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面積人口資源都不差,為什麼經濟發展不起來?


國際政治上有一種理論,完全可以根據一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判斷這個國家將來的命運和經濟發展等各種情況,這種理論就是地緣政治學說。

烏克蘭之所以現在政治動盪經濟發展不起來,跟它的所處的位置有非常大的關係。

烏克蘭最大的問題就是它被夾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當然,俄羅斯也是屬於歐洲大陸的,俄羅斯人也自認為他們自己是歐洲人,但歐洲人從來不把俄羅斯當作歐洲看。同時俄羅斯把烏克蘭當成是它們俄羅斯的一部分,不容許它加入北約或者北約。

夾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烏克蘭,國內的民眾也就分成了兩派,一派親西方希望國家加入歐盟,另一派親東方希望國家加入俄羅斯。於是每當新總統上臺的時候,國內就會出現政治危機,無論新總統的政策是親西方還是親俄羅斯,都會遭到強烈的反對。

雖然烏克蘭有歐洲糧倉的稱號,在蘇聯時期留下了非常雄厚的工業基礎,氣候也非常好,但是經濟就是發展不起來,人才流失嚴重。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動盪,而造成政治動盪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不好,夾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


局勢君

確實如此,烏克蘭在歐洲,無論國土面積,資源,還是人口,都是堪當大國的。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就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經濟體。

而且在蘇聯解體的時候,烏克蘭分到的遺產,那也是巨量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先進的軍工業……

甚至核武器都分了1000多枚,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連美國和俄羅斯都害怕。

可以說,烏克蘭無論先天條件,60萬國土,5000萬人口。還是後天的繼承,都是歐洲屈指可數的大國。那麼為何這麼好的條件,烏克蘭發展不起來呢?

第一,目光短淺。從烏克蘭的格局來看,這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國家。不懂得當今世界的叢林本質。

只有強大了,或者說有威懾力,才能保障安全。因此,烏克蘭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住1000多枚核武器,首先保障自己核大國的安全地位。

然後再穩定國內,發展經濟,利用資源優勢,著力發展軍事工業,而且其還有很雄厚的農業基礎。因此發展起來一點不難。

但是可惜的是,烏克蘭為了蠅頭小利,俄羅斯的空頭支票,就放棄了打狗棍,銷燬核武器。從此再無安寧。還談何發展。

所以首先是政府的目光短淺,使得本來有大國潛質的烏克蘭,逐步一蹶不振。

第二,位置不行。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和英法德兩大勢力之間,是最激烈的爭奪對象。

而在沒有核武器傍身的情況下,自然西方和俄羅斯可以為所欲為。各自在烏克蘭支持代理人,進行爭奪。

因此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羅斯,西部地區親西方。兩派從獨立後開始,就一直爭鬥不休。內部紛爭不止,這樣的環境怎麼發展。

烏克蘭經常的情況是,親俄派上臺,就倒向俄羅斯,打擊親西方勢力。而親西方勢力上臺,就倒向西方,打擊俄羅斯。無休無止。

最終使得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和西方戰略博弈的受害者,棋子。這樣的情況能發展起來才怪。

第三,政治家的責任。烏克蘭的政治家從來不為烏克蘭,只為了選票。因此,其從獨立後的政治家一個比一個短見。

本來以烏克蘭的位置,最應該保持中立,或者長期跟隨一方,這樣才能保持穩定,才能背靠大樹發展。

但是政客們今天親俄,明天親西。使得烏克蘭自己讓自己成為爭奪的焦點。一旦戰略博弈不平衡,肯定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所以啊,烏克蘭發展不起來,還是自己不自量力,而且現在一條道走到黑,不死才怪,能發展才怪!


