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俗话说:杀降不祥,然而,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杀降之事却层出不穷。总结起来,规模比较大的共有三次,依次为安庆杀降、大渡河杀降和苏州杀降。不过,安庆杀降因为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名气不大,较为著名的是后面两次。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清军能做出杀降之事,自然是残忍之极,但清军杀降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残忍。曾国荃、李鸿章等人都不是德州电锯杀人狂,他们并不能从屠杀中得到类似高潮般的快感,反而要冒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杀降的成本很大。要杀的是人,不是羊,怎么可能乖乖站在那里等着屠宰。何况这些人还不是普通人,而是以杀人为业的战士,一个不好,杀降不成反被杀都是有可能的。

何况,古代人都很迷信,他们相信因果报应,否则就不会有“杀降不降”这样一个充满宿命论的词语出炉了。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电影《春蚕》剧照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老通宝的祖父曾经被太平军抓了壮丁,逃走时为保命杀了个巡路的小长毛。按照现代人的思维,这完全是正当防卫啊!但是,祖父却生怕冤魂到阎王爷那里告状,所以直到老通宝一代,依旧无数次为小长毛鬼念佛烧纸。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克复苏州战图》

李鸿章率领淮军围攻苏州,苏州太平军守将谭绍光奋起反击。谁知,谭绍光的八位同事暗中与清军勾结。他们杀死了谭绍光,带着多年搜刮的财物投靠了新老板李鸿章,准备从此开始幸福的人生。理性很丰满,现实却总是那么骨感。新老板李鸿章干脆来了个黑吃黑,干掉了八名降将。随后,淮军对苏州太平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最少有两万人因此死于非命。

李鸿章杀降人数最多,因此冒的风险也就最大。不仅如此,杀降之地是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苏州,距离租界上海很近,消息很快传的沸沸扬扬。国际舆论哗然,外国人甚至向清政府施加了压力。然而,李鸿章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干了,为什么?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李鸿章像

淮军在苏州疯狂敛财到了什么地步?举个例子:他们竟然利用业余时间,把苏州的桑树砍下,拖到军营,加工成木材运回了家乡。结果,第二年春暖花开,软萌的蚕宝宝们没有了食物,中国的生丝出口量自然比前一年下降了一半。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晚清年画《蚕花茂盛》

李鸿章组建淮军前,一直在皖北活动。当时的皖北是太平军活跃之地。太平军活跃,清军自然就被压得死死的。

李鸿章混得有多惨呢?

咸丰五年,提督和春攻打太平天国治下的庐州,把大营驻扎在庐州以东的柘皋。攻打庐州,和春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庐州城下冒着枪林弹雨指挥。李鸿章则是龙套,带勇丁呆在安全的大营充数。

结果,为了保卫庐州,太平军来了个围魏救赵,偷袭清军在柘皋的老巢。敌人要来的消息刚传到大营,李鸿章第一个带人跑了。这一逃就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造成了整个清军大营的集体崩溃。

正在危急时刻,一个英雄驾着五彩祥云赶到,他大败太平军,夺回了全部营盘。此人正是男主角提督和春。

事后,李鸿章跑到和春的大营,献上了一句翰林级别的拍马:“声威大震,以军门为最。”军门,就是对提督的尊称。

要不说,李鸿章绝对是干大事的,这脸皮之厚赛过城墙拐角,正是成功学推崇的“厚黑”之“厚”字。

和春接受了马屁,没有追究李鸿章的责任,只是讥讽了一句:“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人会面

在安徽,不仅李鸿章这样的小虾混得惨,连堂堂封疆大吏的日子也不好过。

翁同书原是江北大营的帮办,因为干的好,被咸丰提拔为安徽巡抚。接到任命,他高高兴兴去省城庐州上任。跑题的说一个,翁同书上任前,庐州早已在咸丰五年冬被和春攻下,姓了清。

谁知走到半路,翁同书一看,怎么到处都是逃兵?一问才知道省城庐州被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攻破,大家都是从那里逃出来的。无奈,翁同书只得一路走,一路收齐溃散的兵丁。兵丁们找翁同书要钱,说是你们大清都欠饷几个月了。不给钱,我们就跳槽到长毛那边去。

翁同书当即说了一声:“赏!”然而,安徽穷啊,身为安徽巡抚,也穷的叮当响。翁同书只得找到胜保,向他借了三千两,给士兵每人先发了三钱。

所以,也难怪李鸿章来到苏州的忠王府,会发出那么没见过世面的慨叹:这tm是“神仙洞窟”啊!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苏州忠王府

在李鸿章和饥饿的淮军眼中,苏州就是一块大肥肉。然而,他们来的有点晚,太平军占领苏州后,先过了一遍手,已经连抢带搜刮差不多了。否则,淮军也不用欺负蚕宝宝,看它们的桑树。如果和平解放,那么投降的太平军肯定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财产。一想到这一点,包括李鸿章在内,所有淮军从心底都发出一声怒吼:“不”!

