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 教育投入已累計達162億元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 教育投入已累計達162億元

來自俄羅斯的學生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太行山路小學學習國學。

在太行山路小學,這種“國際同步課堂”每週都上,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面對面的和俄羅斯、澳大利亞的“同學們”一起學習,你教我俄羅斯的人文地理知識,我教你中國的國學,不僅為大家提供了與國外學生進行文化、語言交流的平臺,也使同學們對國外的學習方式有了一定的瞭解。

青島西海岸新區太行山路小學與俄羅斯學校結為友好學校,只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教育新名片的一個縮影。

新區成立短短四年,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份“成績單”:財政性教育投入累計達162億元,是2014年之前20年投入的總和;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38所,是2014年之前10年建設的總和。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 教育投入已累計達162億元

青島西海岸新區育才初中開放式圖書館。

最美建築,學校成為靚麗風景

這所按照高標準建成的現代化的學校,目光所及處處都是新景象,與周邊村莊老舊的房屋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該片區“最美的建築”。“僅僅在兩年多之前,這裡還只是一所村小,新建成的弘德學校2016年8月才正式投入使用。”校長徐玉紅說。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這種“最美的建築”近幾年來一直在快速增長著。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破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堅持全域統籌、城鄉一體,構建了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西海岸方案”。

據瞭解,為了提升學校品質,新區出臺《青島西海岸新區學校建設標準》,城鄉學校校舍、裝備一個標準統一配置,新建學校突出海綿城市設計理念,被動房技術、教室新風系統、地下停車場、樓間連廊成為“標準配置”,村級小學實現“華麗轉身”。

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青島西海岸便有43項教育重點工程“掛圖作戰”,以領先全市、高於全省的標準建成朝陽小學、青草河小學、石雀灘幼兒園等12所學校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3300個,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760個。開工建設海王路初中等16所學校幼兒園,完成19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運動場地塑膠化改造,改擴建48處中小學標準化食堂。目前,新區建成117所標準化食堂,惠及10萬中小學生。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 教育投入已累計達162億元

鳳凰島小學的學生在上體育課。

“縣管校聘”,師資隊伍“動”起來

2016年考入新區教師隊伍的郭秀娥,入職第一年在城區海之韻小學頂崗實訓,學到了很多教學以及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今年九月,帶著收穫她來到新區最偏遠鄉鎮海青鎮中心小學任職,從城市到鄉村,郭秀娥在新的崗位上開始了執教生涯。

郭秀娥這樣的城鄉學校間流動,在新區並不罕見。開發區實驗初中與育才中學,在師資交流培訓方面,已形成一整套體系。“育才中學地處城鄉結合地帶,剛建立的時候各方面力量都比較薄弱,我們與實驗初中建立了幹部、師資培養一體化機制,第一年就雙向交流了16名教師。還建立了每兩週一期的常規培訓制度,到目前已經舉辦了36期。10多名副校長以上幹部通過培訓交流充實到了育才中學以及新區其他薄弱學校。”實驗初中校長兼育才中學黨支部書記李素香介紹。

如今,育才中學從剛建立時的被“拉著手快速跑”、“肩並肩一起跑”,已經發展到“個性化加速跑”的階段,不僅成功科學移植了實驗初中先進“完美教育”,更成為一所設施完備、師資雄厚、個性鮮明的現代化學校。

2015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推行"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使優質師資在不同學校之間、城鄉之間“動”起來。像郭秀娥一樣,一批年輕優秀的骨幹教師通過“集中培訓、掛職鍛鍊、返崗實踐”三段式培訓等方式,將城區的教學經驗帶到鄉村,也有一批學校通過結對定向幫扶實現了共同發展,推進鄉村學校、新建學校教師資源配置進一步改善,教師隊伍整體結構更加合理,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新區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於瑞泳介紹:“‘縣管校聘’最大的優勢就是打通了城鄉師資交流的體制機制壁壘。原來教師隊伍的編制放在學校裡,即使偏遠學校存在人員結構老化等問題也無法通過引進人才的方式解決。‘縣管校聘’打破學校編制禁錮,教師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既看編制更重實際,對偏遠學校實施崗位傾斜,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促進了城鄉優質師資力量的有序流動。”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四週年 教育投入已累計達162億元

全國首個軍民融合學院在西海岸新區設立。

融入海洋,特色教育現雛形

這個向海而生的這個國家級新區,在海洋經濟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正在打造海洋教育新名片——從幼兒園開始。

“青島西海岸新區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們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了系統的海洋主題課程,既包括海洋自然資源,又包括人文資源。比如每學期的第一節海洋課,我們會請來當地的老漁民給我們講述海邊的故事,也會依託當地船廠較多的優勢,請來技術人員宏觀上講述船隻是怎樣建造的等等,用這些身邊實實在在的的人和事,讓孩子們學習海洋知識。”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園長邵瑜說,第一階段我們讓孩子們初步接觸和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海洋知識,第二階段讓孩子們動手製作簡單的貝殼標本等,第三階段會開展“歡樂漁村行”等探訪性活動,讓孩子們參與調查,提出自己的問題形成邏輯,在老師和家長的參與下解答並學習。這些系統的海洋主題課程的設置,都是基於本地海洋文化,以熱愛家鄉為感情線索,激發培養孩子們的海洋意識。

據邵瑜介紹,從2010年開始,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便開始探索開展海洋主題課程教育,隨著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獲批,孩子們學習的範圍和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目前我們經常帶孩子們到明月海藻科技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被動房中心、海軍公園等科普基地去學習,之前根本沒有這些條件。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接觸學習到更多的海洋知識,而且可以從小就加強國防教育。”

據瞭解,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通過購買服務補充特色課程教師350人,在全區巡迴走教。目前,新區15所學校創建為青島市海洋教育特色學校,8所學校創建為青島市帆船特色學校,創建為全國海洋教育基地。

其中,海洋教育滲透在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教學中,注重海洋教育序列化、系列化,開發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國防、海洋環保、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126門海洋教育學校課程,為1至8年級學生免費提供海洋教育教材,形成以國家和地方課程為依託,校本課程為抓手的海洋教育課程體系。

新區教育早已著眼於如何讓資源配置更加均衡,質量不斷提高,正在在向全國推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優三美”的“西海岸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