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

可可西里气候多变,条件恶劣,是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的“生命禁区”。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

目前,可可西里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海跋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这次我们是沿着青藏线驾车穿越可可西里,没能深入条件最险恶的无人区,充其量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尽管如此,认真回顾总结,还是很有收获的。

一是亲眼看到可可西里的环境确有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高原精灵藏羚羊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据介绍,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不到二万只增加到现在的十七万多只。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一路上我们前后见到四个藏羚羊种群,少的十来只,多的有几十只。它们与我们相遇时也不拼命逃跑。所以经常能近距离观赏它们的形象和举动。

有一次就有三只小藏羚羊直接跑到公路上玩耍,见到我们的车来了既不害怕也不逃避。它们就在离我们三、四米远的距离用水汪汪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实在是萌萌哒!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二是几次遭遇藏野驴群,发现了藏野驴的四个特点

1、形象漂亮。个个都是“帅哥美女”,比起咱们内地农村家养的毛驴子,外形气质都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2、干净整洁。毛色黑、黄、白分明,浑身上下纤尘不染,草灰不沾,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卫生标兵;

3、团结合作。无论干什么,都是集体行动。他们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动作协调,从未见到擅自行动或落单掉队的藏野驴。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4、异常机灵。藏野驴按说块头也不算小,但特别胆小,大眼观六路,双耳听八方。它决不主动亲近你,也不让你靠近它,始终与人类保持百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我们想拍几张可可西里藏野驴的近照和亲密合影照,一直没能得手。从其高度警惕性和动作灵敏性上看,真不愧是天生的荒野哨兵。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三是在藏族朋友的指导下,初步弄清了野牦牛与家牦牛的区别所在。

在西藏大部分地区看到的那些成群结队活动,毛短,偏胖,不为人和车辆所惊扰,也不主动攻击人、畜的是家养牦牛;

在可可西里见到的是两三只在一起或者是独往独来的,目露凶光,身上的黑毛又密又长,都要拖到地上的是野生牦牛。这种舌头长肉牙、尖牛角向上竖起或向后背的“独行客”强壮而凶猛,连棕熊和大灰狼见了都要退让三分的。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此行我们有幸见到一头,不过是在百八十米的安全距离范围内。遵从藏族牧民的告诫,我们与野牦牛不期而遇时既未主动挑斗(根本打不过它)也没转身逃跑(它会迅速追上你)。

那个大块头野牦牛停下脚步,怒目圆睁盯了我们好一会儿,我们也站在原地紧张地注视它,没做任何其他的动作。过了一会儿,也许是这个庞然大物确认我们对它并无恶意也未构成危胁,便迈开大步慢慢走向荒原深处。我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我们的运气真不错,还看到了两个野牦牛打架。发现远处有两个野牦牛近距离面对面站立着,我们立即停下车悄悄地观察。

两个大家伙怒目圆睁互相对视,慢慢靠近头对头顶起来,脚下尘土飞扬。过了一会儿,倒退分开,再靠近顶起来。没有吼叫,没有撕咬,没有其他部位的碰撞。

只有角对角、头顶头的持续角力。过了几个回合,其中一方甘拜下风,就转身离开。胜方站在原地平静目送,并没有追赶。我们看到的野牦牛打架比想象中的文明多了。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随后我们特意寻访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环保卫士纪念碑,向为保护藏羚羊壮烈牺牲的索南达杰等环保英烈默哀致敬。

他们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克服缺水、断粮、装备破损等重重困难,与穷凶极恶的盗猎分子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贡献了一切,直至宝贵的生命。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英烈们的精神激励了我们,藏羚羊等高原精灵们的可爱形象缓解了旅途的疲劳。那一天,我们是起早贪黑,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长驱八百六十多公里。跨跃了横空出世的万山之尊昆仑山,终于站立在青藏公路制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周边雪峰林立,奇怪的是与其说他们险俊,倒不如说柔和。雪峰之间是深不可测的沟壑,回首遥望是号称人类生存禁区、野生动物乐园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据测算,唐古拉山口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大连的六成左右。站在全世界最高的公路上我们一方面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开始领教了高原反应的厉害:后脑勺生疼,嘴唇发干,浑身无力,个个迈得都是一步三愰的醉汉步伐,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摔倒在地。


开始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看着周围的探险者都是洋相百出的醉鬼,岂不知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那个德性。人人都体会到了高原缺氧的滋味,冲天豪气不见了,高谈阔论者闭嘴了,大家都是心服口服,老老实实。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从唐古拉山口开始,我们采取紧急措施,司机勤换,放慢车速,互相提醒关照,二十点前如期进驻藏北重镇那曲。这里海跋4600多米,是全国唯一没长一棵树的县城。


在高原的夜色下那曲城显得那么昏暗、荒凉。被高原反应折磨许久的队员们看着那曲的恶劣气候和环境,心都凉了半截。大都是不吃不洗和衣倒在床上,万事不管了。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好在我和宣传部长两个人还能维持,硬着头皮去街头小歺馆吃了点饭。给大家带的两保暖壶的稀饭热汤无人问津。事先备好的抗高原反应的药,倒是争先恐后地悉数服下去了。


我心里不免有些耽心:进藏第一天尚且如此,往后的困难会接踵而来。此行要翻跃十座海跋五千米以上的高峰,进军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探险雅鲁藏布大峽谷,任重道远。结局如何,只有天知道啊!

 

再见了,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