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采撷|凤冈:“1+N”机制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区县采撷|凤冈:“1+N”机制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加收入?2017年以来,凤冈立足实际,探索建立的通过建强村级班子、探索一村一品“N”条增收路子,使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2017年初,凤冈对87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了深入调研,掌握了各村的资金积累、外债状况、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的收益等情况,提出夯实村总支班子,助推“一村一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规划。凤冈县主要领导还带头帮扶后进村,通过深入调研,摸清了后进原因,帮助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凤冈在抓班子建设的过程中,对政治素质差、集体观念淡薄、思想保守、不求进取的后进班子坚决予以调整,着力增强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促使村级班子把精力放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已调整村干部7人,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同时,凤冈探索实施了村自查、镇清查、县督查“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建立起村班子情况、后备干部情况、问题矛盾情况3个台账,托清了村级班子运行、党员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经济活动、为民服务的底子。截至目前,已完成87个行政村的党务巡查工作,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00%,发现问题163个,整改率达98%,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信访突出、“三会一课”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凤冈探索1名县级领导加1个县直部门和1个乡镇整治工作组的“1+2”帮扶机制,狠抓后进班子整治工作,在全县倒排21个村作为整治对象,推行项目化管理,逐一分析后进原因,制定转化措施,半月一调度,一月一观摩。

结合精准扶贫、种养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特色产业开发、果品业开发、农家乐提升等新机遇,该县以“一村一品”的方式发挥各村优势,搭建创收平台,创新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了集体增收路径。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林场、山塘、土地等村级资产资源,开展资产运作,夯实了村集体增收基础,86个村居集体经济较2015年的基础总计增加500多万元。

村社共建也是凤冈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另一方式。据悉,崇新村探索出的“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实现村集体年积累120万元;新民村整合河流、两岸的田地资源,由村集体租给合作社运作,村集体年可增收1万元。

目前,87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达2300多万元,带动1.9万余人致富,实现户均年增收1800余元。

审核:冉世勇 赵应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