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数月不下,主公急了要屠城,大将说留一条路,结果一月城落

“围城必阙”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用兵大战的八大原则之一,三国时期,曹袁官渡之战,袁绍兵败逃回河北,苦苦支撑了两年之后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了自己的儿子们。此时的河北:袁绍三子和外甥高干各据一州,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因为袁绍临终未有遗命由谁接管河北,导致了河北内部数年的兄弟之争,双方你争我夺,都不肯放过对方,而中原的曹操看准了这一时机,已经开始起兵攻略河北,准备统一北方了。

攻城数月不下,主公急了要屠城,大将说留一条路,结果一月城落

曹操经略河北

在黎阳大战中,袁氏兄弟的精锐主力全部败于曹操之手,而袁绍外甥高干也输给了被曹操策反的西北马超军团,没法将战线扩大,只能龟缩在自己的并州都城 - 晋阳之中了,高干凭借着并州天险和南匈奴的支持,开始在并州“自成一国”,拥兵自重,完全不管袁谭和袁尚这两个同族兄弟的死活,甚至在两人激战的时候也没出过一句话来劝劝两人,这也使得曹操可以专心对付地两个人,不用顾虑后方起火的危险了。

袁谭因为不敌袁尚,无奈只能投降曹操,引曹操渡过黄河对付袁尚,这时的高干也主动投降了曹操,还是被曹操封为并州刺史,继续坐拥并州之地。不过高干还是不愿寄人篱下,在曹操走后就反叛了,据守壶关天险,抗拒曹军。壶关又称壶关县,因地形像壶而得名,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有漳水、黎亭等险要,又有壶口关等可以驻扎重兵的地方,在曹操刚开始攻壶关的时候,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曹操大军连攻壶关数月不下,主力都被拖在了壶口关这个地方,北边袁尚和袁熙占据幽州,和辽西的乌桓密谋起事,南边的各个势力又暗流涌动,攻不下壶关,大军撤退难免有被袭的危险,强攻壶关则有自损八千的危害,到时袁尚南下,能不能抵挡得住也是个大问题。曹操不能再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必须要尽快拔掉掉壶关这个硬钉子了。

攻城数月不下,主公急了要屠城,大将说留一条路,结果一月城落

高干

大军数月久攻不下,士气必然涣散,外界又有各种不安的因素,曹操气得是急火攻心,放言:城下之日,全军屠城,要用壶关数十万军民的血来洗刷心中的怨气,结果这一说就糟了,全城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对外,壶关更加坚守不下。曹操焦头烂额,心烦得很,不过曹操一向唯才是举,手下能人实在太多,族弟曹仁能征善战,对曹操想要屠城这一举动一直都是持反对的意见,直到壶关坚守,大军无法撼动的时候,曹操才想起了这个弟弟的建议,只能让曹仁来负责攻城事宜了,至于这时壶关内部也起了大变,高干料想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留部将守壶关,自己北上求救于南匈奴单于,城中一下没了主心骨。曹仁于是捉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曹操进言:“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意思很明白,就是攻城必留生门给敌方,让他们有后路可逃,自然不会出力死守,这也就是兵法上所说“围城必阙”的原理了。曹操听从了曹仁的进谏,下令不准屠城,进城后不准骚扰百姓,给壶关军民留了一条后路,果然此计一出,不到一个月,壶关守将就投降了。曹操进入了壶关后也是秋毫无犯,赢得了并州人心,至于高干,在壶关被破,辛辛苦苦召集起来的河东反曹势力都败于曹氏集团的钟繇、张既后,只能南下投靠刘表,结果路走到一半就被司隶校尉王琰所杀,头颅都被送到了曹操面前。


攻城数月不下,主公急了要屠城,大将说留一条路,结果一月城落

曹仁

曹仁一招“围师必阙”,令曹操拿下了并州重地的壶关,又赢得了并州的人心,最值得赞美的是使得壶关数十万军民免于屠杀,稳定了河北局势,曹仁不愧为曹氏集团的第一大将,第一功臣啊!至此,河北之地就只剩下一个还在孤守的幽州,曹操经略河北的计划已经接近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