歷史真相背後

烏克蘭在前蘇聯時期軍事工業世界一流。烏克蘭是蘇聯重要兵工廠,是蘇聯軍事工業的重要基地。烏克蘭軍事工業佔原蘇聯國防潛力的30%。在烏克蘭的投資、資源分配都很大,烏克蘭許多企業和科研機構與國防工業有關,主要集中在機器製造業、冶金、燃料動力業及高技術部門,原蘇聯軍事工業所需要的火箭裝置、宇航裝置、軍用艦船、飛機和導彈等軍工產品都是在烏克蘭製造。

  當時烏克蘭號稱世界上第6大戰略導彈生產國。其擁有兩座主要的洲際導彈生產廠,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導彈生產廠家之一。前蘇聯62%的地對空導彈,42%的戰略導彈由該廠獨立生產或與其它軍工企業合作生產。該廠主要生產可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的SS-18型戰略導彈,同時還生產SS-24型導彈,其改進型SS-25為鐵路車廂式導彈。其外表與普通貨車車廂一模一樣,可沿鐵路線任意機動,能避開間諜衛星的跟蹤偵察。

“南方機械製造廠”的宇航技術也很先進。原蘇聯第一顆通訊衛星所用的運載火箭就是烏克蘭生產的。而且其研製的現代化的“旋風”和“極點”型運載火箭能將數噸重的物體送上宇宙軌道。烏克蘭研製的巨型運輸機“安-124魯斯蘭”將能從萬米高空把宇航器發射至太空的任何預定點。 烏克蘭建造軍事艦船的能力很強。原蘇聯6個建造大型水面艦只的造船廠,有3個位於烏克蘭黑海沿岸。位於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製造航空母艦的造船廠。俄軍最大的67000噸級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就是該廠建造的。而另一艘排水量更大的巨型航空母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該廠裝配期間,因蘇聯解體及經費不足而停止建造。最後當廢鐵賣給我們。

蘇聯以解體留給烏克蘭都是軍工產業,慢慢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本來可以烏克蘭可以賣點軍火掙點外快,但是西方對中國武器封鎖,烏克蘭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這個最大買家而不敢賣,實在是憋不住了也只敢偷偷摸摸賣給中國落後或將要淘汰產品。雖然烏克蘭土地肥沃,但是礦產資源貧乏,做飯天然氣還要向俄羅斯進口。可想而知國內經濟發展起來非常困難。現在烏克蘭只能在西方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夾縫中求生存。


無敵才是王道

總的來說,烏克蘭的發展基礎確實不錯,但經濟真的是沒有搞起來,而且國家混亂,面臨四分五裂的危險局面。主要原因是自己沒主見,缺乏有韜略有遠見有本事的政治家,聽信了別人的花言巧語,被忽悠懵了,還銷燬賴以討價還價的核武器。就這樣,把好端端的國家弄的一貪如洗!

烏克蘭在蘇聯時期,各方面條件都是不錯的,稍遜色於俄羅斯。蘇聯在烏克蘭建了許多重要軍事設施,尤其是軍事工業、重工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工業國家。烏克蘭東部有廣袤的平原和一望無際的肥沃黑土地,因此農業十分發達,農產品很豐富,在這個方面比俄羅斯還好。資源也非常豐富,特別是煤礦、鐵礦、錳礦等的儲量,都位於世界前列。還有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5000多萬人口。蘇聯解體時還繼承了龐大的軍隊,分得了1200多枚的核武器,成為世界第三大擁核國。

應該說這樣的條件,使烏克蘭完全有了崛起成為法國一樣強國的基礎。正因為這樣,在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多次留烏克蘭不要離開俄羅斯,卻遭到拒絕,想自己好日子。可是,讓人失望的是,烏克蘭並沒有利用好這些優越條件,把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本是世界第三擁核大國,一般沒人敢輕易欺負的,但是因為輕信了美國等國的花言巧語和忽悠,為了換取經濟利益,直接把自己的核武器和高端的軍事裝備銷燬了。最後美國和俄羅斯等許諾的都沒有兌現,也沒人管。賴以挺直腰桿子生存的核武器已經沒了,自此不僅與世界大國無緣,而且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

到了這時,烏克蘭已經亂了方寸,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弄得美國和俄羅斯都不高興,漸漸使自己淪落為美國牽制俄羅斯的一個棋子。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玩兒,這不是找死嗎?而烏克蘭的政客們還在辯論爭吵,而這種辯論爭吵從獨立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了。這樣國家安能不亂,又談何發展!

