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說文解字》是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它的重要意義至少在於:第一部字典。試想一下,如果現在學習語言文字,沒有一部字典,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其實,在《說文解字》出現以前,我國的字書基本上就是兒童識字的課本,比如秦國時期的《史籀篇》,秦始皇時期的《蒼頡》、《爰歷》、《博學》等,西漢又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等。但這些書均不是以字典的形式出現的,而是以兒童識字教材形式出現的,不繫統,對於字形、字音、字義也不加解析。但《說文解字》完全不同,它創立了漢民族風格的語言學。它研究的是周秦時期的書面語言,研究的內容是文字、聲音、訓詁,是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

所以,在篆刻學習之時,認真研讀《說文解字》基本上成了印人的基本功,因為篆刻畢竟是與文字(特別是古文字)結合緊密的藝術門類,中國篆刻史上,但凡藝術成就卓越的篆刻大家,基本都有深厚的《說文解字》基本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在學習篆刻史、篆刻技法之後,推出完整系列的說文解字課程,這個課程內容體量大,枯燥,但對於篆刻學習卻是非常有意義的。

另外,整部《說文解字》涉及的內容又不僅只限於文字,細讀就會發現,它其實蘊藏著大量有關古代社會和自然界以及天文曆法、礦產冶煉、植物醫藥、農業、手工業等多方面的內容,它簡直就是一部漢代的百科全書。從這個角度來說,想了解中國文化,《說文解字》其實也是必須深入學習的一本書。

以上算是多出來的強調的話,因為隨著解讀的深入,我們的課程涉及的文字,出現了越來越多形聲字,這些字,字形的組成部分中,除了部首外,有一部分只提供聲音,是聲部,這些字後面大都會單獨出現,我們會在這些字單獨出現時再作詳解,這就使這個形聲字解說起來不像會意字或者象形字、指事字一樣解讀起來格外有趣,這會《說文》的體例限制,只好保留。好了,不多說了,今天要解讀的6個漢字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今天要解讀的6個漢字)

1、瑀。讀作yǔ。《說文解字》中釋作:“”石之似玉者。從玉禹聲。顯然,這是個形聲字,禹只提供這個字的聲音,如上所說,禹字到本字時再做解說。瑀是“石之似玉者”,也有一說是“石之次玉者”,細思考,差別並不太大,總之是次於玉的美石。這種石頭是古代“雜佩”類的配件,比如《詩經.鄭風.有女同車》中說:“將翱將翔,佩玉瓊琚”《毛傳》解釋說:“佩有琚瑀,所以納閒。”即非正式場合或者有玉佩之間間雜的美石佩件的一種。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瑀的小篆字形)

2、玤。讀作bàng。《說文解字》釋作:“石之次玉者。以為系璧。從玉豐聲,讀若《詩》曰:瓜瓞菶菶。一曰若蛤蚌”這個似乎有點奇怪,因為它既不讀“豐聲”的fēng,也沒有讀“菶菶”的běng,而是讀了“蛤蚌”的蚌的bàng聲,原因是古音與現在的讀音有差別,或者是許慎那個年代,這個字是多音字。而“豐”本來是樹木茂盛的樣子,通常也用來作為兩個國家或封地的邊界,或許古時也有bàng的發音。字義上,玤就是次於玉的石頭。段玉裁注裡說:“系璧,蓋為小璧繫帶間,懸左右佩物也。”也就是說,這是比較好看的石頭,做也小璧(中間有孔)的樣子,固定在腰帶上,用以懸掛左右的佩戴物。它的大概作用類似於現在固定在腰帶上的鑰匙扣一樣,只是用以懸掛的是其他裝飾佩件,不是鑰匙。玤還有一個意思是指玉色的珠。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玤的小篆字形)

3、玪。讀作jiān或qián。《說文解字》釋作:“玪,石之次玉者。從玉今聲。”與玲不同,右邊是一個今天的今,而不是命令的令,因此取跟“今”相關的兩個古代讀音。讀jiān時就是次於玉的美石。讀qián時是一種玉石的名字。這個字跟下一個字所表達的物件具體用途如何待考。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玪的小篆字形)

4、(GBK字庫無此字,打不出來,就是上面一個勒,下面一個玉)。讀作lè。《說文解字》中這個字跟上一個字的解釋有關聯:“玪,石之次玉者。從玉勒聲。”讀音沒有古今差異問題,就是讀lè。意思就是次於玉的美石。用途待考,《說文解字》沒有提供,如果聯想勒的字形,或者大致可以知道它的作用。勒字待解本字時詳說,這裡只簡單說勒的象形是以手用力張革的形狀,比如勒馬的馬籠頭,那麼,這兩個字所指的器物大概是用以防止勒手的玉件,或者是用以約束和限制繩帶滑脫的小的石制器件。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的小篆字形)

5、琚。讀作jū。《說文解字》釋作:“瓊琚。從玉居聲。《詩》曰:‘報之以瓊琚。’”這又是一個形聲字,居是它的讀音,玉是它的形部,琚的本義是佩玉的一種,系在珩和璜之間。珩璜兩字前面已經解說過了,有興趣可以回看前文,瞭解位置之後基本就理解了它的用途了。聯合《詩經》裡的話,對方給個木瓜,回報以瓊琚,瓊琚的價值明顯高於木瓜,只是為了表達”永以為好“的感情。至少,這個佩玉是隨身攜帶的,是隨時可以解下來或直接送人的。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琚的小篆寫法)

6、璓。讀作xiù。《說文解字》釋作:“石之次玉者。從玉莠聲。”顯然,又是形聲字,莠是它的讀音。但莠實際上讀yǒu。其實它是琇的異體字,所以讀xiù,是秀的發音。意思是次於玉的美石。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莠)

莠,其實就是狗尾草,(詳細解釋到莠本字時再解)狗尾草生在小米或者小麥叢中,禾苗非常相像,但顯然,狗尾草是不能結出小米或小麥的。狗尾草是田間一種重要的雜草,因此,如果這個字引申字形來理解,應當是外形像玉,但不是玉的石頭,因此解釋為石之次玉者。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26課:品質接近玉的石頭,古人怎麼稱呼它們

(璓的小篆字形)

但如果是以“琇”字的秀來解,這個字顯然又是“漂亮優秀”的玉,跟許慎的說法有衝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優美到極致的石頭其實就是玉,從這個意義上來解,玉和石本質差別不大,這又是琇的一種意思。從兩種字形來解釋都說得通。

(【說文解字】之26,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