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山東沂蒙山區的蒙陰縣境內,有兩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山崮——南北岱崮,抗戰時期令日本侵略者魂飛膽喪的岱崮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1943年11月,93名(最初130餘名)八路軍指戰員堅守岱崮之巔,與2000多名日偽軍血戰18天,以犧牲2人、傷7人的輕微代價,取得斃傷敵300餘人並順利突出重圍的重大勝利,創造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模範戰例。

日偽進犯沂蒙咽喉

1943年11月3日傍晚,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第2(沂蒙)軍分區11團3營副營長張棟,忽然接到緊急通知,讓他去軍分區司令部接受任務。張棟晚飯也顧不得吃,匆忙趕往司令部。

軍分區司令員吳瑞林一見到他,招呼也沒有打,就直奔主題:“11月1日,日偽軍2萬餘人分進合擊我魯中沂蒙山抗日根據地,揚言要在3個月內徹底圍殲我軍主力……”

「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參加南北岱崮保衛戰的部分戰鬥英雄

吳瑞林喝了一口水,接著說道:“這次日軍來勢洶洶,魯中軍區王建安司令員和羅舜初政委,已經命令我分區堅決扼守敵人進犯沂蒙山抗日根據地腹地的咽喉之地——南北岱崮,牽制並遲滯敵人的進攻。分區已經決定由你營8連和7連1排擔任這一任務,你負責統一指揮。”

“請司令員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只是……8連不滿員……”張棟先是立正,然後又扮了一個鬼臉說。

“你小子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不過,我們只能拿出這麼多了。”吳瑞林笑著說道:“你別忘了,岱崮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啊!1940年3月5日,國民黨頑軍8000餘人瘋狂圍困大崮山抗日根據地,我蒙陰縣大隊堅守南北岱崮將近3個月,無一傷亡,勝利完成了守崮任務,已經讓岱崮小露了一下鋒芒……”

張棟在沂蒙山區轉戰多年,對這兒的地形也非常熟悉。蒙陰縣地處沂蒙山區北部,境內擁有世界上惟一的山崮地貌群。南北岱崮坐落在蒙陰縣城東北的大崮山上,突兀而立,20餘米高的崮頂陡峭如削,崮頂平整,面積約1~2平方千米,兩崮相距1500米,是從魯中到魯南沂蒙山區腹地的咽喉要地。早在抗戰之初,抗日軍民就在南北岱崮上修建了掩體等堅固工事。

次日一大早,張棟就率8連和7連1排開進了南北岱崮。張棟馬上召開了一個由8連連長馮化德、指導員李玉堂、副連長張貴堯和7連指導員姜崑等軍政主官參加的軍事會議。會上,張棟命令馮化德、李玉堂率8連1、2排的60多人扼守南岱崮;他和姜崑率8連3排、7連1排的約70人扼守北岱崮。

接下來,指戰員們都投入了緊張的戰前準備工作。各排抓緊時間,不分晝夜,在崮頂的周邊凡是能挖掘的地理區域挖出一道1.5米深的交通壕,構築起各種火器和單人陣地,挖好單人防空防炮洞。在崮頂的山包上,以班排為單位,挖掘了坑道和山洞,以備部隊隱蔽和儲藏糧食、水和彈藥等作戰急需物資。

在各項物資準備上,他們特別儲存了大量手榴彈和1.5千克重的大型手雷,以增強防衛力量。在蒙陰縣武委會的大力支持和動員下,當地群眾不分晝夜螞蟻搬家似地將大缸、水和糧食等物資運到崮頂。

與此同時,指揮員們還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先黨內、後黨外做好層層動員,要求幹部、黨員要身先士卒,帶領戰士沉著應戰,勇猛頑強打擊敵人,要經得起殘酷鬥爭的考驗,牢固樹立人在陣地在的思想。有的戰士還提出要殺敵立功爭取火線入黨,廣大指戰員士氣高昂,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只等敵人送上門來。

「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巍巍群山之中的南北岱崮

11月10日黎明,日偽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進逼大崮山腳下。為了將敵人“釣”來,張棟派出幾撥襲擾小組,邊打邊撤向岱崮。午後,兩三千名日偽軍被吸引到南北岱崮,他們根據當地漢奸提供的情報以及上午的種種跡象“分析”,南北岱崮一定駐有八路軍“主力”,決定先把岱崮包圍起來。

至此,一場激烈的攻防廝殺戰鬥一觸即發,具有傳奇色彩的岱崮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我軍憑險痛殲敵人

日偽軍經過11、12兩日的調兵遣將和構築工事,自認為可以穩操勝券了,就在13日天亮時開始了行動。隨著幾顆信號彈的冉冉升起,敵人架著雲梯首先對北岱崮發起攻擊。

當敵人爬到離崮頂100多米的時候,張棟一聲令下,霎時間,猛烈的槍彈、手榴彈,夾雜著戰士們順手掀下的滾滾巨石,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向敵人。一窩蜂的敵人顯然被八路軍突如其來的迎頭痛擊打懵了,趕緊溜了下去。日軍見北岱崮攻不上去,就將攻擊的矛頭對準南岱崮,同樣遭遇了失敗。

