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纳土纳群岛位于南海西南部支海-纳土纳海,属于印度尼西亚廖内省管辖。群岛由272个岛屿组成,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最大岛屿大纳土纳岛,面积1720平方公里。群岛人口总量约9万人,其中85%以上为马来人,其余为华人、爪洼人和苏门答腊人,通用语言为马来语。

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纳土纳群岛位于北纬4度左右,靠近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6℃,年均降雨量2000~3000毫米。该地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盛产椰子、可可、大米和玉米等。该海域还拥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资源储量222万亿立方英尺(即6.3万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46万亿立方英尺(即1.3万亿立方米),占印尼的四分之一。

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纳土纳群岛美景

纳土纳群岛地理位置优越,纳土纳群岛位于南中国海西南边缘,主岛距离马六甲海峡600公里左右,距离新加坡约500公里,距离越南胡志明市800公里,距离我国曾母暗沙400公里,距离海南三亚约1600公里。纳土纳群岛横在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之间,是通过这两个要道进入南海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南中国海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通过该海域巨轮达5~6万艘,是东亚连接中东和欧洲的主要海上通道,东亚国家80%石油进口需要通过该海域。而纳土纳群岛正处于通道要冲位置,堪称南中国海的南大门。

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纳土纳群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纳土纳群岛历史

汉代时期,我国称纳土纳群海域为“涨海”,称“纳土纳群岛”为“涨海崎头”,称“纳土纳岛”为“极大崎头”;自宋代时期,我国海上贸易发达,纳土纳群岛已被作为中国与外国的海域分界,外国来的船只,过了纳土纳群岛或交趾洋,即进入中国海域。明朝时期,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纳土纳群岛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被作为第一驿站,建设大量营房和生活设施,这一时期该群岛被称为“万生石塘屿”。郑和最后一次返航,考虑岛该岛屿的重要性,船队官员上奏朝廷,请示是否驻守“万生石塘屿”,宣宗皇帝得悉,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即留守该岛的人永远不纳赋税。以曾沅芳为代表的一干船工,带着皇帝手谕及各自家眷上岛住了下来,为感谢皇恩,岛民称该岛为“安不纳岛”。后来该岛被荷兰殖民者占领通知,二战时期曾落入日本手中,二战后印度尼西亚联邦成立,该群岛归印度尼西亚管辖。

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郑和下西洋途径该群岛并建立驿站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并不对该群岛拥有过主权,虽然我国明朝曾统治过该群岛,该群岛也居住着大量的华人。但是自清朝以来,我国并没有对该群岛行使过管辖权。2015年11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印尼对中国的南沙群岛没有提出领土要求,纳土纳群岛主权属于印尼,中方也没有表示异议。我国和印尼的争端在于印尼在纳土纳群岛专属经济区有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叠加。

2100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南中国海西南门户,咽喉要道!

中印尼专属经济区叠加示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