國家不安穩,經濟大倒退,烏克蘭的人均GDP連俄羅斯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又怎能跟歐洲國家相比,成了歐洲最窮困的國家之一。本來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領土完整,民族團結,生活安穩,非要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走鋼絲,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目前,日子難過、克里米亞丟失,更嚴重的是,整個東部地區都不安定,許多勢力正在沉渣泛起,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要求獨立的呼聲很高。在俄羅斯的操縱下,不少地方武裝,與烏克蘭現政府對著幹,想擺脫烏克蘭的控制,或獨立建國,或重回俄羅斯。整個國家不單是受窮的問題,還面臨四分五裂,處在有可能被肢解的險境。


下午歷史茶

烏克蘭原本有一手好牌,但是卻打的稀爛,最後淪為“失敗國家”。1991年8月,烏克蘭脫離蘇聯,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在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俄羅斯在法律上繼承了蘇聯的國際地位,但是蘇聯的遺產,並不是俄羅斯獨享,而是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共同分配。當然了,俄羅斯繼承了絕大多數蘇聯的遺產,可是烏克蘭也拿了不少好東西。即便烏克蘭繼承的遺產不如俄羅斯多,但也足以讓烏克蘭擁有成為強國的資本。

在國際地位方面,烏克蘭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是在聯合國成立後,蘇聯拿到了3個席位,即蘇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就意味著,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之前,就有國際話語權,而且在蘇聯內部,也擁有較高的地位。烏克蘭曾經是蘇聯的糧倉,同時也是蘇聯的重工業基地,是名副其實的蘇聯經濟中心地帶,這使得烏克蘭成為蘇聯的核心國家之一,僅次於俄羅斯。如果把蘇聯當做一個大家庭,俄羅斯將是裡面的老大,烏克蘭就是老二。因此,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就成為西方拉攏的對象,而且俄羅斯也非常重視烏克蘭,一時間烏克蘭變得炙手可熱,成為當時國際世界上的明星。

在軍事方面,烏克蘭原本就是蘇聯的中心地帶,繼承了蘇聯部分軍事遺產,其中包括核武器,也有航空母艦,而且還能自主製造尖端武器。因此,烏克蘭剛獨立,就成為了軍事強國,這也使得烏克蘭在歐洲擁有了較大的話語權。在經濟方面,烏克蘭雖然比不上西方國家,但是在蘇聯內部,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經濟強國,同時也是人口大國,人口素質也比較高,這些人力資源和固有的工業基礎,也為烏克蘭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假如烏克蘭人能夠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努力發展經濟,成為歐洲富裕國家也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問題在於,烏克蘭人走錯了關鍵一步,那就是在國際關係方面,烏克蘭人選擇了向美國一邊倒。準確的說,是選擇了向北約一邊倒,而且謀求加入北約,成為北約的一份子。烏克蘭人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對於俄羅斯人很恐懼,也很不信任,尤其是烏克蘭的政治精英群體,認為烏克蘭必須脫離俄羅斯的掌控,取得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那麼如何脫離俄羅斯的掌控?如何取得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烏克蘭的上層精英認為,只有美國人能夠幫忙實現這個目標。

這樣一來,烏克蘭就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和俄羅斯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但很快就翻臉了,俄羅斯和美國又進入對峙的狀態。因此,俄羅斯需要確保自己的邊界安全,不想再讓二戰的歷史重演,依然將重點防禦目標放在了歐洲。不同之處在於,當年蘇聯人防的是法西斯德國,今天的俄羅斯人防的是北約。但是,烏克蘭恰恰選擇向北約靠攏,這就相當於把北約引到了家門口,如果戰爭爆發,北約軍隊將直抵莫斯科,這對於俄羅斯的核心地帶產生了致命的威脅。再者就是,烏克蘭的東部地區,屬於親俄羅斯的地帶,如果烏克蘭鐵了心投靠美國,這部分人將首先站出來反對,這就為烏克蘭內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俄羅斯人也很明白烏克蘭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東部地區向著俄羅斯,因此俄羅斯人也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一定會干涉烏克蘭的內部問題。

