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小欧说

中欧AMP俱乐部会长、东软集团副总裁、极限马拉松跑者…邢波同时扮演着多个角色,并且在每一个角色中都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最让他骄傲的,却是曾与女儿在茫茫戈壁看满天银河,在尼泊尔珠峰体验人间仙境,在寒冷的北极点跑马拉松。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父亲——每个人的哲学:为父之道》的编者Michael Austin认为:“ 父亲对待生活的方式会成为女儿的榜样,即使女儿选择了与父亲不同的世界观,她也会在人生中受到父亲榜样力量的影响。”邢波怎样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女儿?女儿对于父亲的生活方式又如何看待?明天就是父亲节了,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特别“酷”的父女。

一起做一些

值得骄傲的事情

作为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的副总裁,企业员工有两万多人,同时兼任中欧AMP俱乐部会长等职务,时间对于邢波而言是最珍贵的东西。从大学参与东软创业至今20多年,他从未停止过在空中飞的忙碌生活,这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尤其女儿自小就读寄宿学校,两人相处的时间更加短暂,随着女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每一次的相聚更加弥足珍贵

虽然与女儿相处的时间不多,这并不意味着邢波对于女儿的教育完全是“放羊”。

他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让父女相处的时间变得更加有效

“让一个团队更紧密的,一定是共同做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邢波是这样认为的,他也将这一理念植入对女儿的教育中。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邢波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一些非常关键的时刻,作为父亲必须参与其中。比如孩子10多岁的时候,其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她会开始有意无意地感受与探索这个世界。在这个阶段,培养其自信与坚毅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说教或学习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所以体验就成为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此,邢波开始了他独特的“体验”式教育。每一次,邢波都会挑选一件在孩子眼中特别“酷”的事情,比如去戈壁看银河、去尼泊尔徒步、去北极点跑马拉松等,通过在极致的环境中将两个人在物理距离和心理上紧紧捆绑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带领女儿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探索真实的自己

让孩子学会

与孤独和恐惧相处

女儿12岁那年,邢波就开始动员她参与“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礼”。但直到14岁那一年,女儿才因为“戈壁能看到银河”这个浪漫的原因,答应与父亲一起去挑战茫茫戈壁。

戈壁成人礼需要在戈壁中徒步四天三夜,全程88公里,孩子与家长分离,通过长距离的行走,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面对戈壁独特的生态和“能量场”,完成一次对自我的深度探索。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对于14岁的花季少女,戈壁意味着无人区、炎热的气候与艰苦的环境,以及未知带来的恐惧。即使有父亲的陪伴,依旧有许多来自环境与体能的考验。但邢波认为,14岁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期,女儿性格偏内向,所以他选择和女儿一起行走戈壁来培养其性格中的自信、坚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心

戈壁成人礼的设置非常有趣,在行程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孩子们将与父母分离,脱离父母的保护,独自面对自然环境严苛的戈壁以及漫长而无聊的旅程,他们必须学会面对随之而生的孤独与恐惧。

当父女再度相聚,邢波发现女儿这样独自面对恐惧的经历,和自己对女儿的担心,反而拉近了两人内心的距离

女儿的表现尤其让邢波骄傲,她不仅顺利走完全程,还在活动结束后,在戈壁回归日活动上与几百位企业家分享自己在戈壁的经历与体验。“女儿变得自信,做事的格局也有了很大变化。”邢波这样评价女儿的变化。

谈到14岁那一年的“壮举”,邢波女儿邢佳雯似乎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整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煎熬”,甚至调侃盛夏的戈壁居然比上海凉快。但是,某个夜晚父亲约自己去看戈壁漫天的银河,是这次经历最美好的回忆。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最让她触动的,是在戈壁成人礼最后环节,父亲给自己写的一封信,信上说:“你是我血液中流动的生命。”曾经觉得父亲很遥远,突然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始终在他心中最核心的位置,即使父女间不会有太多语言的表达,即使物理距离遥远,但无法割断两人亲密的状态

“父亲陪伴的每一段时光都是精心挑选与准备的。”18岁的邢佳雯回顾14岁那一次的陪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角色定位

