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皇帝之间,谁是君,谁是臣?

河苦

提到臣这个字,大家都好想到“大臣”:披蟒袍挂玉带,家财万贯,前呼后拥。大臣就等同于“大官”了。其实不然,一开始臣的意思,就是奴隶。所以,主子、奴才并不是满清的发明,

君臣关系就是主宰者和附庸奴才的关系。

明白了这点,就知道在古代君臣关系不是一定存在的,并不是你是皇帝,他就一定是你的臣子。虽然你是皇帝,但有的人你太“惹不起”,他就不是你的臣。

比如汉朝到唐朝的“二王三恪”,这些都是他的“客人”,不是他臣子。袁世凯复辟也搞出个“嵩山四友”,不敢让他们称臣。

所以,太上皇、皇帝之间更没有君臣了,他们只是父子(或兄弟)。

当然了,这也仅在名义上。实际上谁有实权谁就是君。

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尊其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太公啥权力没有,自然不会是君。

周宣帝让位过周静帝,自己躲在后面当太上皇。这皇帝就是个几岁的没孩子,当然太上皇是君。

李世民发动政变,把李渊赶下去当太上皇。傀儡一样的李渊,肯定不好意思认为自己还是君。

乾隆即位六十年,让位给嘉庆,当了四年太上皇。这四年里嘉庆战战兢兢,让他称君,他肯定是不敢的。


待我施为地煞变

古代的太上皇比较少,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追封的自己父亲嬴异人,即是秦庄襄王嬴楚。但是这个时候嬴异人已经死了,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了。下面谈几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太上皇。



第一个活着做过太上皇的人——刘邦父亲刘太公。

这个时候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因为整个天下都是刘邦打下来的。所以在刘邦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邦给刘太公请安之时,刘太公是跪迎刘邦的。

但是刘邦于心不忍,经过和臣子的商量,刘邦册封了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从此刘太公也就不用下跪迎接刘邦了。但是因为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册封的,所以名义上刘太公是刘邦的臣子。



被迫让位的唐高祖——李渊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迅速软禁了李渊,夺取了政权,后来又做了大唐的帝王。

虽然李世民顺利称帝,但是这个时候名义上李世民还是李渊的臣子,毕竟是儿子。在李渊的9年太上皇生活中,李世民也没有几次去探望他。两个人基本上也没有了交流。实际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有权势的太上皇——乾隆

这个毋庸置疑,皇帝绝对是太上皇的臣子。乾隆做了60年皇帝后退位后做了3年多太上皇,但是这位太上皇一直把持着权力没有放手。

这一时期称之为皇帝训政时期,嘉庆根本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玉玺都没有给嘉庆皇帝。所以无论实际上还是名义上嘉庆这个皇帝都是太上皇的臣子。



说了这么多,终归起来影响臣属关系的是权力。谁的权力大谁就是君主,反之就是臣子。就好比明英宗不甘做没有权力的“太上皇”发动夺门之变一样。如果他是一个乾隆一样的太上皇也就不用发动夺门之变了。


我是越关

判断谁是君、谁是臣,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行礼者为臣,受礼者为君。

比如,皇后的父母在公开场合见到皇帝、皇后,要跪地行礼。为何?因为皇帝皇后为君,国丈和丈母娘为臣。

比如,皇帝的兄弟们、大爷们、叔叔们见到皇帝,要跪地行礼,因为皇帝为君,其他人为臣。

但是,皇帝见到太后,要跪地给太后行礼,并且自称儿臣。可见,此时的皇帝为臣,太后为君。

同理,太上皇应该和太后同样待遇,因此,太上皇为君,皇帝为臣。

当然,以上只是礼仪上的君与臣。实际上谁说了算,那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虽然顶着太上皇的名头,实际上只是个摆设。刘邦以布衣之身打下了江山。刘太公原本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于国家大事啥都不懂,自然只能是个摆设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比刘太公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为何?因为他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位的。退位后,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就是李世民的阶下囚。

以上这两位太上皇,实在是惨了点,在皇帝儿子面前,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有没有太上皇比皇帝还牛的呢?

