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在淄博,有一輛全國最慢的綠皮火車,全程184公里,票價只有11塊5毛錢,那站與站之間呢,才1塊錢。由淄博到泰山,沿途停靠24個站,經過22個隧道,大小橋樑和涵洞58座,列車需要運行5小時49分,平均時速才32公里

,非常的慢,慢到你能看到樹枝上的野果,和田間勞作的村民。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這就是7053次列車。列車1974年開通,原本只是鐵路職工的通行車,後來為了方便沿途山民們出行開始對外售票。其全程184公里,途徑山裡20多個車站,最便宜的票價只要一塊錢,還可以先上車再補票,人們也叫它公交火車。

到2000年左右,村村通了公路,坐車的人就少了,車廂也從12節減到8節又減到5節,火車一度面臨停運。

我國上世紀50到90年代的火車,外觀大多都是綠色的,所以被稱為“綠皮車”。綠皮車裡,夏天吹風扇,冬天燒鍋爐,報站靠人工。7053次列車,1974年開通,穿越泰山山脈,總共4節車廂,從淄博到泰山,單程運行時間需要近6小時,平均時速只有30公里。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以前,這輛列車只是鐵路職工的通勤車,後來為了方便淄博、泰山沿途村民出行,開始對外售票。全程184公里,停靠23個站,平均十幾公里就有一站,方便沿途幾十個村的村民就近上車,是村民們出山、進山唯一的交通工具,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莊戶列車”。

全程票價11塊5毛錢,最便宜的票只需一塊錢,比市裡的公交車還便宜。便宜的票價,方便的行程,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列車員看到最多的乘客就是山民,乘坐下午的火車從山裡把桃、杏等水果運出來,第二天早上再回家。他們整日往返於這條線上,用勞動改善著生活。

得實惠的同時,山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轉變,開始走出大山,走進城市。這一點,淄川區太河鎮北牟村的康成德感受最深,7053次小火車給他家送出了3個大學生,兩個兒子一個姑娘在小火車的陪伴下先後走出深山,一路求學。姑娘成為白衣天使,兩個兒子則在各自的單位走上管理層。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心中有路天地寬,像康成德家孩子這樣,越來越多的山村新一代村民,登上小火車或求學、或打工,7053次小火車成為年輕一代村民開拓眼界、增長本領的一條“大路”。

走出深山的年輕人漸漸在城裡扎住了腳,成家立業。山裡的老人開始依託小火車過起了工作日住城裡幫子女照看孩子料理家務、週末回鄉下老家的生活。來來回回就這麼些人,時間長了,跑車的、坐車的,慢慢熟絡起來,成了“老朋友”。

醉人美景入眼來

車站經濟火起來

乘7053次綠皮小火車,經桐古站下車,南行13公里,即是潭溪山旅遊風景區。當天,採訪團一行登上玻璃棧橋,從107米的高度俯瞰。潭溪山只是美景之一角,其實,列車沿線遍佈美景,一些原本默默無名的景點,在眾多驢友的口口相傳中也有了朗朗上口的名諱:青龍上、二郎山……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綠皮車沿線美景中,齊文化已成為一種無法割捨的載體。淄川區文化旅遊和新聞出版局局長唐加福當起了臨時導遊:“我們這裡不但風光旖旎,文化底蘊也非常豐厚。從玻璃棧橋北行40分鐘,有一處齊長城延線的屯兵營,歷經幾千年的風霜雨雪。”齊長城在淄川境內全長50公里,位於太河鎮城子村、劈山、馬鞍山一帶,沿途共經過2個鎮15個村。近幾年被中央、省市級媒體大量報道,逐漸被外界熟知。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伴隨著醉入眼簾的美景,便宜方便的小火車深得驢友青睞,市民於愛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媒體行當日,她又登上了小火車,準備從口頭乘降所下車,登馬鞍山。65歲的於愛玲退休後,每週三乘小火車與同伴一起外出遊玩。“高鐵速度很快,風景一下子就閃過去了,這個完全可以盯著看,坐火車的享受,只有在這個車上才能體現出來。”7053次列車每年近40萬的旅客中,60%以上是遊客,“莊戶列車”變成了“驢友專列”。

