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

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你开垦过多少荒地,就能有多少收获。

你攀登过多少高山,就见过多少风景。

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也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内心愉悦的生活。

面对生活里的困难障碍,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直追。

接受现状,停止抱怨,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改变,才能最终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1

抱怨像一种会传染的病毒

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一个人遇到不能解决的困境,把这种挫败、无力感传递给身边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父母、子女、同事,在不同的角色中,每个人都有承担他自己的责任。

在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

没有人是你免费的垃圾桶,不停的抱怨只能把双方都拖入泥潭。

王阳明被贬龙场,随从相继病倒,他一方面要照顾随从,一方面要抵御瘴毒,还要和当地野蛮的乡民打交道。

他从未抱怨,反而一点点努力,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了大家的信任。

随从相继痊愈,瘴毒也得到控制,乡民也成了他们的朋友。

正是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王阳明收获了一大批的追随者。

在这个世界上,给人阳光的永远比带给人阴霾的,更受人欢迎。

2

持志如心痛

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一个人如果定下目标,就像心痛一样,根本无暇他顾。

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立下成圣的目标,此后历经坎坷,从遭廷杖,下大狱,被追杀,被贬龙场,被诬谋反,命运不知道跟他开了多少玩笑。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

所以,他从未抱怨过。

在龙场这样的绝地,他依然在思考着心学的构建,终于开花结果,立地成圣。

没有人生来就充满着正能量,但是立下足够坚定的志向,明了自己的方向,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就不会那么在意。

一个人如果心里有一个必须抵达的地方,他把所有精力都投注进去尚且不知足,怎么会花额外的精力去抱怨呢?

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工作失误,抱怨客户难缠。

考试失败,抱怨试题太难。

抱怨的人,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把自己的责任摘的一干二净。

减轻了自己的内疚感,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浑浑噩噩,维持现状。

孟子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王阳明的学说开始不被人们接受,人们骂他是“异端邪说”。

弟子给王阳明抱怨说:他们根本不懂老师的学问,就妄加评论。

王阳明却不生气,对弟子说:“是我们对自己的宣讲太少了。”

他开始在京城组织讲学,一场不行就两场,逐渐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心学和理学分庭抗礼的局面。

所以说,与其抱怨问题,不如找到问题的症结,出手解决问题。

4

抱怨并不能带来成功

停止抱怨,学会接受并改变

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毕竟抱怨不等于解决问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突破困境的愿望,改变抱怨的态度,积极地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突破困难,继续向追求的目标前进。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之所以抱怨,是觉得这个世界跟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一样。自己做了该做的,但就是没有效果。

于是自甘沉沦,抱怨满天。

常言道: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世上很多事情,没有一个现成的图样,都是一点点摸索、试错得来的。

一件事要做成,一定要不断尝试,不断矫正,不断付出努力。

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只要肯用心,多尝试一些,多付出一些,早晚都会有收获的。

也许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