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農村有些地方把白事辦成了歌舞演唱會的現象?

刺楸

小夥子的家鄉,也有這種風俗習慣。我們這裡叫吹響。表演節目的一幫人叫響器班。不光有歌舞表演,也有戲曲,雜技,魔術,二人轉等節目。整個就是一場晚會,確切的應該說是一場追悼晚會。不過有些低俗罷了。小夥子的家人去世也免不了世俗,也會請響器班來吹響來做做追悼晚會!

吹響是一種文化,在古代不管是結婚還是死人都會有樂隊在前面吹吹打打的。不過都是單純的吹吹打打。放到現在,吹響已經和以前的性質大大不同了。節目也比以前豐富了很多。中間添加了很多跳舞,唱歌,二人轉,唱戲,雜技,魔術等才藝表演。之所以變成這樣和人們的文化需求有很大關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人們都不喜歡的話,它也沒有生存的市場。記憶裡這種現象在我們那裡是從90年代開始的。那時候因為農村沒有什麼文化活動,精神文化比較睏乏。不知道什麼時候白事興起了歌舞表演的節目。而且非常受人歡迎。


農村都有攀比之風,他家老人用了響器班,自己老人怎能不用。由此是愈演愈烈。最為瘋狂的時候是在2000左右。人們經濟條件普遍提升,白事也是越辦做大。有的家庭因為條件不錯。會選擇給老人風光大辦後事。會請兩個響器班唱對臺戲。贏的那一班會有額外的獎勵。搞得整個村子是無比熱鬧。人山人海的看吹響。有的響器班為了吸引人。甚至會在半夜大跳脫衣舞。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前幾年。國家禁止農村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這種現象才有所收斂。

對於農村正常吹響我並不排斥,但是對於大跳豔舞現象我是極力反對的。因為死者最大。作為家裡的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死後風風光光的走完最後一場。我覺得是每個晚輩都應該做的。人在世上走一回,雖然不能留什麼名,但是也不能悄無聲息的走了吧。有人說是低俗。可是什麼又算是高尚呢?

————賣柚子的小夥子!


賣柚子的小夥子

每個人的至親去世後,心裡都會承受巨大的痛苦,比如父母、愛人和子女,即使再堅強的人,表面很淡定,內心也是非常悲痛的,除非彼此沒有感情,對方的死毫不在乎。

那麼,在這種全家人都沉浸在親人去世的悲痛中時,那些請嗩吶團或歌舞團來演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這是一種炫耀與攀比的結果。

比如,在我們這裡,最初實行嗩吶團來演出時,主要是為了衝著哭靈,就是有專門的哭靈人,扮演著子女的身份,跪在死者棺材前,痛哭流涕地訴說著死者生前對子女的各種疼愛,甚至從十月懷胎開始說起,如泣如訴,極大地帶動了現場的悲傷氣氛,令在場的人無不感動得淚流滿面。

當然,他們在全程的演出中,所吹奏的曲子也都是以哀樂為主,比如《秦雪梅弔孝》、《大祭樁》等。基本沒有歡慶喜悅的曲目。

這種演出一是為了藉助於別人來表達子女對死者的悲痛與哀思,二是虛榮心作祟,力求把喪事辦的風風光光,在鄉鄰面前落下個好名聲。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喪事請嗩吶團,有的甚至請來了歌舞團來演出,不僅敲鑼打鼓,節目豐富多彩,且現場更是歡慶喜悅,就像是結婚似的。

以前的人請嗩吶團來演出,起碼還有藉助別人來表達哀思的成份,但現在的人請歌舞團來演出,已淪為純粹的好面子與虛榮心,只是為了場面的排場與風光,而再也沒有了其他的目的。

而且,這種現象極具攀比性,如果村裡有人這樣辦了,而他不這樣辦的話,就顯得很沒面子,只有請歌舞團來大肆演出一番,才能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對死者多麼孝順。

殊不知,如果死者有靈,見到自己死後,身邊的人竟如此敲鑼打鼓歌舞昇平,肯定會氣得吐血。

所以,親人去世,這是令人無比傷心悲痛的事情,儘快讓死者入土為安才是最重要的,而作為現在的青年一代,應該移風易俗,摒棄虛榮,破除這種低俗而無聊的喪葬習俗,一切從簡,低調行事,才是對死者最為恰當的處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