是最大的驱动力

对于女儿的学业,邢波的观点有一些“非主流”,成绩从来不是他考量的方面,他甚至没有送女儿去任何补习班学习。

要有独立思想,要会表达,要会沟通,要有结果达成。”这一点无论是子女教育还是管理员工,邢波认为都是通用的。

团队合作就像齿轮一样,如果特别听话那你只是众多齿轮中的一个齿轮,但如果你有相对独立的思维,懂得沟通,那齿轮之间就能相互配合。

当一个组织的多个齿轮一起配合,就能合力完成更大的事情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因此,当员工与自己有冲突,邢波会说“我选择投降”,鼓励员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这必须带有附加条件:员工必须为自己的主张负责。相对于与员工关于公司发展方面的冲突,与女儿更多的是在感情与事件上的冲突,邢波给予女儿独立决策的权利,但是也会通过“深度沟通”引领她独立思考。

虽然在成绩上并没有对女儿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在女儿整个学业中邢波依旧非常有“存在感”。高考前夕,父女俩曾对未来做过多次讨论,对于专业选择,邢波只告诉女儿两个字:“时势”。

最终,高考的抉择并非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家人紧密沟通后的选择

对于自己从小到大的优异成绩,邢佳雯归结为角色定位。一年级开始担任班长角色,成为了一种无形的驱动力,逼迫邢佳雯让自己努力去配得上这个“角色”。“至少不能让自己太差。”邢佳雯这样定义自己的班长角色。

“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成果。”当发现只要自己投入学习,努力过,总能获得不错成绩后,邢佳雯便养成了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帮助她顺利度过从沈阳转学到上海的适应期。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当然压力始终存在,尤其高中进入复旦附中后,面对自由开放的学风,身边同学对于未来有着各种不同的选择,或者出国、或者保送,邢佳雯对学习和未来选择感到焦虑和迷茫。虽然成绩起伏,但父母始终告诉她“没事”。也许是自己对于内心的角色定位,对于学术的热爱,在多次与父母沟通后,即使对未来依旧不明确,但学会尊崇内心的她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在国内一流学府继续深造

高考结束后,尼泊尔徒步是邢波送给女儿的“奖励”。说是奖励,对于邢佳雯来说这更像“惩罚”,几乎每一天都崩溃大哭是她最深刻的记忆。

如果14岁那一年的戈壁之行是游刃有余,那么尼泊尔恶劣的自然环境是18岁的邢佳雯所没有预料到的:湍急的河流,无处不在的水蛭,甚至还有摔倒受伤的风险。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因自己体能跟不上,而拖慢了整个行程。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每天都面临着极限挑战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但是,当她看到父亲即使同样害怕水蛭,但看到自己被吓哭,立即毫不犹豫上前帮她拨下的时候,当爬上4000米海拔后景色陡然变化,两人仿佛突然闯入人间仙境,这神圣而美好的世界,只有自己与父亲独享。“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值了。”邢佳雯这样认为。

尼泊尔拥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也正是这份“美”让尼泊尔成为一个没有红绿灯、没有火车的国家。尼泊尔的徒步之旅让邢佳雯开始思考自然环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通过与当地导游、背夫几天的亲密相处,她第一次近距离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看到他们贫穷却每天快乐无比,让她学会思考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最漫长的赛道

父亲是永远的陪伴

如果前两次是邢波“精心挑选”过的陪伴,那么与女儿一起去北极点跑马拉松则是一次意外。在邢波的计划中,是在女儿大学毕业前开展一次新的“征程”,但没想到女儿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主动冲了上来,所以他决定提前开始。

出发之前,两人做了精心准备,包括准备会议、装备购买、测试、体能训练、模拟试跑等。

父亲对待所有事情认真严谨的态度影响了我。”邢佳雯发现,许多队友到了现场还在为装备手忙脚乱。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邢佳雯将这种计划性运用在了北极点跑马作战技术中,她为自己设定了12个小时完赛的目标,并且根据体力合理规划了休息时间并及时调整,最终,她成为最年轻的北极点马拉松完赛选手。

对于这次北极点跑马,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随时出现的冰裂危险,不是北极熊,也不是整个过程的艰辛,而是父女俩一起完成的最后三圈的路程。