有。乾隆皇帝就是。

乾隆长寿,眼看着就要打破他爷爷康熙皇帝在位61年的纪录。为了表示对爷爷的尊敬,他就主动让位了儿子嘉庆,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虽然名义上让了位,实际上一切大事还是他说了算。嘉庆就像是太子监国,横竖都得看乾隆的眼色行事。

历史上最窝囊的太上皇是谁呢?是宋徽宗赵佶。

当时,北宋正被金国吊打。宋徽宗为了逃避责任,就自己退缩,把皇位让给了儿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自己躲在背后当太上皇。可惜,宋钦宗也无力回天,于是北宋亡国,爷儿俩一起被金国抓走了。

临阵退缩,把黑锅让儿子去背。宋徽宗为父为君都不合格。


趣谈秘史

最是无情帝王家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对爱情,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对友情,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皇家本无情,只恨生在帝王家,那么面对,曾经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两人的关系究竟如何?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古代讲究“君权神授”,即天授君权,而皇帝是上天之子,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更是一个国家的唯一象征,所以服从皇帝的统治就是服从上天的意志。

正是因为这种主流思想的根深蒂固,所以“太上皇权”与“皇权”有着无法调和矛盾,两人也必然会存在权利之争。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对于已经作惯了人间共主的太上皇,其行为与意识难免还会干涉新皇,甚至将新皇当做傀儡。对于新皇而言,初得大权,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更不会任人鱼肉。而且一个国家也同样不能被两种意识左右,臣民只能服从一个声音,所以两人必然会直接爆发冲突。

无论结局怎样,皇权的这种排他性,是导致权力之争的根源,也是决定了“太上皇”地位的重要因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秦王嬴政打败了六国,一统天下,为了显扬自己的功业,他将帝号定为皇帝,将自己定为始皇帝,并且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

太上皇是皇帝的父亲或者是前一任皇帝,很少出现其他情况,所以太上皇的年龄和辈分比皇帝要大,但太上皇只是一种尊号,是皇帝的过去式,为此他的权利没有皇帝大。

正常情况下,皇帝是君,太上皇是臣,公开场合下,皇帝为尊。但在私下场合,皇帝却要行晚辈之礼。


双方博弈,实力为尊

九五之尊,诱惑力太大,可以说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在皇权面前,亲情也显得非常淡泊。父子相残,手足相残之事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博弈也只能以一人为尊,另一人下场则是惨不忍睹。所以两人的地位还是以实力说话。

但我国传统以孝治天下,所以无论太上皇生前境遇如何,死后下葬礼仪,都是非常隆重的。即使是对待太上皇极为残忍的皇帝,这时也都会跳出来,突然想起原来他是自己的父亲,感情流露非常真诚,认认真真的扮演着孝子贤孙的角色。表面很难过,先父怎么就驾鹤西去呢!但内心却很高兴,老东西终于死了。


总结一下

表面上,皇帝为君,太上皇为臣,但实际上,何人为君,何人为臣是需要用实力说话的,比如乾隆皇帝。

因为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所以皇帝们是不希望有太上皇存在的,太上皇也是非常尴尬的存在。所以皇帝常常会在“帝王权术”和“仁孝治国”中徘徊不定,难以取舍,而“太上皇”的地位也在考量中起伏不定,难以预测。


古今注

更新……

此答案确有不妥之处,多谢评论区指正,请后来者结合评论区浏览本答案。此外,我又浏览了一些相关文章,做太上皇的还有很多(包括一些小朝代在内),原因有的是因为国事艰难,有的是受武力逼迫,还有的是自己厌倦了或者身体确实无法支撑理政但又不至于立刻死掉的,但以前两种居多。考虑不周,非常抱歉,答案不删,以供批评指正。


带枪书童

太上皇是君,太上皇帝是君,皇帝也是君,太上皇帝实权大于皇帝,皇帝实权大于太上皇。太上皇与太上皇帝不一样。

太上皇帝掌握实权,乾隆皇帝就做过太上皇帝,掌握实权,他儿子嘉庆皇帝是名义上的君,没有实权,直到太上皇帝死了嘉庆皇帝才有实权。

太上皇没有实权,是皇帝父亲,是家人,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不管事。比如刘邦父亲刘太公,他是第一位太上皇,但刘邦也只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不使自己落个不孝的名声而已。至于实权,刘太公连边都沾不上,一切还要都听儿子的。

