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頭條」習近平總書記的詩詞情緣

「工会头条」习近平总书记的诗词情缘

詩者,天地之心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在講話中引用古詩詞,獨具個性的語言風格,引起廣泛關注。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資源的兼收幷蓄,是“習語”的魅力之源。他在講話時引用中國古典詩詞順手拈來、恰到好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習近平總書記的詩詞情緣。

習近平引用的部分古典詩詞

1.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出處】元代王冕《墨梅》

【釋義】稱讚梅花的高風亮節。

2.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最後,我引用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聞雞起舞,登高望遠,擼起袖子加油幹,繼續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進發,繼續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發,繼續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進發,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書寫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2017年1月26日,習近平在二〇一七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出處】北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釋義】從不畏懼層層浮雲矇蔽遠眺的視野,是因為我們已經站在最高處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戰國屈原《離騷》

【釋義】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將百折不撓地去追求和探索。

4.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廣大青年要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出處】南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釋義】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畢竟還是不夠的。想做出一番成績,一定要重視實踐。

5.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詩經·大雅·蕩》

【釋義】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終。

6.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代鄭板橋長期在河南範縣、山東濰縣擔任知縣,其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千古流傳。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

【出處】清代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釋義】此詩巧妙地以竹聲作引,託物取喻,寄寓了作者對百姓深厚的情感。

7.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用這句中國古詩來形容中巴關係再貼切不過了。中國和巴西遠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沒能阻止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進程。

——2014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弘揚傳統友好 共譜合作新篇》的演講

【出處】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釋義】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感覺像近鄰一樣。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醜,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瞭,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出處】唐代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釋義】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9.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出處】清代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釋義】表現了以國事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的高貴品質。

10

. 長風破浪會有時。

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的講話

【出處】唐代李白《行路難》

【釋義】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將有一天會掛上雲帆,到達理想的彼岸。

習近平論詩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遊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於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後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古詩源》收集的反映遠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戰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愛情生活的《關雎》,探索宇宙奧秘的《天問》,反映遊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頌女性英姿的《木蘭詩》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

習近平的詩作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繫……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一九九〇年七月十五日

(原載一九九〇年七月十六日《福州晚報》)

軍民情·七律

祝賀“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會議”在榕召開

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

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

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一九九一年一月九日

(原載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三日《福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