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随笔|“中国智慧”的特质

法官随笔|“中国智慧”的特质

点击上方“中国审判” 可以订阅哦!

文 |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卢祖新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蒋佩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到“中国智慧”,报告本身蕴含的思想也处处闪耀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在分析判断思考时体现出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中国智慧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忧患意识与变革精神

农耕民族靠天吃饭,知人力有所不及,故未雨绸缪的忧患基因深植血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经典传承中无不渗透忧患意识。群经之首的《易经》,用六十四卦描述天地人世的六十四种状态,其第六十三卦为水火既济卦,意为“事已成”,第六十四卦却是火水未济卦,意为“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易经》告诉我们形势在发展变化,必须时刻警惕,如履薄冰,才能争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即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谋求长远的战略眼光。

与“忧患意识”紧密相连的是“变革精神”。忧患是因为这个世界“唯变不变”,但变化有规律,与其惊慌失措,不如把握规律、主动变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皆为古训,“与时俱进”则是穷则思变的今语。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把握规则勇于变革的精神一直是我们不断兴盛的秘诀。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提出新理念、新目标、新路径,都是对变革精神的一以贯之。

治理之愿与民本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的地方就需要治理。谋求治国平天下,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使命,“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此务为治者也。”儒家的“以礼治国”,法家的“以法治国”以及“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主张都是落脚于治理之法。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卓有成效的传统治理智慧核心是“以民为本”,即以顺应民心为执政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最终归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一直被践行。十九大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了推动历史进程“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切实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带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一步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并用实践经验弘扬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治理与民本智慧。

辩证思维与理性态度

辩证思维是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区别于逻辑思维的“非此即彼”,其可以“亦此亦彼”。这并非有唯物辩证法后才产生的思维方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福兮,祸之所伏”“否极泰来”“月满则亏”等古语中体现的思维方式无不凝练了辩证法“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的思维精华。既然事物有多面性,那么怎样看待才是科学的?《易经》告诉我们: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间相生、相克、共存、转化,需要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事物有多样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在政治经济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变国内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打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牌,就是辩证地看待事物,是对“祸兮,福之所倚”的实践论证。党的十九大报告理性分析我国当前所处社会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共产党的初心和新时代的使命,无不是用理性态度辩证思维的结果,也对全面和发展地看待人类社会未来之路提供了理性和辩证的新经验。

共生智慧与中庸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宇宙自然是一个多物种和谐共生的整体,人即使有超越其他物种的学习能力,也应当与万物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不仅是仁民爱物、立己达人的美好品德,更是参透了万物众生普遍联系,为眼前一己之利破坏和谐和共生规则终将得到报应的大智慧,故能作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一清醒判断。正因为中华文化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基因,中国才在自身的发展超越多数国家后仍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有“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也正因为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文化基因,才有“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宣言。

与共生智慧密切相伴的是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主张天地万物发展的根本状态是在遵循内在规律基础上的和谐平衡,因此应当秉持系统性、平衡性、协同性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偏不倚、和而不同的行为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庸之道的另一层意思是“有经有权,持经达变”,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在大事上坚持原则,在方式上灵活变通;在方向上坚持原则,在步骤上灵活变通。从这个角度说,我国成功处理港澳问题,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都是对中庸之道智慧的运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的中国智慧,其体现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不但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为世界各国处理国家间关系以及国内发展问题带去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益经验。

本期封面

法官随笔|“中国智慧”的特质

2018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