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撰写|郑小玲

“什么是综艺产业化?”

在由优酷主办的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的“网综的产业化升级”主题论坛上,作为主持人的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表示,在进入主题讨论前,得先来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是所谓的产业化?”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

2018年的优酷春集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提出综艺产业化的概念,他指出网综在2018全面进入大片时代,面临着投入、制作和商业化的全面升级。

宋秉华看来,网综未来在制作体量和营收规模上还会持续升级。除了传统2B模式的广告售卖和视频网站相较传统电视开拓出的2C型的付费模式,综艺的产业化其实有着更深更广的空间和可能性。

技术的变革、互联网强大、自由的生长环境,给了网络综艺突飞猛进的生长土壤,紧抓年轻人的网感与运作模式刷新了观众的体验。从《奇葩说》到《火星情报局》,到《这就是街舞》《这就是铁甲》等等,更多的“圈层内容”正在得到大众的认可。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现了159部网综,新上线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较2016年同比增长53%,播放量同比增长120%。不论是投入产出规模还是创新活跃度上网综都在不断追赶电视综艺,这种势头在今年尤为激烈,风头一时的电视综艺如今都被用上了“突围”等一类的词汇。

“我们在做综艺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综艺产业会成为中国的文化现象以及资本的对象”浙江卫视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蒋敏昊感慨道。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产业化助力网综升级

在过去一年里,新上线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较2016年同比增长53%,播放量同比增长120%,数据证实了网综领域的飞速发展。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说起这几年网综的升级,宋秉华感触颇多“我是2013年加入的优酷土豆,那个时候第一次拿到一个单,800万赞助费用,整个销售部就狂欢了,说是年度第一大单,800万做一季。”到了2015年“在座至少有几位制作人一年就花掉4、5个亿的制作费预算。”

再到2018年“年初预测超过3个亿网综,应该会有3-8个,但今天超过这个预算的网综已经不止8个,而下半年制作预算超过5个亿的项目,也将会有1到3个会出现。”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在网综日益庞大的体量之下,宋秉华抛出了一个问题,“还有什么样的产业化的模式?”

综艺产业链的环节包括创意策划、投资制作、运营、播映、衍生等,但是其核心在于内容生产和综艺IP变现。

他在现场给出了有且只有一张ppt,以人为单位来思考什么叫做产业化:

艺人是轴线和切入点,从素人到出道,艺人就进入经济宣发收益的循环模式,“在这个循环模式里面,通过收益养到自己的宣发和经济,通过经济和宣发扩大自己的收益进入循环,直到有一天,他们呈现红的状态,红是这个产业链里至关重要的一点。”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而艺人出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行唱片,一种是参演综艺和剧集出道;在艺人走红之后会出现两种消费模式,一种是商业消费,一种是娱乐消费。商业消费又分为三种情况,活动、代言和衍生品。

随着网综产业扩大、技术发展,网综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联动,从单向转到生态。尤其对于头部超级综艺而言,不仅仅只是制作、播出、商业广告这样的单体规划,而且开始思考艺人经纪、商业模式、用户运营、IP产业化等方面的尝试和布局。

“IP和人的结合点往往是商业价值的最大点”宋秉华表示阿里大文娱在这些方面都已经进行了多元的布局。

艺人经纪上,目前优酷旗下有酷漾娱乐,《这就是街舞》热门选手NIKKI等就已经是旗下签约艺人;在音乐作品宣发渠道上,有阿里系音乐的强力支撑;综艺和影剧方面,优酷综艺、优酷剧集都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而在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兼CTO庄卓然看来,网络综艺的创新性包容性更强,而原生网络内容实现创新的一个很大的助力就是互联网技术,机器智能加持IP价值

庄卓然直言,对比2015年以前,最大的突破点在机器职能,技术正在给内容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优酷技术团队已经搭建了鱼脑、鲸观等多款技术产品,为内容策划、生产、营销以及消费等内容产业全链路环节提供多样的技术支持”

在《这就是街舞》中,优酷将节目与阿里系如淘宝、天猫以及支付宝、饿了么贺口碑外卖进行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的宣推联动,这一举措使《这就是街舞》的曝光量增加了40多亿。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据了解《这就是街舞》前期选择队长嘉宾阶段,就是通过鱼脑平台,在潜在的队长嘉宾当中进行评估,根据剧本,选择出了匹配度最高的易烊千玺。

同时,制作方也将转变只是打造爆款IP的目的,开发与延展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还未播出的《这就是灌篮》,优酷官方表示,这档节目是优酷生态化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与世界杯直播权、奥运会一起形成优酷对体育产业的全面进击。

基于网综产业化格局的开发,宋秉华表示“网综的招商也会不停的增长,价格不停的往上翻6亿、7亿,哪家不服,就往上加价。坦率来讲,我觉得10亿冠名网综会出现,20亿的也会出现。”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当我们在讨论产业化的时候,

我们需要思考什么?

“做网综太刺激”作为《快乐大本营》的创始元老易骅直言,“想内容的同时,要拿出一大部分的脑子想整个内容的产业规划是什么”。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日月星光传媒创始人易骅

综艺节目的制播,在如今已经很难与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的方式相等同,特别是对于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来说,提前进行产业化布局已经成为各大平台和制作方的必须面对的课题。

易骅表示“以前是90分钟怎么做,带子交了就行”。

而到了网综这里,以《这就是灌篮》为例“一开始就得想,系列球怎么做?因为要在天猫卖不同球,而且粉丝参与。每个球服创新队在哪里?每个明星阵容、配套公仔、队名?包括《这!就是灌篮》线下赛事已经诞生两个线下赛事,马上随着这个节目一年一年推出来的。”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同时,产业化的历程,也开放了观众与制作方的交流通道。

“当明星偶像还有制作者和受众大家的权利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样内容更迭的时代,拉开全新的口子,这个口子未来会发生什么?”易骅提出疑问。

面对5000条短视频的要求,《这就是街舞》总导演陆伟很有发言权,他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制作人可以直接接收到用户的反馈,用户可以参与到内容制作的链路之中。

“针对他们说有道理的地方进行修正,立竿见影的会出现在点击量和下一集脱拽率上,传统电视不会的,再怎么做报告,观众都很难知道我们做出了修正,从而增加收视率,这个转换成本非常之高,或很难实现的。”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上海灿星制作副总裁、《这就是街舞》总导演

延伸至线下,笑果文化CEO贺晓曦则表示“综艺是寻找效率最高的推动产业手段”。

“我们是想推动年轻态的喜剧,喜剧的根基是现场,我们2015年就做现场,2017年通过节目引发。可能到今年整个喜剧的表达从喜剧脱口秀拓展宽度,也让社会整个行业认知到原来有这样有意思的形式。”

从单体到产业化格局,网综究竟如何升级?

贺晓曦表示,在喜剧的线下延伸中总结经验“综艺做完之后,一定要到线下深耕产业,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我们做文化产业的时候,更多参考体育产业的思考,把综艺理解成赛事直播,把更多的体层训练或者人才培养机制的逻辑对应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