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什麼在大陸默默無聞,而在境外特別推崇?

黃金濤7

為什麼王陽明在大陸默默無聞而在境外廣受推崇,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現在王陽明在大陸的知名度也是非常之高,王陽明的地位也被推崇到了儒家最後一個聖人的地位。


而與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相近的陸九淵的心說反倒被遺忘了。王陽明的學說裡面,最核心的思想。第一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概念,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然後王陽明的目的其實和陸九淵的心學目的一樣,都是要回到儒家的一個聖人的地位。 其實無論是陸九淵還是王陽明他們都是揉合了佛學的觀念,目的是為了和宋明理學--朱熹二程將道家學說和儒家的道統派分庭抗爭。但是本質上來講,他們都是為了維護儒家思想傳統,維護封建社會士大夫的統治。



而王陽明在海外的影響力大,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儒家社會非常推崇王陽明的心學,因為日本當年日俄海戰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大將,東鄉平八郎。



就刻了一塊腰牌,上面寫的就是一生俯首王陽明。這是因為日俄海戰,使得日本一躍成為當時的列強。 但是在王陽明之後,明朝的思想界,像李贄,方以智等人的思想,在王陽明的學說上面更進了一步,李贄的童心說,方以智的東西均,提出的思想就是類似於西方哲學家們在文化啟蒙時期,殺死上帝的概念一樣,提出打倒聖人,人人皆是聖人,不需要這樣一個聖人的概念。


這樣的學說,跟中國傳統的儒家世界的觀念是非常矛盾的,也不利於當時的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所以這些只要是不談忠孝仁義哲學說,都不可能會被輿論所推崇。 這是為什麼像王陽明,還有後來的曾國藩等名聲大於其學說的實際內涵,就是因為他們的學說便於愚民,而有利於封建社會的統治。


姝小瑾

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陽明在日本、臺灣備受推崇的原因如下:

一、王陽明的個人魅力非凡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符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幾位人物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集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為一體的偉大人物。

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如此評價,可見王陽明的地位之高。

二、陽明思想成就了日本明治維新

曾國藩、蔣介石等人對王陽明非常推崇,蔣介石甚至認為“中日兩國的差距就在於一個王陽明”。

1908年,蔣介石留學日本,目睹陽明心學在日本的盛行後,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道:“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陽明心學之所以在大陸默默無聞,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大陸判定陽明心學為唯心主義

首先受政治影響,大陸堅信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而陽明心學同樣被判定為唯心主義的產物,因此不受推崇。

其實,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近代提出來的哲學概念,並不適用於衡定中國古代的傳統哲學。我個人認為將陽明心學判定為唯心主義不甚合適。

二、儒家思想在大陸不受重視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受封建社會的牽連,被主流社會排斥。現如今,有多少人通讀過四書五經?儒學漸微,儒釋道漸微,這就是事實。陽明心學作為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處境同樣尷尬。


姚說

日俄戰爭被譽為亞洲黃種人第一次戰勝歐美白人的戰爭,在日俄戰爭的慶功宴上有人問日俄戰爭中對馬海戰的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東鄉大將,您的戰法出神入化,能告訴我們您師承何處嗎?”東鄉平八郎從自己的衣服裡拿出一塊牌子,只見上面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

王陽明究竟何許人也?竟在海外有如此名聲,甚至令東鄉平八郎這樣世界級的海戰名將都深深折服。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據說他少年時就聰慧異常,初入仕途就因得罪權閹劉瑾而被貶為貴州龍場驛棧驛丞,正是在這裡他開創了他的陽明心學。

事實上陽明心學是對宋明時期一度流行的程朱理學的一種揚棄。程朱理學在當時的特定歷史環境下也自有其價值和意義,但程朱理學最大的缺陷在於忽視人們的內心感受,最為後人詬病的當屬那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所以程朱理學就成為了魯迅先生口中“吃人的禮教”——為維護封建專制的統治秩序完全不顧及人命。陽明心學在某種程度上也繼承了程朱理學的部分理念,但卻旗幟鮮明地提倡人性解放。事實上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出現所謂資本主義萌芽以及一大批戲曲小說紛紛問世,西方人將其稱之為東方的文藝復興,而這場東方的文藝復興的思想源頭其實就是陽明心學,陽明心學所提倡的人性解放使人們不再避諱逐利之心和男女愛情。