最終的結果,對於烏克蘭來說是非常悲催的。烏克蘭既無法加入北約,又和俄羅斯鬧彆扭,內部也不穩定。這樣的處境,還怎麼發展經濟呢?烏克蘭最佳的策略,就是在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比如說芬蘭就搞了這個模式,最後芬蘭與俄羅斯處的非常好,芬蘭也抓住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機遇,成為了發達國家。烏克蘭很明顯是選擇了最壞的策略,選擇投向北約,但是北約不是傻子,北約也不想惹惱俄羅斯,如果把烏克蘭拉進來,那麼北約和歐盟就都永無寧日了。因此,北約和烏克蘭的關係,就很尷尬,北約既不能接納烏克蘭,也不能全力支持烏克蘭,只能任由烏克蘭自生自滅。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就成為了大麻煩,不可能放手不管,尤其是烏克蘭東部地區,這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總的來看,在蘇聯解體後,如果美俄關係越來越好,烏克蘭選擇投向北約,那就是上策。可是美俄關係很糟糕,對於烏克蘭來說,最佳的策略就是採取芬蘭模式,選擇左右逢源,即便不能創造最優的環境,但至少烏克蘭內部是穩定的,實現經濟增長,然後吃飽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烏克蘭的中策,就是投向俄羅斯,雖然無法實現完全的獨立自主,但得到個穩定的發展時機,也是大概率事件。烏克蘭的下策,就是選擇徹底投向北約,如此一來,內部首先就亂了,在外部也和俄羅斯徹底鬧翻,北約也無法接納烏克蘭,陷入最糟糕的處境。可惜的是,烏克蘭人恰恰選擇了最糟糕的那條路,最後淪為“失敗國家”,也就不奇怪了。


圖維坦

剛從烏克蘭出差回來,簡單談下看法吧。

每個到烏克蘭的中國人都會感嘆烏克蘭的自然稟賦——廣袤的肥沃的黑土地、水量巨大一望無際的第聶伯河、宜人的氣候,同時也會驚歎於其良好的工業底子——航空、航天、軍工、發動機、重型機械、化工、採礦等各種工業門類齊全,技術積累十分雄厚,在蘇聯時代既是糧倉,也是工業重鎮和財稅大戶。但是,獨立以來,烏克蘭迅速淪落為純農業+服務業的國家,工業和技術基礎萎縮殆盡,國家持續動盪。雖然城市市民生活還過得去,但是每個人都對前途不抱太大希望。

造成經濟發展滯後的根源有兩個,一個是政府勾結寡頭,正常的經商根本毫無存活之道。一個沒有背景的企業,要麼投效寡頭,成為寡頭的附庸,要麼就得向各種大大小小的地方和中央官員交保護費。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兒子,號稱“10%先生”,意思就是,烏克蘭所有的生意,都得向他行賄10%,才有得做。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因為被小亞努科維奇壓榨的太狠,乾脆把公司關了,全部航線停運。直到亞努科維奇倒臺才恢復運營。

還有一個是人太懶散。年輕人普遍好高騖遠,缺乏勤勞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各種幻想一夜暴富,卻又不肯吃苦耐勞去學習真本事。很多人寧可去做攝影模特或特殊職業,吃青春飯,也不肯踏踏實實地讀書和創業。


萊茵的黃金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工業門類齊全,農業以"前蘇聯的糧倉"著稱,是蘇聯解體後,國土面積最大,發展優勢最好的國家。自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陷入親西方和親俄黨派之爭,先後有數位不同政治傾向的總統上臺,後均以黨派鬥爭下野或尋求政治避難,靠近俄羅斯邊境的數個工業州分離主義勢力挑動戰火頻仍;當前烏克蘭國內正呈現最終倒向西方的趨勢,但是烏俄邊境戰事不斷,能否遏止克里米亞被肢解的多米諾現象漫延到其它州,是政府極為頭疼的問題,只要俄羅斯不斷策動烏俄邊境數個州反叛勢力,烏克蘭國家安全就無法保證,國將不國,何談發展經濟?!


