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不知道從何時起

記憶裡

那些熟悉的石板路、磚瓦房

從我們的生活中

一一退出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似乎只是一眨眼的時光

我們已經習慣了鋼筋水泥的高樓世界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可是在江北的這些地方

還存在著一些老街小巷

他們默默佇立原地

像曾經風光過如今已年邁的老人

印刻著原生態江北的記憶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藏在歲月中的這些地方

你去過哪些?

今天聊聊

你所不知道的老江北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第一站,小北帶大家到左所大街看看

1

最有歷史的老街——左所大街

Treasure in heart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這裡曾是江北地區最為繁華的大街,東門(明洪武叫滄波門,明萬曆改為朝宗門)甕城外過了豬市小橋,就是東西向的東門大街,一直通道到朱家山河東門石橋市場。東門大街北面就是左所大街,兩條大街相交,門庭若市,好不熱鬧。明清建築不少,有代表性的東門染坊及左所后街(左所大街東面)的吳武壯公祠門樓,是南京現存基本完整、最長的一條明清歷史老街。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明清時期,東門鎮作為南北要衝,東西通道,是漕運集散地,水陸碼頭,聚集了許多南來北往的商賈,船,騾馬,糧食,布匹和物資。商業貿易十分發達。

左所大街228號民國建築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東門左所大街228號,是東門大地主兼工商業者楊廣生(當時的浦口首富)的私宅,始建於清末民初,宅前有高大的門樓,門樓上雕有“八卦”及“福”字,圍牆高聳,上有8個不同花樣的花磚窗,具有極高的建築價值和文物價值,目前被公佈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角井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位於左所大街124號院內,為清代金萬富家五代祖傳之井,井欄六面雕有竹、菊、蘭等花卉圖案,鐫刻逼真,線條清晰,極其罕見。

東門染坊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位於左所大街85-91號的,是南京現存最大的手工染布作坊。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明清時,用碧泉和清泉之水染綠布,色鮮而耐久,有“浦綠甲天下”之譽。東門染坊現有四路二進,前有高大的院牆、前院,門框、門坎等都為青石鑲嵌。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不可移動文物東門大街32號店鋪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東門電影院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這裡曾是明代官員、學者莊昶的故居所在,1975年才拆建成為電影院。幾十年前,人們在此處熙攘。那時,一場電影怕是難得的娛樂,此時今日,放映機的光影閃爍漸行漸遠,繼而由筆墨繼續演繹老街的故事。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整條大街幾乎完好的保存了清至民國以來形成的街巷格局和建築骨架。

兩邊的商鋪,住屋,祠堂,影院甚至皖南風味的馬頭牆,鱗次櫛比。

種種的原因,東門老鎮,左所大街,在發展的大潮中,走得慢了一些,也許它是刻意而為之抑或是歷史的選擇,如今的左所大街,屹立在東門古鎮,向四方講述它的過往。

第二站,小北帶大家到龍虎巷看一看

2

最獨具一格的老街——龍虎巷

Treasure in heart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龍虎巷位於有名的浦鎮車輛廠西北側,隨著津浦鐵路的興建,大量北方的修路工人隨著工程南下浦口,漸漸地在浦鎮車輛廠西北側形成了街區,並取名為龍虎巷,含藏龍臥虎之意。這條長不足500 米、寬不足8 米、呈南北走向的老街巷,靜臥浦鎮已有百年。

龍虎巷裡最早的建築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由浦廠買辦劉風友出資,在浦口南門的龍虎巷建起了一幢幢具有清式風格的民居。

龍虎巷聚居了大批由天津、唐山南遷建設浦鎮車輛廠的產業工人,整體建築風貌富有近代天津民居特色,在南京傳統民居片區中獨具一格。

時至今日,在許多老房子裡,還居住著當年浦鎮車輛廠工人的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子孫。

街巷兩側,整齊地排列著小青磚、小黑瓦砌成的院落。

古街古巷瀰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呈現出迷人的畫面感。

老房子經歷百餘年時間的風雨剝蝕,保存仍算完好。老房子靜靜地在舊街巷裡坐落著,古舊,幽靜,閒散,淡雅。

巷子連著小街,小街勾著巷子,東西向,南北向,錯落有致地密密分佈著,像一個巷子的密林,讓人走不到盡頭。

放大招了!