當陽明心學流傳到海外後其實是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尤其是在日本——陽明心學所提倡的人性解放理念和知行合一的學習態度被日本人發揚光大,他們用思想的自由換取行動的自由,他們無拘無束毫無顧忌地改造著自己的國家,他們學習一切先進的政治理念、經濟制度、兵法韜略,所以他們對王陽明格外崇拜,可以說沒有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也許日本近代史回和我們今天看到的很不一樣。

反觀陽明心學的誕生地中國雖然在明末清初一度也甚為流行,但隨著滿清王朝日益強化專制統治大興文字獄的舉動陽明心學在中國逐漸沒落。畢竟對專制統治者而言:老百姓都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是對專制統治的極大威脅,於是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吃人禮教”又回來了,直到今天王陽明相比朱熹這些所謂的大師至少在中國他是默默無聞的,但在海外他的理念卻大放光彩,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牆內開花牆外香”。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王陽明的熱,是近代臺灣人炒作起來的,發明出很多謠言在大陸流傳,由於很多國內企業界人士的吹捧,現在心學已經成為企業界老闆們的熱門話題。陽明粉已經成了一種宗教現象。在社會上流傳最多,最廣為人知的是二大謠言:


一,“陽明學推動了明治維新”,

實際上日本確實有”陽明學“,但只是名字和王陽明相同,”陽明這個詞早就有。“日本陽明學“是19 世紀末一些日本人借用“陽明”這2個字,在日本發動的一場社會運動。這一社會運動的發生原因複雜,學術虛構頗多。這個運動和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研究在名稱上有著類似性,但前者是社會運動,後者是學術研究。


日本學者荻生茂博曾說:“明治二十至三十年(1890 年)以後,為了批判政府的表皮

式的歐化政策而由德富蘇峰、三宅雪嶺、陸羯南等人倡導的作為‘國民道德’的(近代)陽明學,和那個前近代陽明學完全兩碼事,是所謂舊瓶裝新酒的近代思想。”


日本對王陽明一派的學問,正式稱呼一般是“姚江”或“王學”。對明治維新起真正作用的,應該是蘭學,也就是在日本一直流傳的,從荷蘭傳來的西方知識。比如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就是家傳的蘭學醫學世家。




二,東鄉平八郎崇拜 王陽明? 沒有任何證據。



陽明粉最喜歡把那個在天皇慶功會上,王陽明拿出個牌子”一生伏首拜陽明“這個段子來說事,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除了在中文網絡上看得到這個以外,在日文史料裡沒有任何證據。


另外東鄉平八郎也不是所謂日本明治維新的開創者,明治維新開始時他還是小毛頭,出名是明治維新後幾十年了。


紅楓歷史觀

王陽明的思想真正得到發揚光大是在中國大陸,而決不在境外,境外所謂推崇,只是學到了皮毛而已。

程朱理學極力維護神權和王權的合理合法性,認為宇宙萬物起源於理,理即是道,道即是理,進而主張存天理,滅人慾,道法以禮,以禮治國。宋代的理學至少還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是非觀念,至少還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明磊落。到元明清三朝,特別是明朝,程朱理學走上極端,三綱五常的道德觀念佔據主流,卻斷章取義恰恰拋棄了`餓死事小,失節是大'的是非觀,徹底淪為統治階級麻痺人心的工具和爭權奪利的工具。

因此,明朝一代,程朱理學一直佔統治地位,黨爭不斷,黨爭之禍即起始於與皇帝爭權的東林黨,至少把持了大明朝一半的朝政。從土木堡之變到張居正改革,再到崇貞皇帝丟掉大明江山,其失敗根源黨爭之禍至少佔據大半。人慾未滅,天理不存,焉有不亡之理!

