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越来越不爱读书?

时代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变了。

现在的互联网拓宽了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视频、图像、动画等等信息接收方式似乎更加有趣和有效,但是尽管如此,任何的渠道都是不能将文字阅读取代的。

读书是主动选择吸收、思考的一个过程。

读书不是单纯的吸收信息,读书是一个与读者对话,不断思考、批判、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的过程。

而这些恰恰是网络阅读等阅读方式所缺乏的,尤其在当下的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很容易从各种网络平台上了解阅读到非常多的信息。

阅读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后,并没有深刻理解和记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终这些看过一眼的信息也只会是过眼云烟。

我们越来越不爱读书,首先是因为没有培养读书的兴趣。

从读书兴趣的培养来看,与我们当下的应试教育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试教育目的直指考试,学生们更多的心思是想如何去考得好成绩,这样看来读书也就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进而减少阅读甚至没有阅读。

其次,是因为现代的我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什么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就做什么。

而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过程,读书在短期内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进而便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读书上,不愿意在快时代的社会下放缓匆忙的步伐。

最后,是因为我们周围的诱惑太多,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我们常常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所“俘获”,难以自拔。

在这里还要对手机的阅读和书籍阅读做一个区分,手机阅读也是阅读,但是更多是阅读资讯,读书则更多的是阅读知识。

除了电子产品的诱惑外,当下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以及各种流行文化,不少人难免沉迷于其中,留给读书的时间也便少之又少了。

其实娱乐生活与读书原本不冲突,只是没有给两者之间做一个先后区分,没有做好时间管理,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上,人民日报说到“读书有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读书,就是要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激发自己,坚持读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充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