由於交通不便,北牟村民大多是靠種地吃飯,“慢旅遊”讓村民意外獲得了另一條創收途徑——在車站擺小攤。“生意好得出奇!”63歲的韓其霞回憶起第一次擺攤的情景,還是有些不相信,“蔬菜、小米,散養的笨雞、山雞蛋,什麼都是寶貝!”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每天計算著綠皮車快來的時候,附近的村民就推著車、挑著擔來到車站旁擺攤賣貨,這幾年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小市場。就這樣,農產品再也不用出山賣,家門口就可以賺到錢。這些車來集聚、車走散市的“跳蚤市場”,被當地老百姓形象地比喻為形成了“車站經濟”。

成就鄉村旅遊扶貧

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列車經由的山區,大都是淄博市的水源保護區,被禁止開發工業生產,比較貧困,同時也因原生態風光保存完好,成為傳統古村落。淄博市10個重點貧困村中,有7個村都在這趟車的沿線上,市裡乾脆依託這趟列車,給貧困村制訂了旅遊扶貧線路。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要我說,小火車既是慢車,更是我們的致富快車。”淄川區太河鎮北牟村書記王士滿一個勁地誇讚,“以前都是村民扛著糧食坐小火車到城裡賣,村裡的特產地瓜也就賣兩三毛錢一斤。現在乘小火車來玩的人上門買,價格還高,每斤賣到一塊五。”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我們村也有綠皮車,還有一輛小火車。”太河鎮西石村書記張學寶也打開了話匣子。村裡在“特”字上下功夫,打造“一靜一動”:購買7節退役的綠皮火車,投資210萬元建起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西石驛站項目——此謂“靜”;成立淄博水鄉西石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全體村民參股,主要項目為觀光小火車——此謂“動”。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太河鎮湧泉村作為央視熱播劇《馬向陽下鄉記》拍攝地,早已名聲在外。村書記于波說:“湧泉劈山齊長城是千里齊長城至今保留最完好的一段,依託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和人文歷史遺存,村裡發展孟姜女文化產業、休閒旅遊度假、綠色健康食品研製生產。”村裡有了一個長遠的發展脈胳。

通過發展鄉村遊,沿線貧困村都摘掉了“窮帽子”。7053次小火車,成為串聯淄博南部山區的“金項鍊”。它的運行成本遠遠超出客票收入,是濟南鐵路局目前票價最低的列車,開通40多年票價沒漲過。

旁邊的動車組列車一趟趟呼嘯而過,貨運列車或停或行在一旁,唯有小火車與沿線山水,彷彿不受時光沖刷。它承載著幾代鐵路人的情愫,猶如窖藏老酒,從時光深處走來,愈見香濃。40多年來,乘客在變,沿線村莊在變,人們的生活在變,而一直沒變的,是速度,是票價,更是把日子過紅火的初心。

交通指南

淄博綠皮小火車,開往深山駛向幸福

地點: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桐古渡槽大橋前行500米太河東同古田園綜合體觀光區【大型停車場等候您的到來】

①自駕車

張店、桓臺、周村方向:

張博路—過淄川收費站1公里—上淄川立交橋—往東行走到達青州廟子鎮—南行15公里到達太河鎮即可看到桐古渡漕大橋,前行500米到達停車場(或者直接將車停在渡漕大橋下桐古大集廣場上)

臨淄、濱州、東營方向:

臨淄一諾路南行—辛化路—青州廟子鎮—南行15公里到達太河鎮—過桐古渡槽大橋南行500米到達停車場

濰坊、青州方向:

青州廟子鎮—南行15公里到達太河鎮—過桐古渡槽大橋南行500米到達停車場

②公交

張店公交站:坐1路車,淄川公交站,坐39路車,太河鎮車站下車,步行至桐古渡槽大橋前行500米

淄川公交站:坐39路車,太河鎮車站下車,步行至桐古渡槽大橋前行500米

臨淄公交站:坐67路車,太河鎮車站下車,步行至桐古渡槽大橋前行500米

③綠皮小火車

張店、臨淄火車站上車—西桐古站下車,步行至桐古渡槽大橋下,往南5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