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端午时节,粽香情长。苏轼热爱生活,端午节里也不忘写上一曲,讴歌这美好人生社会风景,夫妇两个情深意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苏轼的端午词《浣溪沙·端午》,他描绘出了什么样的风景,情何深,意何长?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1095年,苏轼被贬惠州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来惠州之前,那些侍妾都被他打发走了,独有朝云坚决要跟着他,来到这偏远之地。″独有朝云能识我″,是她与苏轼在这里相依相偎,一种温馨两处柔情。这首词虽对朝云未提一字,而她的影子却在字里行间,那举手投足,那节日的忙碌与喜悦当中,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份情,那种爱,在流淌。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明日就是端午节了,人们要用芳兰草来沐浴。她沐浴香汤,全身微汗,湿透了穿在身上的薄薄细纹绢衣。沐浴之后,那芳香四溢的浴水、还有女人们脂粉的油腻一定会流满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粉红色又如玉纯洁可爱的手臂上,小小的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感觉幸福甜蜜,但愿天长地久,我们偕老白头!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大家是否感觉到那份爱了呢?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美,因为有爱在。所以说,苏轼是在写风俗社会,更是在写朝云与她的爱情,爱情不一定轰轰烈烈,但愿能长相厮守,我想苏轼体味到了。爱到深处,还用说吗?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上片,明天就是端午了,朝云最好是穿绿色细绢——“碧纨”,这样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轻汗”,“微透”,朦胧之间朝云比平时更美。浴汤溢香气,香气满晴川,这是多么美丽的场景呀。

下片,“彩线轻缠红玉臂”,彩线它能辟邪驱鬼,祝愿朝云“玉臂”“红”健康快乐益寿延年。“小符斜挂绿云鬟”,赤灵符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也愿“佳人相见一千年”,愿我和朝云恩爱常伴,健康永远!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人们说这首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可是我们又看到了情意深深,苏轼朝云恩爱永远,虽然没有提朝云一个字。您感受到了吗?

苏轼《浣溪沙》写尽端午风俗,未提朝云一字,情深至极成千古名词

好了,关于苏轼《浣溪沙 端午》的故事我们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每天有更新,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