正是彻骨的贪婪使淮军对降将的财产垂涎三尺,因此,他们不顾风险,不顾舆论完成了苏州杀降。

说完苏州杀降,我们再看看几个月之前的大渡河杀降。如果说苏州杀降是一次疯狂的杀降,大渡河杀降却是一言难尽。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小人书插图:大渡河杀降

大渡河一战,太平军石达开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被困将近一月。最后,石达开舍命全三军,自己走入清军大营。

石达开被俘后,他的残部一分为三。其中,三千人分为六营,按照湘军制度以每营五百人被收编;有七百人或遣散,或处死;剩余的一千多人驻扎在大树堡,由一个姓周的宰辅管带。清军的杀降便是针对大树堡这一千多人的。

1863年6月21日凌晨,清军趁夜色掩护开始杀降,除三百多老弱外,一概杀死。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然而,看完对投降部队的处置,却是疑点甚多。清军如果不残忍,也就不会杀降。然而,你说清军残忍,人家却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格杀勿论的。

有三百老弱在杀降之夜并未被屠杀,加上三千收编部队和七百人中的一部分,约摸有四千人活了下来。事后,骆秉章在奏报中大笔一挥,把他们加在一起,告诉朝廷遣散了四千人。

大树堡的一千多人为何既没有被收编,也没有被遣散呢?他们究竟是何许人也?

骆秉章在奏报中告诉我们,他们是“五标杆贼”。随后,他用个六个字解释了这些人的工作性质:“临阵用以冲锋。”

有关“五标杆贼”,在另一份史料中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已故的史式先生是太平天国史专家,尤其是研究石达开的专家。他在《石达开远征军逐渐放弃宗教迷信史实考析》中部分录入了一份未刊稿,即李桂秋所著的《石达开入宁纪实》。这份史料记载了石达开远征军向大渡河行军途中,经过西昌附近的樟木箐之事。

其中,李桂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外出的李桂秋被着实吓了一跳。因为他看到石达开大营之前躺着两个身首分家的死人。再一看,两个死人旁边还卧着一头死牛。最后,李桂秋看到了死人和死牛旁边的告示。原来,这两个人偷了老百姓的牛来吃,被翼王处以极刑。

所以说,石达开远征军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纪律还是十分严明的。然而,李桂秋接着告诉读者:远征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虽有烧杀淫掠,翼王却未尝约以军法。

太平天国战史上两次著名的杀降,一次因为贪婪,另一次因为恐惧

这支部队就是黑旗前锋。石达开用他们冲锋陷阵。年轻人往往无畏生死,老年人才会明哲保身。黑旗军以不到二十岁的少年组成,军中称之为小把戏。每临阵,黑旗前锋奋不顾身,精锐无敌。正是因为他们以命相搏的战斗力,才换来了不被军令约束的特权。当然,除了黑旗前锋,有违反军纪者,他们的下场和前面的偷牛贼一样。

李桂秋还提到了一个细节,黑旗前锋往往与马队并行,战马喜舔舐人血。

黑旗前锋,就是骆秉章所说是“五标杆贼”。五标杆,应该是冲锋时使用的武器,使用方式当时戳刺。“五标杆贼”从来都是独立于其他远征军的一个整体。是石达开培养出来死士,也因为石达开赋予他们的特权对其忠心耿耿,甚至可以说是石达开的一部分。因此,清军才不能把他们拆散收编,也无法遣散。他们的存在就像石达开一样,令清军寝食难安。

所以说,是恐惧促成了这次深夜杀降。清军以火箭为号,汇集土司部队连夜对黑旗前锋进行了大清洗。之后,他们的尸体被集体掩埋,雅州知府蔡步钟立石碑镇在其上,书四个大字:“鲸鲵封处。”

在古代,鲸鱼雄者叫作鲸,雌者叫作鲵,连在一起,指代凶恶的敌人。然而,鲸鲵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无辜被杀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