的,致命性武器還是必須的,特別是抗侵略戰爭中,必須把對手打疼打殘,才能有效的阻止戰爭的進一步爆發。

其次,從戰爭手段上來說,沒有致命武器很難開展大面積的戰爭,如果敵人一直躲在堡壘中,你又掐不斷補給,神經麻痺性武器等非致命武器也無效,那就只有硬上,把堡壘推平,那就必須用到致命性武器。

還有就是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瘋狂程度,在瘋狂面前什麼人權、什麼規則都顯得蒼白無力,戰爭本來就是用來打破規則的。這也是有識之士反對戰爭的原因,戰爭魔鬼一旦被釋放出來,就會極大的激發人類的想象力,為了勝利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你不殺人,他們殺你的人,一個人不要緊,一萬人呢?十萬人呢?根本不能忍,只能以殺對殺。

最後,願戰爭永遠不要發生,大家合理協商解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