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平遠艦鍋爐動力還有升級潛力嗎?

鐵甲艦與戰車935

有關北洋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北洋海軍時期的“平遠”艦)

甲午戰爭前,北洋海軍的鐵甲艦除了“定遠”“鎮遠”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國產的“平遠”艦了,所以難怪大家對這艘軍艦寄予很多期望。但是正如問題中所說,“平遠”的參數性能中有一項指標很不好看,那就是航速很慢。對於這一點,很無奈的是,其實改進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平遠”艦蒸汽機、鍋爐都不是進口的,都是地道的國產貨。這艘軍艦的最大航速也並不是10.5節,實際是12.5節。

下面首先簡單敘述一下“平遠”艦的建造背景和技術特點。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為了重振海防,提升造艦的技術層次,船政的工程師魏瀚、陳兆翱、鄭清濂等提出了仿造小型鐵甲艦的設想,經過一番波折後,最終獲得批准先行建造一艘,也就是後來的“平遠”艦。

(“平遠”的母型,法國海軍的“黃泉”級軍艦)

(與“黃泉”惟妙惟肖的“平遠”)

仿造小型鐵甲艦的方案,所選定的目標原型是法國海軍的“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實際上屬於一種大型的裝甲淺水炮艦,也可以理解為是大型裝甲蚊子船。“平遠”的設計工作主要是依據“黃泉”級的一些公開數據和圖紙,進行逆向推算設計,可以算是“黃泉”的中國山寨版,造艦所需要的幾乎所有主要材料,類似船殼板、龍骨、肋骨、鋼甲,都是直接從歐洲訂造,運到馬尾船政進行組裝。

(“平遠”艦母型“黃泉”的動力部位橫剖圖,可以看到艦體寬大肥胖的體型,也可以看到機艙的空間實際很矮)

比較特殊的是,這艘軍艦的動力系統竟然是船政自行建造的。“平遠”的設計原型“黃泉”的動力系統是2座蒸汽機、4座鍋爐的配置,“平遠”也採取了完全一樣的模式,不過蒸汽機和鍋爐是由船政的輪機車間等部門自行製造,鍋爐是機車式火管鍋爐,蒸汽機則比較特殊,可能是當時中國的設計師也已經感覺到“黃泉”的航速太慢,於是別出心裁地在蒸汽機方面做了改進,法國“黃泉”原裝是2座雙氣缸的蒸汽機,而船政則製造了2座功率更大的三氣缸三膨脹蒸汽機,屬於對“黃泉”原設計的重要改進。

最終,“平遠”艦的主機功率達到2400馬力,超過了法國“黃泉”級的1600馬力。“平遠”建成之後的測試航速為12.5節,也超過了“黃泉”的11.6節,可以認為“平遠”在動力方面已經做了努力加強。

“平遠”的動力為什麼很難再提升。

雖然“平遠”已經比原型“黃泉”作了動力提升,但是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12.5節的最高航速還是顯得太慢,但這實際上已經是“平遠”的極限。

之所以沒有什麼可能再改進提升,主要是兩個原因。

1.艦型所限。

(從艦首方向拍攝的“平遠”艦,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艘軍艦肥碩的體型)

“平遠”的原型“黃泉”號,屬於近海防禦鐵甲艦,航海機動性差,本來就不是決勝大洋的海戰軍艦,而是守護近海、港口的艦型。這種軍艦吃水淺,艦體呈現出短、寬、胖的特點,艦型本身就已經拖了航速的後退。

2.艦內空間所限

其次是“平遠”艦內部機艙空間狹窄,所以才會採用低矮的機車式鍋爐。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在不能改變軍艦外形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航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換用更高壓力的鍋爐,以及更換輸出功率更大的蒸汽機,但是這些設備體型龐大,“平遠”艦內部根本無法容納。


“平遠”無解的動力問題,折射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1885年後中國船政準備建造小型鐵甲艦時,並沒有很好地去思考這種軍艦未來的實際用途將是什麼,也沒有對鐵甲艦的分類進行很好地理解,因而選擇了一型適合於近海防禦的慢速鐵甲艦,卻指望這艘軍艦去挑大樑,可以說是選型非常盲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