而王陽明心學之始,恰恰是對程朱理學的批判性繼承。心學認為,天地雖大,可以通過格物致知以歸於初心,心即是理,無需外求。不僅主張內聖成德,更主張內聖外王的王道。更重要的是,心學對道家的無為,進一步理解發展為無所為、無所不為;對釋家的直指人心皆可成佛的觀點,更進一步闡述為“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心學與理學至此已分道揚鑣,卻在明朝真正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基礎。

然而,王陽明的思想在明朝中後期受到全面打壓,至少君權神授的皇帝是不喜歡"人人皆可成堯舜"的,而張居正內閣集團更是不遺餘力打壓心學,因為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他做不到,最終被查抄九族。其結果是,心學在明朝曇花一現,差點被埋沒於明朝那點事裡面。

滿清入關為了加強自身統治和合法性,強制推行令人髮指的剃髮令,並且用文字獄等打壓手段延續了一百多年,對代表明朝地主階層利益的程朱腐儒集團進行了持續性毀滅性的打擊,程朱理學隨即只剩下維護滿清統治這一功用,不得不沉寂而式微,卻得以讓黃宗義、顧炎武、王夫之等帶有資本主義萌芽特徵的經世致用思想成為儒家學說的主流。

其中經世致用思想是對心學內聖外王思想的進一步闡述和運用,而船山學派則徹底批判了格物致知的唯心主義思想,進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中,“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結論。認為“知必以行為功”,“行可有知之效”,“知”與“行”相互推動,“並進而有功”。這正是實事求是思想的最初起源。

之後船山學派在清朝成為儒學中堅,進一步催生形成湖湘學派,對中國近代歷史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事實上,清政府中後期大量任用的象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張之洞這樣的官員,無不帶有湖湘學派的背景,他們為中國近代化進程和洋務運動的推動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滿清統治期間,儒學思想並沒有像明朝中後期那樣,一度趨於倒退和無恥迂腐,反而因為船山學派的批判式繼承和湖湘學派的不斷壯大,儒家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滿清對中華文化既有全盤繼承的一個方面,也有客觀上積極推動的一個方面。

王陽明心學作為儒釋道集大成的學說,最終形成了個儒釋道三家合一的中華文化基礎,功在千秋!當今中華之傲視藍星,乃是中華文明繼承和發展的必然!


道常無名聖人無為

陽明心理學作為中國儒學集大成的一種思想體系,自明朝中頁產生以後,成為中國思想界的一股狂飆,不僅封建統治者積極推崇它,而且很多文人學者也都認可它。譬如: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革命派孫中山、章太炎;國民黨汪精衛、蔣介石,共產黨毛澤東等。但是大家目前一致認為陽明心學在內陸默默無聞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王陽明死後,心學的門派過多,說法眾多,真正得陽明心學精髓的人比較少,同時由於明末思想的混亂,心學講究思想解放,批評朝政,從而觸及了當朝首輔張居正的政治利益,於是下令查封書院,禁止心學傳播。直接導致了心學的後期研究和廣度的傳播。

2、明朝滅亡後,清朝開始一統中原。對統一思想也進行了一次重新洗禮,廢除了儒學中最為積極的心學,獨尊奴術之中的理學。至此,心學的傳播又一次戛然而止。

3、新文化運動,心學作為思想解放的一種潮流學說,曾經受到很多迷惘中的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但很不幸的是,很快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將馬列主義送到了中國。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較量中,很快陽明心學又敗下了陣來。

4、建國後物質匱乏,社會還不夠穩定,當時人們迫切的任務是首先解決物質的問題,思想相對單純統一。心學作為一種鼓勵解放的思想,明顯不符合當時的社會實情。近年來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更多的願意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王陽明的心學又回到了大家的視野。相信不久的將來,心學將會再復輝煌。

心學在境外受到歡迎的原因:

心學在境外受到歡迎最明顯的倆個國家就是日本和韓國。日本的明治維新始於王陽明的心學,王陽明對當時的日本主“開國”、“求維新”和“獨立主權”者用以反對“鎖國”、維持封建的傳統觀念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最終日本就靠王陽明的一部《心學》,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成功實現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向資本主義的過度。


對於韓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初,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對其進行文化奴役,不準其學習本民族的語言,唯一例外的是這些佔領者崇拜陽明學,他們把陽明的著作帶到了朝鮮。由於陽明學本身具有反傳統反強權的特色,自然受到了被壓迫的韓國人民的青睞。後來韓國的多次思想改革都受陽明學的影響,直至今日,陽明學仍然在韓國有很高的影響力。