沁著微風

烏克蘭雖然稟賦不錯,但經濟發展一直沒有起色。箇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烏克蘭的產業畸形。烏克蘭原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本身就是重視重工業而忽視輕工業。這一特徵在烏克蘭表現得更為明顯:烏克蘭的產業以重工業特別是軍工企業為主,蘇聯解體後,很多工廠、企業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不良的國際環境。烏克蘭位於歐盟與俄羅斯之間,歐俄幾乎是水火不相容的關係。如果烏克蘭能夠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這是對烏克蘭最有利的。但事實上,獨立後的烏克蘭時而倒向俄羅斯而被西方國家制裁和干預,時而倒向西方而受到俄羅斯的抵制和打壓。在這種拉鋸戰中烏克蘭根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發展。

第三,烏克蘭內部的分裂。在烏克蘭東部各州俄羅斯民族佔優勢,他們與俄羅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烏克蘭的西部各州則與歐洲的關係密切,加入歐盟是其重要目標。這樣整個國家就一直處於東西部矛盾所引發的動盪之中。



第四,不負責任的烏克蘭政客。自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國有企業迅速私有化,與俄羅斯相似: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一批“寡頭”,他們全面控制了烏克蘭的政治、經濟、金融等各個方面,致使許多國家政策的目標不是為了整個國家而是為部分利益集團服務。

總之,是國內外綜合因素造就了當前烏克蘭的欠發達局面。


姜運倉

烏克蘭國土面積60萬平方公里,人口4500萬人,而2017年GDP只有1040億美元(人均GDP只有2311美元)排在了蘇丹、科威特、摩洛哥之後,位列60名。作為歐洲國家的烏克蘭,經濟發展水平連一個非洲都不如,我們不禁想知道這些年烏克蘭經歷了什麼?

第一,地緣關係帶來的政局動盪,不利於經濟發展。

烏克蘭地處俄羅斯和歐盟之間,俄烏兩國有著300多年的結盟時期,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才和俄羅斯分離,但俄羅斯一直視烏克蘭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和歐盟為了拉攏烏克蘭,在烏克蘭國內支持不同的勢力。現在的烏克蘭政府是西部的親美勢力建立的政府,他們一心想加入歐盟,但是鑑於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歐盟現在也不可能接納烏克蘭,以致於導致烏克蘭國內局勢動盪。

由於克里米亞問題,西方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使烏克蘭的處境更加堪憂。經濟發展需要穩定的國內環境,國內動盪不安的烏克蘭怎麼能夠安心發展經濟呢!

烏克蘭為俄羅斯製造的航母

第二,烏克蘭繼承蘇聯的工業體系,經濟結構畸形發展。

烏克蘭是蘇聯佈局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的重點區域,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時期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忽視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業,以致於發展嚴重滯後,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當然,歷史上形成的這種局面短期內不容易改變,以致於現在的烏克蘭仍靠出口軍事和重工業產品為主,而輕工業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

第三,烏克蘭為了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而改革,但改革成效甚微。

烏克蘭也深刻認識到自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試圖通過經濟改革,促進經濟轉型發展,但是改革進行了這麼多年,未看到明顯的成效,反而讓人看到經濟的萎靡不振。

綜上,以烏克蘭的國土條件、人口規模、資源稟賦,發展成為一箇中等發達國家完全不是問題。但是目前烏克蘭的政局不穩是發展經濟的最大障礙,作為政客上臺的領導人,他們的目的不是一心發展經濟,而是如何去掌控國家,如何去加入歐盟,企圖依靠歐美的援助來實現自己的美夢。烏克蘭投向歐盟,這絕對是錯誤的選擇,因為他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地位,作為與俄羅斯有著300年生活經驗的烏克蘭,他應該知道俄羅斯的秉性。


銘蘇先生

離著俄雜他爹那麼近,會讓你發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