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河上“五和眾聯”自治模式,全國首創

端午小長假前兩天,河上鎮眾聯村的18名評議員現場走訪了全村700多戶家庭,指出了各家的扣分項,整改期限為五日。“回頭看”後將陸續統計第二季度的家庭積分。再過幾天,第二季度各家得分將在村口公開欄和村網絡平臺上進行公佈。

這種新型的鄉村治理模式,在眾聯村有個特別的名字——“五和眾聯”,全國首創。

“五和眾聯”村民通則,是眾聯村黨委積極著眼於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模式,設置了“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村莊、和德大愛”五大內容,包含10條村民通則、30條加分目錄、20條扣分目錄,內容涵蓋村民素質提升、志願公益服務、慈善救助、子女教育、鄉賢參與、環境整治等,通過積分量化年底統計總分,最終評出村裡的五個“十佳”:十佳家庭、十佳鄰里、十佳婆媳、十佳黨員、十佳村民,並給予獎勵。在這種“自治模式”的帶動下,眾聯村的鄉風民風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對這份村級徵信檔案

村民們態度一致:重視

4月7日,眾聯村亮出了“五和眾聯”村民通則以來的首張成績單,各家的家庭積分榜張貼到各自然村的公告牌上後,立即引來了眾多村民“圍觀”,大家都在查比第一季度自家的“成績單”。

“第一季度我們家扣了3分,是怎麼扣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朱成華是第一個“跳”出來的,他找到村委會要求公佈扣分“說法”。

在眾聯村村委辦公室裡,工作人員核對賬本後,朱華成發現自家存在房前屋後有堆積物,垃圾分類也做得不好,廚餘垃圾混在其他垃圾裡、雞鴨散養在弄堂裡等三個扣分事項,當場心服口服的朱華成表示,回去就立馬整改,爭取二季度不扣分。

“有人要討說法,我們挺高興的,這說明大家都很看重積分,有助於改掉村民的陋習。”眾聯村村主任馬永江說,“五和眾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第二季度評議小組現場走訪時便指出了扣分項,並給各家5日整改期限,“回頭看”仍然不整改的直接扣分,不過將在第二季度的成績單中增加一欄:加分項和扣分項,所有的積分都要經得起村民的質疑。

第二季度,評議員在走訪時發現,朱家房前屋後的堆積物清理掉了,廚餘垃圾也與其他垃圾分類了。

現在的眾聯村,家家戶戶都對每季度一次的 “考核積分”十分關注。因為,這相當於給每家每戶建立了一份村級徵信檔案。

按村支書俞偉達的設想,以後宅基地申請、銀行貸款擔保、困難戶確認,村裡鎮上所有獎勵,都會和家庭積分掛鉤。所以村民們特別看重這份村級徵信檔案。

這不,今年眾聯村被鎮裡定為垃圾分類智能提升試點村,家家戶戶門口多了一個二維碼。“以前村民們扔垃圾就像‘投籃’,有的扔進有的扔外面,但自從積分量化後,大家都自覺將垃圾分類進行投放,這項工作開展得就相對順利多了。”馬永江說。

至此,眾聯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體系漸漸形成。

2300餘名村民

追求同一個目標:美德

積分管理實施半年來,對村民的實際影響力有多大?

鄉風民風都有了大變化。有志願者表示:“剛開始實施時,我們在村裡收集好人好事,挨家挨戶問過去收穫也不算大。如今大家大大方方,有一說一。”從羞於聲張到樂於公示,美德慢慢在村莊中成了陽光下眾人追求的方向。

與此同時,村中志願者不斷增加。馬永江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宵節村裡搞了一次“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公益活動,當時村民的參與度非常高,尤其是很多學生都來參加。湯圓煮好後,家長帶著孩子們到各自然村的老年活動室去送湯圓,一名小女孩將第一碗湯圓端給了村裡的老人,第二碗端給自己的爺爺,兩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閒談中便拉近了感情。

端午小長假期間,眾聯村又組織了一次包粽子比賽,婆婆們將包粽子的手藝傳承給下一輩。

眾聯村由泉水、聯合、眾利、塘村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700餘戶家庭共2300餘名村民,大家在路上碰到都不一定認識。但在一次次志願服務中,村民彼此間有了進一步瞭解,村民關係更和諧,形成了人人追求美德的氛圍,共同建設美麗幸福村莊正落實在行動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既要傳承農耕文明中的優秀傳統,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又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

2016年12月,全國首創的村民通則“五和眾聯”出爐,河上眾聯村掀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鄉村自治變革。這部介於村規民約與國家法律之間的村民通則,從村民、家庭、鄰里、村莊、社會五個方面對鄰里間的小矛盾、小糾紛等通過積分制來約束,培養“善、美、睦、諧、德”的新時代村民,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五和眾聯”實施半年來,眾聯村的鄉風鄉貌都發生了大變樣。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關注眾聯村的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