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拔这位团长,四野47军一年调离三任少将师长

开国少将黎原原名关俊彦,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解放军战将。1951年黎原所在的解放军47军入朝作战时,为了适应抗美援朝作战的需,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由黎原担任140师师长。但黎原刚刚由140师418团团长升任140师参谋长不久,为了给黎原挪出师长位置,47军在一年里调离了140师三任师长。当然,黎原也没让曹里怀、周赤萍失望。

黎原,1917年出生于河南息县,与中共很多将领一样毕业于黄埔军校,不过颇具传奇色彩的是,黎原所上的并非广州黄埔军校而是南京的黄埔军校,这一点在中共开国将领中是绝无仅有的。

1934年,中学毕业的黎原投笔从戎,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管学校第十一期,在校期间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巧合的是,军校期间黎原曾到汤恩伯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4师实习,参与了对湘西红军的围剿,对手就是他后来的上级359旅旅长王震,而黎原加入中共后的从军经历几乎与359旅相始终,其长期任职并担任军长的47军就是由359旅发展而来,359旅的前身正是黎原曾参与围剿的红六军团。

1937年8月军校毕业时,正逢抗日战争爆发,黎原进入国民党精锐部队、德械师87师任排长,随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因不满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战绩”和政治的腐败,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等人介绍,黎原脱离国军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同年成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并在中共建政后成为开国少将,黎原可以说是独一份。

为提拔这位团长,四野47军一年调离三任少将师长

来到延安后,黎原先进入抗大学习并担任军事教员,随后进入留守延安的八路军115师王震359旅任职,历任副营长、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参与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及保卫延安。1945年抗战胜利后,黎原随部队进军东北,历任吉林军区警卫团政委、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7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团长,参加了东北剿匪、三下江南、黑山阻击战、平津战役等。

1949年建国时,黎原任第四野战军47军140师418团团长。1951年2月,正在湘西负责剿匪的47军,奉命参加第二批志愿军入朝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对140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重点是选派黎原担任140师师长。

为提拔这位团长,四野47军一年调离三任少将师长

可是,黎原原本只是一个团长,刚刚才提拔为140师参谋长,更何况140师比黎原资历老的人还不少,直接提拔有些困难。

为了提拔黎原,挪出师长之位,47军军部自1949年10月老师长刘转连调离47军后,到1950年11月任命黎原为代理师长,前后一年的时间中,先后调离了三任师长。

1949年10月,时任140师师长刘转连调往地方部队,任江西赣西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55年,刘转连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授中将军衔,后官至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47军副参谋长刘子云继任140师师长,1950年1月刘子云升任47军参谋长。1955年,刘子云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主任授少将军衔,后官至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继任师长的蒋克诚,不到半年就转任47军副参谋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后官至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紧接着,140师419团团长陈福章接任师长,但是还没等他去上任,就接到了调任第一海军学校第一分校校长的调令。1955年陈福章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后官至海军威海基地司令员。

就这样,经过多次调离其他老资格干部,1950年11月黎原出任140师副师长代理师长,时年34岁。

为提拔这位团长,四野47军一年调离三任少将师长

在出国前,为了便于黎原在全师开展工作,曹里怀和周赤萍再次对140师干部班子进行调整,将一些资历比黎原老的干部调离,如师政委调任军政治部主任,140师的新任师级干部,如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全部由师下辖的三个团的年轻主官充任。

为了提拔一名干部,上级领导单位如此大动干戈,实属罕见。对此,黎原后来感慨地说:“从这次调整中可以看出组织上对我的重视、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只有努力做好工作,才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期望。”曹里怀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可能也源于对黎原的了解与信任,两人长期在359旅任职,黎原担任吉林军区警卫团政委时曹里怀是军区司令员,黎原担任独立三师团长时曹里怀担任独立三师师长,当曹里怀回到47军担任军长时,黎原为418团团长。

黎原率部入朝后,果然没有辜负曹里怀的信任,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临津江防御战和西海岸防御战,直接与美国陆军王牌第一骑兵师对阵。后来,由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写道:“美国第一军所付出的代价远比预料的要多,特别是骑兵第一师损失更大。这里的中国军队和其他正面不同,拼命地死守阵地。”这里的中国军队就是黎原的47军140师。

志愿军入朝作战近30个军,师长近百个,140师在朝鲜一举成名,黎原名声在外,就连志愿军第二司令员杨得志都曾经在大会上号召“我们各级指挥员都要向他(黎原)学习”。

黎原率领140师在朝鲜度过了三年零五个月,于1954年9月回国,先驻防广东雷州半岛,后移防湖南衡阳。次年7月,黎原升任4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9月授大校军衔。1960年,黎原升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5年,黎原回到47军担任军长。文革中,黎原以47军军长兼任湖南省革委会主任,此时华国锋也在湖南任职,与黎原有交集,这段经历埋下了文革后黎原被投闲散置的命运。

为提拔这位团长,四野47军一年调离三任少将师长

1970年,47军移防陕西临潼。1975年,黎原升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跻身副大军区级。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后,黎原转任基建工程兵指挥部副主任,1981年落选中共十二大代表。黎原在个人回忆录中猜测,落选的原因之一在于华国锋,一些同僚“利用我和华国锋同志在文革中的工作关系以及我1976年写过一篇宣传华国锋同志的文章借题发挥。一是说我吹捧华国锋,有政治问题”,华国锋也正是在这一年不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1983年,基建工程兵撤销,黎原被挂起,只能专心搞白石桥干管处老年大学、黄埔同学会的工作。2008年,黎原在北京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