皇帝一般掌握实权,除了一些被架空的皇帝,但不管是否被架空,是否有实权,皇帝都是君。


半亩仙客

太上皇不参与权力分配,就不算是臣,游离于君臣关系之外,是皇帝对父亲的尊号,不是册封和恩赏,是对臣民的一种宣示:这是我爸爸,遇到记得礼让三分,就跟刘太公一样,根本还应刘邦跪他老子,儿子跪父母,天经地义,所以电视上皇帝跪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大家以为很正常,为什么偏偏轮到父亲就另外一种标准了呢,好比刘邦管理一个很大的公司,你在外再牛叉,父亲不参与你公司事务,甚至只提供建议,你不能因为自己牛叉,翅膀硬了,就忘了本,或许父亲什么都没给你,自己奋斗和创业,但生命是父母给的,高于其他一切,没有父母,他刘邦也不可能来到这个世上,建议刘太公跪刘邦的那些大臣未必正确,只是为了迎合和美化刘邦的礼法需要,但如果非亲生的,比如某些太后就算册封的,这种电视上跪皇帝,就不觉得奇怪了。但如果太上皇参与权力分配,那就另当别论了,那他就是组织中的一员,他在刘邦的公司任职,当然也要服从公司章程。


缘睦求瑜

个人认为皇帝是君,太上皇是臣。这就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一家之主,整个家庭肯定要有主事人,也就是挑大梁的,他通过自己的体力脑力支撑起整个家,而老太爷,更多是通过亲情,与一家之主的联系,在家及家与外部联系中发挥作用。再有,也很像某个公司的大boss,财产登记在谁的名下,谁自然是君,至于父子,这更多是亲情关系,换句话说,有皇帝在,才会有太上皇,皇帝是太上皇、太后、皇后、太子等等关系的核心,拿掉皇帝,这个体系是不存在的。当然,也不排除向乾隆这种超级太上皇存在,但他更多是戴的太上皇的帽子,做的皇帝的事,不能算一个称职的太上皇。


看日落的人984

斗胆来发表一下愚见,皇帝是一个职权名称,并不是一个职位,拿乾隆和嘉庆来讲,嘉庆虽然做了职位上的皇帝,但没有行使皇帝的职权,这样的皇帝肯定是不如太上皇权利大,再拿曹操来讲,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曹操借用汉献帝的职位在行使皇帝的职权,职位是汉献帝的,权利实际上被曹操掌握着。慈禧也是这个道理。说白了,就是这个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看是谁在行使皇帝的职权,如果是太监行使皇帝职权,皇帝只是傀儡,那太监权力也比皇帝大,不过反过头来,君臣如果只是说名义上的,那这个问题,我认为很简单,太上皇和皇帝都是君,但是皇帝在面对太上皇的时候是儿臣。希望采纳。


追风1447285

这个问题涉及法理与伦理两个方面,并且在中国儒家治国思想下,法理与伦理是国与家的一体两面。首先,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天下只有一个君就是皇帝,那其他人自然都是臣子,当然也应包括太上皇。但是自汉以降,中国走上了以孝治天下的道路,皇帝的权力来自于孝,皇太后在法律上是有废立之权的。如此推之,太上皇权力应更大。皇太后是女人,尚不影响皇帝君的法律地位,但太上皇是男人,与皇帝相比太上皇更具有君的地位。这样就很矛盾了!所以在法理上,太上皇是不应该存在的!实践中也是如此,它一开始就是以反面教训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案例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结果正当盛年被不自安的儿子杀了,白白让秦国捡了一个大便宜,否则战国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正是由于太上皇这种身份的法律地位不清,会给父子双方的合法性都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后世父杀子、子弑父的屡见不鲜,但像李世民这种留条活命尊为太上皇的极少极少,恐怕仅此一例。其他宋徽宗与乾隆皇帝的太上皇也都是历史特例,各有原委。不去细细分析了。总之,在中国法理与伦理体系下,并没有太上皇的存在空间,它不应出现,因此也不会出现太上皇与皇帝谁为君谁为臣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