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年度复盘:一家独大的街电和持续跟进的巨头

又是一年年末,今年被称为“共享经济的元年”,而日前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共享充电宝赫然在列。

共享充电宝这一年里给了人们太多意外。从今年3月进入人们视野,之后快速赢得资本青睐,又在半年时间内完成行业洗牌。这样的竞争速度,比前辈共享单车的胜负战役来得更快。

如今的行业格局下,街电一家占据了整个市场80%以上的行业份额,来电、小电等品牌位居其后,中小玩家显然已经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是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并持续尝试新动作的局面。比如不久前,街电与阿里蚂蚁金服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还传出融资方面的新消息。

整个市场已然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有媒体预测,未来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注定成为强者的游戏。

共享充电宝巨变:从平静、狂热到洗牌

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爆发始于今年3月,而一切早有预兆。

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5亿人,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这个数字接近7亿。智能手机不仅带来了游戏和直播,也带来了人们对手机电量越发强烈的需求。

有心者早已提早准备。街电成立于2015年,Hi电、河马充电等品牌也分别在2016年前后启动。

3月31日,小电和街电在同一天放出了自己的融资信息,这让所有拿到钱的共享充电宝品牌都坐不住了,10天内,共享充电宝行业爆出了近4亿的融资总额。

在财大气粗的资本看来,共享充电宝绝对有成为共享单车的潜质,不容错失。

这样的心态下,短短40天内,整个行业拿到11笔融资,近35家投资机构入局,融资额约为12亿元。短时间内,市场上一度有20多家公司在运营共享充电宝。

此时,头部玩家们的资本优势已经显现。以街电为例,其背后不仅有国际科技投资巨头IDG、欣旺达的身影,5月份还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投资的加持。雄厚资本的涌入,已经奠定了行业的竞争格局。

压抑已久的需求碰上饥渴的资本,加速了行业发展,也带来残酷的洗牌。到了2017年夏天,整个行业已经进入比拼技术实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的阶段。

彼时,投放场景的多元化、投放设备的密集程度、新用户的增长率成了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最关注的指标。而每一项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从下半年开始,洗牌加速到来,一批共享充电宝品牌先后宣布倒闭或者转型,倒在了与街电等行业巨头的竞争中。有消息称,截至11月,包括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河马充电等在内的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趋稳的格局与一家独大的街电

在淘汰掉部分中小玩家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趋于稳定。

今年11月份,在国家级搜索平台中国搜索与权威媒体联合第三方舆情监测机构发布的《十家共享充电宝品牌网络口碑监测排行(2017)》中,街电综合网络口碑得分3476分,来电和小电得到2832分和2152分。不难看出行业头部玩家们之间,也已呈现鲜明的身为差距。

共享充电宝年度复盘:一家独大的街电和持续跟进的巨头

根据公开数据,如今街电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其用户已达到2800万,最高日订单超过68万,覆盖超过200个城市,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其后的Hi电、来电等玩家,在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街电占据后,已经开始尝试转型,试图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寻求生存。比如怪兽发电开始尝试与健身展览等场所进行合作;来电科技则推出组合设备将共享充电宝和零售、打印等行业结合起来。

同样,街电也没有放弃场景方面的探索,正尝试对音乐节等高频线下场景进行切入。据街电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后,两者已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很快将会有新的大动作。有分析者称,未来双方或许将在场景、资本方面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很有可能出现新的融资消息。

从2016年开始试点,到今年3月闪亮登场,之后用半年时间快速繁殖,又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优胜劣汰。共享充电宝用一年时间,走完了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走过的路。

至于其结局,我们也可一望而知。资本不是慈善家,强者恒强才是资本市场的特征。正如原始森林里的参天巨树,往往遮挡会底层灌木的阳光和雨露一样。

如此看来,2018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生态,其实早已划定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