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而活的人,習慣人踩人

根據人的五種需求,每個人都活在三個層次上。

第一個層次:為自己而活。

第二個層次:活給別人看

第三個層次:為實現自我價值而活。

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滿足的是最低級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這些人為了生存,沒有小情小調,也不會抑鬱,更不會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死亡隨時都在威脅著他們。他們最強烈的渴望就是生存下來,活下去。所以,他們整天都在為稻粱謀,為五斗米折腰,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殫精竭慮。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踩人。為了生存,他們自私自利,不擇手段。很多時候,他們不把別人踩下去,自己就爬不上來,活不下去。

如果你看過電影《1942》,一定會對此深有感觸。那些衣衫襤樓、飢腸轆轆、浩浩蕩蕩的逃荒人群就活在這個層次上。那裡面有搶劫殺人的、有出賣靈魂的,還有為了一頓飽飯將自己賣到妓院裡去的……・從中,你看不到一點人的尊嚴,只有不擇手段的求生,幾乎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活。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他們就無法活下來。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是會捨棄尊嚴的,因為要了尊嚴,很可能就丟了性命。

活在這個層次上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都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驅使,身體和心靈的全部能量都用在了滿足這些基本需求上。至於人際關係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遙不可及的奢望,統統都被迫放下了。比如,北京城中的“井底人”,就活在這個層次上。他們為了生存,只能放下面子,居住在城市的下水管道內,哪裡還會顧及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所以,對於饑民來說,你不要跟他們講道理,而要給予他們糧食;你不要跟他們講廉恥,而要給予他們棉衣。同樣,對於“井底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也不是“體面”,而是“白麵”。

一位研究鱷魚的美國博士說,鱷魚的一切行動無不出於兩個目的:一個是食物和性,一個是保護自身安全。同樣,由於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所以,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更多的動物性,其人性還沒有提煉,其人生還沒有展開,是可憐的、悲哀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當然,如果人的確是出於生理和安全需求而變得自私自利、不擇手段、人踩人,還可以理解。但一些人卻有很強的心理慣性,他們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之後,仍然會習慣性地停留在人踩人的層次上。這種人在物質上儘管很富有,但在心理和行為上仍然是一個饑民。比如,一些過去很窮的人發了財之後,儘管衣食無憂,卻依然以這種動物性的方式追求物質,他們已經習慣了人踩人,習慣了用人格去投資,用尊嚴去納稅。這種人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尊敬,反而會遭到譴責和唾奔。實際上,這裡所說的第一個層次上的人,更多地是指這部分人。

我們說,如果只有一瓶水,你自己喝,無可厚非。有了一桶水,你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喝,大家也說不出什麼。但是,你用動物性的方式霸佔了一水庫的水,自己喝不完,家人朋友也喝不完,你依然死死抱住一瓶水的心態不放,不給別人喝,甚至別人都快渴死了,你卻自私自利地在水庫中游泳、撒尿,那麼,這種人即使穿著漂亮的外衣,他的心理和行為依然是屬於動物性的,其人生也只能在第一個層次

對於這種人,有一個成語很貼切就是“衣冠禽獸”。他們穿得衣冠楚楚,卻不要人的尊嚴;他們坐著豪華轎車,卻沒有人格;他們在肉體上是個人,在心理和行為上卻是個獸。這種人為了自己停一輛車,可以堵住一小區的車;為了自己上一步臺階,可以把別人踩下十八層地獄;為了自己掙錢,可以在牛奶裡放三聚氰胺,在鴨蛋裡放蘇丹紅,用工業牛黃來燻中藥材......

所以,活在第一個層次上的人不一定是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蟄伏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即使有的人身居高位,既富有又顯赫,卻依然活在這個層次上。

這種人如果不努力進化,不拋棄自己動物性的心理慣性和行為方式,雖然他們過著上流的物質生活,始終也只是個下流坯子,永遠生活在人生的最底層,不是踩著別人,就是被別人踩。

歡迎你評點指正,喜歡就請轉發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