邢波在完成自己既定的刷新北极连续奔跑个人挑战纪录后,设定了一个新目标——陪女儿刷最后三圈。如果能顺利完成,女儿就顺利完成她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也同时使邢波创造北极连续奔跑最长距离的个人挑战记录。在城市或者陆地,这短短几公里看似很轻松,但对于已经在北极点零下35度的环境中奔跑了9个小时的人来说,这是何其漫长而孤独

对于女儿的困境,邢波除了默默在身后陪跑并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只能默默揣测“也许她在心里骂我”。而因为没有时间更换已经湿透的衣服,因为陪走使得跑速又提不起来,邢波还必须面对极寒温度下自己失温的危险。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但是,所有一切都不能阻止自己陪伴女儿跑完最后征程的决心,因为当时大部分参赛队员已经完赛,赛道上除了冰与雪空无一人,邢波担心女儿已经处于身体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场景,即使自己无法代替女儿奔跑,但必须让她知道有父亲在身后陪伴,她不是一个人孤独地面对世界

邢佳雯回忆那最后的三圈,大脑的空白与身体的疼痛似乎还停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看到赛道上已经没什么人,只有你一个人在跑,有一种所有人都交卷自己还刚答完第一道题的焦虑感。”这时候父亲在身边的陪伴,邢佳雯觉得理性上很感动,但是却同样有着不耐烦,因为当你一脚陷入深雪,即使爸爸在身边也爱莫能助,并且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你只能依靠自己,所有人都爱莫能助。此时,她也认识到在平时环境中善良的自己在这样极限的环境下有着另外一面

当邢佳雯最终完赛,看到一位同样体力较差的队友一个人跑向终点,与他同来的朋友因为体能较好早已完赛回到营地。“父亲果然是不一样的存在。”她对于父亲这个角色也有了不同的认识。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当时的邢佳雯刚进入交大学习,正在为未来去哪里读研犹豫不决。进入国内TOP4继续学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国外名校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对于未知的环境,有许多无法预判的情况。在北极点,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没有WiFi、没有社交,所有人聚在营地聊天成为最大的休闲娱乐活动。

当邢佳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队员交流后,她发现跨文化、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鸿沟,没有人要求你做一个完美的人。毕竟连北极点都征服了,还有比这更酷的事情么?这让她决定迎接更大的挑战——去斯坦福大学深造。她认为哪怕没有成功,这样奋斗的经历也是值得的。

生命需要不断挑战

珠穆朗玛并非终点

“跑者”也是邢波身上一个重要的标签,他曾说:“我跑步就为了两件事儿:一件,是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爸爸;另一件,就是影响身边一千个有影响力的人。”

作为中欧AMP俱乐部会长、中欧体育休闲管理课程班长,他发起创办AMP24小时精英挑战赛,现在赛事规模影响已经达到数万人。然而,他对自己的挑战一直没有终点,继完成7+2(七大洲+两极)极限挑战之后,下一个目标将是自己设计一条珠穆朗玛极限挑战线路,全程200多公里,路线的特别之处在于将经过一段许多年前前辈攀登珠穆朗玛时废弃的路线。重新走上这段珍贵的历史足迹,意味着对于前人挑战精神的尊重,是对于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承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对于女儿,邢波并不希望她传承自己任何精神,他认为能找到真实的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希望带领女儿体验各种极限环境,在最苛刻的环境中卸去社会化环境的外衣,真正认清楚本我,并且学会接受这样的自己。

父亲在邢佳雯眼中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但随着渐渐长大长高,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白发,她意识到曾经伟岸的父亲形象似乎也回归普通,即使父亲现在各方面依旧非常成功,但是时间的流逝,即使是再伟大的成就也无法逆转。

邢佳雯笑称“再多的奖牌也不能啃着当饭吃”。父亲在外面的世界再如何飞黄腾达,她依旧希望父亲能够享受家庭的快乐。她希望有一天,大家都空闲的时候,能一起度假,享受一下人生。即使父亲天天在自己面前唠叨,“那也有一番乐趣”,她说。

END

我们即将迈入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年代,身处体育产业链的企业准备好了吗?从竞技体育到健康中国,如何借势掘金体育产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率先推出

“中欧体育休闲产业管理课程”,旨在全面解读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营销以及体娱融合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帮助体育俱乐部、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体育休闲等领域的高管团队从容应对体育休闲产业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