當天,敵人又組織了多次輪番進攻。我守崮部隊嚴陣以待,因為彈藥有限,為了多節省一顆子彈多消滅一個敵人,我軍採取了“三不打”的戰法,即:距敵人遠了不打,步、機槍瞄不準不打,敵人不接近到手榴彈投擲距離不打。敵人的每次進攻均告失敗,始終被阻在兩崮腳下。

14日,敵人在步兵攻擊失利後,採取了以大炮轟擊和飛機轟炸為主的轟擊戰。兩個山崮火光閃閃,黑煙滾滾,彈片、石塊四處橫飛。為了對付敵人的狂轟亂炸,我軍安排少數哨兵堅守崗位,監視敵人的動向,其他指戰員全部躲進坑道、山洞的掩體裡。戰士們親眼看著敵人飛機扔下來的炸彈,不是落在無人的崮頂上,就是落在山崖下,根本扔不到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掩體裡。因此,任憑敵人的飛機和大炮怎麼轟炸,始終動不著我軍的一根毫毛。

但是炸彈的震動力非常強,我軍不少人被震得鼻子和耳朵出血,所以敵人每次轟炸前,戰士們都要張開大嘴,避免震聾耳朵。儘管這樣,我軍還是遭受了一些損失,主要是一些戰士耳朵被震聾了,有的掩體被炸塌了,兩個大水缸被震破了,不少乾糧和糧食也被炸飛了,這給我軍下一步的堅守造成了極大困難。

「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任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時的張貴堯

轟擊停止後,不等硝煙散盡,日軍又開始對岱崮發起輪番圍攻。這一次,日偽軍衝鋒的勁頭大了許多,他們以為,經過這麼一番猛烈的轟擊,不會再遇到像樣的抵抗了,說不定崮頂上連個喘氣的老鼠也沒有了。他們萬萬沒想到,當爬到兩崮腳下時,我軍又居高臨下投下滾石、手榴彈和大型手雷。

為了節省彈藥,指揮員命令將成束的手榴彈拉火線系在一條長長的繩子上,悄悄地放到懸崖底下,在敵群中拉響,有效地殺傷了敵人。同時,我軍戰士還巧妙地把地雷滾到敵群裡爆炸,對於爬上雲梯的敵人,戰士們就用刺刀挑、石頭砸。在一陣陣轟鳴的爆炸聲和滾石聲中,敵人跑又跑不掉,躲也沒處躲,又死傷了一大批,只得又敗下陣去。

為了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指戰員們白天堅守陣地阻擊敵人,夜間則抓住敵人不善夜戰的弱點,組成小分隊悄悄下來主動向敵人出擊。他們有時把地雷埋到山下,炸得白天進攻的敵人死傷累累;有時往敵宿營地打冷槍,故意驚擾敵人,消耗其彈藥,弄得敵人白天進攻失利,夜晚也不得安寧;有時還繞過敵人的重重包圍,同上級取得聯繫……

因為我軍積蓄的糧食和水大多毀於炮火,兩崮開始缺糧斷水了,彈藥也越來越少,山上的寒風輕輕一吹,就能穿透戰士們單薄的軍衣。但是,指戰員們都抱著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繼續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糧食沒有了,他們就吃草根樹皮;水沒有了,嘴唇乾裂了,他們就把被炸破的水缸裡殘有的冰凌敲下含到嘴裡。

經過9天激戰,敵人始終被阻在山下,無法靠近一步,徹底打破了敵人3天拿下岱崮的狂言。

11月19日,吳瑞林司令員鑑於兩崮給養急缺的嚴峻情況,為了堅持戰鬥,果斷命令姜崑率7連1排撤出北岱崮,專門擔負對8連的彈藥、糧水等物資供給任務。就這樣,此後堅守南北岱崮的,就只剩下張棟和8連的93名指戰員了。

7連1排撤出時可能被敵人發覺了,敵人估計到山上已經缺糧斷水了,就開始採取封鎖手段,企圖把八路軍困死在崮頂上。敵人在南北岱崮的半山腰每隔二三百米就設立一個封鎖哨卡,派兵把守,築成了一道籬笆牆式的封鎖圈。每到夜間各個封鎖點都點燃篝火,從遠處眺望,火光閃閃,連成一圈。

「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何法祥(右)、趙承鳳兩位將軍為岱崮保衛戰紀念碑揭幕

針對敵人的這一伎倆,姜崑決定選拔體壯、機警的戰士5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在一名班長的帶領下,用油布封住水桶口,糧食分成數十千克的小包,用麻繩牢牢捆在戰士的脊背上,乘黑夜分頭從敵人的篝火間匍匐穿過封鎖線,將物資送上兩崮崮頂。就這樣,7連1排在7個夜間,連續多次運送物資到岱崮崮頂,確保了8連扼守任務的勝利完成。