雜牌歷史

王守仁(一四七二~一五二八),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精通儒釋道三家,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一生成績卓然,在許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自稱“初溺於任俠之習,再溺於騎射之習,三溺於辭章之習,四溺於神仙之習,五溺於佛氏之習。正德丙寅始歸正於聖賢之學。”文學上,他著書立說,著有《王文成公全書》;思想上,他承前啟後,上承陸九淵的哲學思想,形成“陸王哲學”,廣傳於世;軍事上,他帶兵立功,平盜賊、安叛亂,按照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個標準來看,可算是彪炳史冊的完人了,日本海軍將領東鄉平八郎更是直言“一生伏首拜陽明”。

從宋朝到明朝,中國思想的主流和學統全在程朱學派手中,王陽明卻奉陸九淵的學說為儒家正統,受其影響,通匯貫通而成“陽明心學”。王陽明學說的重點是“心外無理”,“心即是理”。他認為程朱學派所主張的心、理二分是錯的,宣稱:“吾心即是理,初無假於外也。”他也反對朱熹先格物後窮理的步驟,認為先知而後行,就會終身不行,也就終身不知。所以他提倡“知行合一”,認為“知行不可分作兩事”,凡是不行的,“不足謂之知”。他的學說在思想境界上可說是一大突破。

王陽明及其學說在大陸默默無聞,而在境外被廣為推崇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內部環境,一方面則是學說本身。內部環境中,大陸是以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為其主流和指導思想,而王陽明的“心學”則被認為是以之相對的唯心主義,因此不被推崇和重視。自古以來,在統治者所推崇的主流思想下,其它思想學說往往難有發展的空間,加上“五四運動”以來,“打倒孔家店”等革新舉措的影響下,儒學的地位更是一落千長。

同樣是唯心主義的“佛學”,在大陸卻風生水起,不乏信徒,“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各種教派宗門林立,多少善男信女因此“賠了錢財又失身”,卻仍舊樂此不疲地焚香禱告,爭相膜拜。其實佛教自東傳以來,如同基督和伊斯蘭教一樣,大多已經失其真義、走火入魔了!往大方向看,不論任何教派學說,其實只要能導人向善、引人處公的便算是正教和真義了。

王陽明學說在大陸式微的另一原因是其學說本身。王陽明創立“心學”時,也曾開堂講學,積極推動他的學說,然而千載以來,卻沒有真正繼承和傳播其思想的傳承人,偶有一二學者為其“心學”註解和傳誦,也多是肢解和誤解,難以得其真義。

王陽明在《登泰山五首》中有詩:“我才不救時,匡扶志空大。置我有無間,緩急非所賴。”本義是說自己才識淺薄,難以濟世。如其復生,看到其“心學”不興,且被誤解,“我才不救時”,恐怕要解釋成“我才不去拯救這個時世”了。


煮酒君談史

我看了看大家的回答,為什麼推崇王陽明呢?大多是因為名人推崇王陽明,所以大家也推崇。這是結論,而不是原因。說王陽明是聖人,可為什麼是聖人呢?沒有回答。說王陽明“心學”厲害,可王陽明“心學”講的是什麼呢?卻回答不上來。

我正在研讀《王陽明全集》,所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名人推崇王陽明,一是其面對困難,低谷時,不逃避,不妥協,成功逆襲;二是不朽功業;三是心學。

先說成功逆襲。正德元年,劉瑾逮捕留守南京的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陽明仗義執言,結果從正六品的兵部主事,被貶到不入品的貴州龍場驛丞。甚至在去龍場上任途中,劉瑾派人追殺,王陽明脫衣跳江詐死才逃過一劫。龍場萬山業薄,苗僚雜居,環境惡劣。王守仁到任後,因俗化導,獲得當地人愛戴,甚至競相伐木,為王守仁蓋屋。

(圖為王陽明龍場悟道洞)

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王守仁也沒有放棄自己,不斷學習,才有了“心學”雛形。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最終因其才幹,獲得兵部尚書王瓊賞識,擢拔王守仁為右儉都御史,巡撫南、贛。