第三站,小北帶大家到南京北站瞧瞧

3

最文藝的車站——南京北站

Treasure in heart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朱自清《背影》

1908年,津浦鐵路開建,浦口成為終點。浦口建火車站、碼頭的消息一經傳出,江邊這片寂寞的荒洲立時被喚醒。

朱自清《背影》裡的場景,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1911年,津浦鐵路建成通車,這裡成為連接多省的交通樞紐。它那具有英格蘭式建築風格的米黃色大樓,伸出直通月臺的單柱傘形長廊和連接輪渡碼頭的拱形雨廊,呵護、迎送南來北往的旅客。

汽笛聲中,奔走於天南地北的客流,與經其支線鐵路中轉的客流在這裡彙集,日夜不息。

南北的乾果、瓷器、藥材、茶葉,五光十色,都喧囂著向這裡圍攏。盛極一時的浦口火車站,走向了戲劇的高潮。

火車站共有兩段不同風格的雨廊,這是其中的一段拱形雨廊——這段雨廊兩頭連接了中山碼頭和候車大廳,非常人性的考慮了乘客的便利,下雨天碼頭和火車之間一路無須撐傘。

這一段是月臺上的單柱傘形雨廊。一直連接到候車大廳的進站口。兩處雨廊結合貫通碼頭與火車站完整的體現浦口火車站設置之初的人性理念。

斑駁的牆面目送多少過客往來。

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津浦與滬寧鐵路連成一線,列車直過大橋,溝通浦口與下關的火車輪渡停運,浦口火車站的客運中止,沒了客運,不可避免地進入低谷。

隨著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這裡已逐漸沒落,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再次停辦客運。各項客運設施全部封存。

售票窗口關閉,候車大廳關閉,進出站口關閉,客車車廂關閉,月臺上的燈和回家的路也關閉了。

浦口火車站與杏花春雨的江南岸隔絕,一場大戲閉幕,月臺只是一個人去樓空的舞臺。

最後,小北帶大家到輪渡橋看一看!

4

最波折的過江通道—鐵路輪渡橋

Treasure in heart

江北這些被歲月所遺忘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民國19年(1930年)10月,鐵道部成立“首都鐵路輪渡工程處”借款招標建設火車過江輪渡。英國多門浪公司中標承造兩岸活動引橋,英國馬爾康洋行中標承造火車渡輪和1艘挖泥船。20年從浦口站鋪設6股軌道至引橋。22年建成一座4孔、全長187.13米的鐵路引橋,在引橋墩上裝置電動升降機,升降幅度可達8米,以適應江水漲落;同期建造的1艘長113.3米、寬17.86米的“長江號”火車渡輪投入使用。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開通,客車及直通貨物列車改經大橋通過,輪渡只渡非直通的貨物列車。1973年5月5日,南京長江大橋及新的樞紐配套工程相繼建成後,南京火車輪渡才逐步封閉停航,火車輪渡的歷史使命就此完成。”

這裡曾經代表了中國先進的鐵路交通聯通方式。雖然已經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但它那高高聳立的鐵架、長長延伸的橋樑以及曾經的輝煌都被歷史銘記,舊日繁忙的輪渡景象,活動引橋仍然屹立在江邊碼頭上……

時光在溜走,我們不能再做停留。

多年以後,再次走到這條街道,

陽光很好,微風不噪。

這輩子走遍世界可能性很小,

但足遍江北應該沒問題。

趁著週末帶上三五好友,

一起探索江北新區的舊時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