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率先试点重点领域“容缺受理” 行政审批效率再提速

6月19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深改会审议通过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关于进一步优化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实施细则(试行)》,“容缺受理”事项覆盖面在全市领先,这标志着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审批跑出“新速度”。

此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时间是33个工作日、基础设施项目为60个工作日。该《细则》实施后,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时间将缩短至1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54个工作日,审批时间分别缩短了55%和10%。

据了解,该《细则》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基础上,结合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主要改革措施既有国家、省、市的规定规定动作,也有结合区情的自选动作。

其中,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自行试点的改革审批事项包括:一口受理、联合审查。利用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区行政审批局的优势,通过内部整合,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建设项目综合窗口,所有涉及规划、土地、建设的审批事项,都由综合窗口受理,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实行规划方案审批与土地供应审批并行,建立联合审查机制,由区行政审批局牵头,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参与联合审查,出具联合审查意见,建设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规划方案。企业再也不用挨个窗口提交材料,挨个部门盖章,只需要一个窗口交资料,一个窗口等结果,中间的流转过程都由工作人员完成。

信用承诺、先建后验。社会投资项目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含人防施工图审查意见、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办理直接发包手续后,可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审批部门建立容缺审批项目台账,定期清理,向项目单位发放催缴通知,并将到期仍未补齐资料的项目通报给区纪委、重点办和行业监管部门督办。行业监管部门加强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并负责督促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对未补齐资料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全程帮办、无缝对接。各园区组建帮办队伍,全面实行项目全程代办帮办制度。对于市区两级已签约未开工的重点投资项目,提前介入、跟踪帮办,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区行政审批局设立重点项目帮办员,负责项目审批全流程的咨询服务和园区代办帮办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

区行政审批负责人表示,《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为促进全区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审批动力。( 彭宇 杨玉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