鐵血勇士勝利突圍

日軍絕對沒有想到,兩個小小的岱崮山頂竟然久攻不下,氣急敗壞,使出了惡毒的一招——出動飛機向我軍陣地施放窒息性毒氣。我軍指戰員迅速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還有的急忙跑出坑道呼吸新鮮空氣。幸好,這期間敵人並沒有進行炮擊或者發起進攻。不久,敵人架著雲梯又發起了衝鋒。我軍頑強抗敵,硬是又把爬上來的敵人打了下去。

不久,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敵人架著雲梯又發起了衝鋒。在濃烈的硝煙戰火之中,我軍頑強抗敵,繼續用槍打,用石頭砸,用手榴彈和手雷炸,一次次地硬是把爬上來的敵人打了下去。

這麼一來,日軍更認定這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於是加強了攻勢。11月23日,日寇32師團參謀長親自坐著汽車從據點趕到岱崮前線督戰,飛機由5架增至8架,並調來了兩門8匹騾子才能拉動的重炮和裝滿40輛汽車的炮彈,開始了更加瘋狂的地毯式轟炸。頓時,南北岱崮又陷入一片火海。然後,他把進攻部隊換上自己師團的精銳,指揮刀一揮,再次向兩崮發起猛攻。這一次,英勇的八路軍同樣沒有給他“留面子”,日軍再一次大敗而歸。

「戰役」岱崮保衛戰:抗戰期間 一場堪稱神來之筆的保衛戰

指揮岱崮保衛戰的吳瑞林1955年被授予中獎軍銜

無計可施的日本鬼子,便採取了更卑鄙的手段,他們用刺刀逼迫當地的老人、婦女和小孩,來到岱崮下勸降,企圖瓦解我軍鬥志。我軍指揮員堅定地回答:“只有打勝仗的八路軍,沒有投降的八路軍!”敵人惱羞成怒,準備把群眾當作衝鋒時的“人肉盾牌”,怎奈群眾誓死不從,我軍指戰員更在上面向敵人喊話:“有膽的就衝我們來,這麼幹不怕丟你們大日本皇軍的臉面嗎?”日軍自覺心虛,只好將群眾放走了。

27日夜,吳瑞林見岱崮保衛戰已經圓滿完成鉗制敵人的任務,給8連下達了突圍命令。28日零時,我軍悄悄地順繩下崮,穿過敵人的數道防線後,於天亮時分勝利與大部隊會師。至此,經過18個晝夜的激戰,8連以犧牲2人、傷7人的輕微代價,斃傷敵人300餘人,不僅完成了扼守岱崮的光榮任務,並順利突出了重圍,取得了岱崮保衛戰的徹底勝利。

1943年12月10日,山東軍區司令員、政委羅榮桓簽發命令,授予11團8連“岱崮連”稱號,張棟、馮華德和李玉堂等人被命名為“模範指揮員”,牛金奎等同志被評為“戰鬥英雄”。

岱崮保衛戰的勝利,在抗日戰爭史上樹立了以少勝多的又一光輝典範。守崮指戰員在敵人的層層包圍中,在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和機械化步兵的輪番攻擊下,沒有一人動搖,更沒有一人屈服,浴血堅守,巍然不動,不但守住了陣地,保存了力量,而且還殲滅了大量敵人。這一勝利再次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永遠不可戰勝的。人民軍隊在抗擊外敵入侵的鬥爭中是堅不可摧的。當年,就曾有人這樣評價岱崮保衛戰中英勇的八路軍:“像一切革命記載裡寫著的一樣,除了共產黨的軍隊,歷史上再也找不出這樣的戰鬥,再也找不出這樣的軍隊!”

無獨有偶。解放戰爭打響後的1947年6月26日,魯中軍區後勤監護營1連根據山東軍區首長命令,開始固守南北岱崮陣地,保衛戰持續了42天,不僅打退了4000多名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累計斃傷敵副團長吳開先以下250餘人,最後還迫使敵人狼狽撤走。不久,山東軍區授予守崮部隊為“英勇頑強第二岱崮連”榮譽稱號。

2013年9月,蒙陰縣舉辦了岱崮保衛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建立了岱崮保衛戰紀念碑,碑高1.943米,寓意1943年發生的第一次岱崮保衛戰,碑文記錄了兩次岱崮保衛戰發生的時間背景和我軍英勇頑強的光輝事蹟。曾任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山東省軍區政委的何法祥、趙承鳳兩位將軍,都親臨現場為紀念碑揭幕,“岱崮連”原副連長張貴堯之子張立剛等英雄的後代,也代表當年參戰的父輩參加了揭幕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