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还是不做?脱不花「鲁莽定律」带给我的启发

做还是不做?脱不花「鲁莽定律」带给我的启发

做还是不做?脱不花「鲁莽定律」带给我的启发

1 一个困境

生活中,经常遇到两难困境。

  • 前男友结婚了,要不要去
  • 别人都开始健身了,我要不要试试
  • 路边出现一位很顺眼的美女,要不要搭讪一下
  • ··· ···

这样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到底做还是不做?

于是,你拿出一张纸,中间划一道线,左边是优点,右边是缺点。列举完毕,左边的选项和右边的选项似乎一样多,你又陷入了沉思······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你已经精疲力尽,于是你倒在床上,睡了过去······

2 鲁莽定律

最近读了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 CEO脱不花的一篇人生必杀技清单,里面有一条「鲁莽定律」,很受启发。

鲁莽定律: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分析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如果不行动,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没有真实的反馈,越会犹豫不决。如果立即行动,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脱不花

用一句总结,当你不知道还是不做时,就去做。

3 为什么有效?

这这个定律为什么有效?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不后悔

人群中大概有一批人,他们心中永远想着自己高中时期的暗恋对象。想着那时美好的同时,也不时有些遗憾。「当时,我要是表白就好了。说不定是另外一个结局呢?」

虽然早已成家立业,这些人总是有一些冲动。找到那个暗恋对象,告诉自己的想法。然而,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只能一直抱着悔恨,直到终老。

现在回想起来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不确定对方喜不喜欢自己,直接去问啊,虽然结果大概率上是被拒绝,至少知道结果,也不用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回想。

据说,对于那些有机会见到暗恋对象的人,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你是谁来着,我怎么不记得了?」

| 有反馈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事情,之所以不知道做还是不做,基本上是因为你没做过。这个时候,纠结,做计划都是没用的,因为你不了解真实的情况。

就拿健身来说,你看到朋友健身坚持了一段时间,似乎很有效果。你也想试试,朋友告诉你,只要能坚持,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你办了一张健身卡,开始做计划。然后,跟着朋友一起去。确实你也坚持了几天,可是你发现,朋友每天练完,精神充沛,你却萎靡不振。

没有丝毫的乐趣,而且效果似乎一点也没有。不仅体重没减下去,饭量还多了。

其实,运动这个事虽然每个人都应该参与一下,但健身真的未必。枯燥重复的运动、而且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人办了健身卡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健身房了。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想健身是吧,啥也不用想,跟着朋友去几次,先体会几天再说,感觉可以就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简单的计划。上来就做计划,基本大部分都得作废。

直接上手,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然后才能根据反馈做出真实的反应。没有尝试过的想象,基本上都是瞎想。

| 省能量

你可能也有体会,就是做选择这种事,最耗费能量。啥也不用干,先让你做几个选择题,基本上你就没精神了。

人的能量是有一个固定值的。耗费了,就只能停下来养精蓄锐。对于这一点,古人深有体会,「难的糊涂」就是经验总结。

所以,对于那些无关痛痒的小时,不用太纠结,节省能量是关键。

| 有意外

当你在做选择的时候,意外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维度。不做,维持原样;而做,就有意外发生。

难道你不好奇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吗?

朋友组织个饭局,去还是不去?去了,没准解决一个困惑,遇到未来的合作伙伴,或许遇到终身合作伙伴也不一定;而不去的结果,就是又在家宅一天。

「有枣没枣,先打几杆子再说」,就是这个道理。

你也不要以为,生活小事可以这么干。你以为公司的CEO就是全知全能吗?不是的,他们也在不断的试错,期待意外的发生。

4 当然,也有边界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那还计划个什么劲,直接上手干呗。

意思大体没问题,但需要注意两点:

  • 直接上手,越陌生的领域越有效
  • 不要犯致命错误

所以,面的别人「莽撞」的行动,没有必要嘲笑。要知道你只是在想象,而别人已经开始行动。


barronnote/

这个世界上

最简单的事就是评价

把这种事交给别人

我们负责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