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半島上,習近平欣賞“六色花”

​4天前,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雖然拉下了帷幕,習近平總書記卻依然停留在這座美麗的山東半島上。6月12日到14日,習近平走過了“東方瑞士”青島城、北洋海軍發源地威海市、古絲路發源地之一蓬萊市、“一帶一路”重點建設港口煙臺市、“泉城”濟南市,深入基層一線,看望了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社區居民、黨性教育基地學員、企業員工、新農村農民等。綠意盎然的齊魯大地,生機勃發的山東人民呈上的“六色花”,讓習近平一睹齊魯大地“五位一體”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成效。

翻飛的紅色旗幟,指引心中的信仰。近代以來,是什麼指引中華民族在飽受外來侵略中奮起反抗,走出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正確道路,找到奮鬥的方向?是信仰,是先輩們用鮮血書寫的歷史經驗,是與時俱進的新思想。站在那座佇立在威海的甲午中日戰爭紀念館前,習近平說:“我一直想來這裡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125年前,那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清廷慘敗,日本軍艦揮舞著“大刀長矛”直衝我國旅順、威海,殘殺我中華兒女。強大,是先輩們用血給我們提的醒。然而,沒有正確指引的強大武力也許有一天反而會成為威脅自身安全的利刃。同時沒有我們黨自身的強大,我們也不可能取得勝利。正如6月14日下午,習近平在聽取了山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提出的:“我們黨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領導幹部必須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做到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時刻想著為黨分憂、為黨奉獻。”能帶領我們走向幸福生活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植根於紅色土壤,汲取紅色養分,激發紅色基因,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讓理想信念成為每一位共產黨人一生的追求和堅守的陣地。

風吹過黃色土地,幸福灑向千萬家。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創造一個公平、正義,幼有所學、老有所養的社會,讓群眾在勞動中得到報酬、尊重、平等和自由,這是社會安定、國家安穩的基石。“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把人民群眾裝進心裡,俯下身子傾聽他們的訴求,找出民生短板問題,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實行人才戰略,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打造農業強國以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確保糧食安全,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以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兜底民生工程,引進人才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城鄉協同發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才能讓每一個人都幸福起來。正如習近平在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看到用餐的居民臉上的微笑,那是幸福;在李滄區社區廣場上享受悠閒時光的居民臉上的笑容,那是幸福;在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一處三室一廳的屋子裡安居樂業的村民趙順利一家臉上的笑容,也是幸福。

翻起藍色浪花,探索海洋秘密。蔚藍的大海佔據我們這個地球的三分之二,蘊藏著巨大的能源、資源,如何挖掘出深藏在藍色浪花之下的寶藏,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重要課題。6月12日上午,習近平首先來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他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他勉勵工作人員再接再厲,創造輝煌。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擁有300萬平方公里海洋麵積的海洋大國,但我們還不是海洋強國。2018年4月12日舉行的南海閱兵向世界昭示了我們擁有維護海洋權益和開發海洋資源的能力,但臺灣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時刻警示著我們正處於一個虎狼環視的環境中,必須加快海洋科研步伐,以自主創新激發內生動力,提高海洋資源開發率和利用率,同時加快國防建設,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築牢我國海洋防線,才能確保國家安全,海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濃豔的綠色枝葉,裝點山川大地。從古自今,人類的生產、生活依賴於生態自然,我們如果毫不節制地從自然中獲取能源、資源、食物等等,最終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也就變成了座座荒山。6月12日下午習近平在考察華夏集團生態修復項目時說:“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裡、落實在行動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羅卡定律指出凡兩個物體接觸,會產生轉移現象,即會帶走一些東西,亦會留下一些東西。人類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拿走的是資源能源,留下的必然是千瘡百孔的隨時會向人類報復的生態環境,酸雨、霧霾、全球氣候變暖……保護環境勢在必行,即使是幾十年、上百年,只要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就一定能打造出第二個、第三個塞罕壩。

華貴的靛青色,承載歷史的厚重。民族之魂,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重要因素,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歷經五千年歲月的洗禮後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為流淌在我們血液之中的文化和信仰,這是中華民族活的靈魂。6月14日上午,習近平冒雨來到位於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市,他提出:“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因為歷史、文化的斷層,導致曾經的文明留存於遺蹟和文字中,而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將民族發展植根於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中華民族濃厚、多樣的文化為養分,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至今仍舊保有曾經的文明和輝煌,這就是文化傳承的力量。無論時代怎麼變,先輩們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都將成為我們繼續開拓創新的根基,保護傳統文物、文字,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輩中人必須承擔的重任。

橙色助力,創新推動發展“過坎”。此次山東之行,習近平先後考察了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萬華煙臺工業園、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生產基地等地,在聽取山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有效進展。”習近平所看、所講目的就是把高質量發展的文章做好,這才不愧是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