再說不朽功業。王守仁巡撫南、贛時,暴民造反,王守仁親率士兵,連破四十餘寨,俘斬七千餘眾。改編軍隊體制,在班師回朝時,順便剿了在危害當地多年的山寇盜賊。寧王造反時,兵多勢眾要攻打南京。南京留守驚懼萬分,紛紛要求棄守。王陽明力排眾議,採取圍魏救趙策略,大破寧王軍隊,僅十餘日就平定叛亂,力保大明江山不失。

(圖為王陽明教眾弟子 雕塑)

三是“心學”。很多人覺得王陽明“心學”很虛無。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唯物主義思想,將王陽明“心學”列為唯心主義思想。最常舉的例子就是“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其實這是對王陽明“心學”的誤解。我們可以通過王陽明與其弟子的談話,來了解一下對“心學”的認識。

一日,論為學功夫。先生曰: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慾一邊。姑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待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剋制。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需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利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出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於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時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供時在。雖曰“何思何慮”,非初學時事。初學必須思省察剋制,即是思誠,只思一個天理。到得天理純全,便是“何思何慮”矣。

目前雖然王陽明“心學”默默無聞,但是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會越來越受歡迎,比如瑜伽,心理成長,心靈脩煉等等。我相信王陽明“心學”會有大放光芒那一天。

關於王陽明之所以受推崇,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百一知事

明朝滅亡都是因為陽明心學,就是因為陽明心學的空疏自大,不學無術與自以為是,這幾乎是清初明代移民以及清代統治者達成的共識。清初的顧炎武,王夫之,張履祥,呂留良都對陽明心學進行了嚴厲批評,從而又走上了格物致知的朱學之路。即使堅持心學的黃宗羲等人也對心學的空疏自大做了修正。陽明心學如果氾濫起來以自心為良知,以自己認為的理就是理,個個認為自己是聖人,將使得社會無人研究具體學問,沒有了客觀性,人人認為自己的心就是理,自己認為的就是正確的,根本無需外物,不免陷入佛道的空虛虛妄,背叛了孔孟精神。個人學了陽明心學將變得狂妄自大,別人的觀點都不接受,所有的新鮮學問,具體學問都認為是心外之物,除了空談一個良知,什麼也做不了,把人變得非常偏執,除了喜歡和人辯論外,什麼事情也幹不了。另外心學很容易以己為是以人為非,以己為是是因為良知出於己心,以人為非,別人總在自己的心外,屬於所謂的“無物般存在”,很容易造成失去客觀標準,導致社會混亂。如同數學考試,學了心學的都認為自己答的對,別人答的不對,因為自己答的從自己心的良知出來,別人答的同己心無關,所以別人不對自己對。人人都說自己考滿分。但答案是客觀的。有人考了30,有人考了90,考30的認為答案全錯了,同自己心想的不一樣,同自己的良知不一樣,所以錯了也不改,反而認為別人錯了。日復一日,就會偏狹。所以明朝滅亡的很大原因就是隻講自己內心的良知,只講自己的心就是理,自己認為的都是對的,別人認為的全是錯的,結果個性倒是解放了。但家庭,國家責任,這些都成了外物,闖賊來了就來了,只要入不到我的心裡就和我無關,滿清來了就來了,同樣入不到我的心裡也和我無關。所以明末遺民都對王陽明痛恨不已。也造成了在清代幾乎無人理睬陽明心學。那些說曾國藩主要是心學的人基本不讀書,曾國藩主要是程朱之學和船山之學。讀讀曾國藩著作看不到一絲心學影子,哪來曾國藩佩服王陽明之說!


眼鏡

題主,王陽明在大陸,絕不是默默無聞的,這個是有數據支持的!

我們在喜馬拉雅分別搜索王陽明、孔子、朱熹,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相關內容的播放量要遠遠超過孔子,更遠超朱熹

我們再看看網易公開課,從我知道網易公開課起(應該也好幾年了),講王陽明的課程也是一直位居熱門排行版。

王陽明在大陸還是很火的,當然也要看跟什麼對比了,跟當紅女明星對比那是沒有可比性的。

至於王陽明近年來為什麼這麼火,估計跟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不無關係,不過嘛,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