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2018年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一个多月以来,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明确了下一步开放的时间表,许多政策已经落地。其它的政策正在有效、有序的推进,开放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服务业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金融业取得的成绩,实力的显著提高离不开改革开放。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截止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超过250万亿元,居于全球第一位。全球十大系统性重要性的银行,中国占了四家,利润和资本的指标都居于前列。中国的股票的总市值在世界居于第二,债权的市值在全球是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整个资本市场和债权市场的结构、广度、深度和发达国家趋于一致,保险业按报废收入已经居全球第二,中国的移动支付和许多金融创新在全国和全世界都是居于领先水平。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易纲对金融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作了相关说明,并提出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需要遵循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

金融业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个行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金融本质上是服务业,通过金融服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节约时间。金融服务得越好,整个经济发展越好,越有效率。无论对内资还是外资,无论对什么样的所有制,对各种所有制,只要能够改善金融的服务,都要鼓励进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开放原则,对各种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都可以依法平等地进入,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金融也是一个竞争性行业,竞争体现在金融是多元化、多样化的,有许多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市场上需要的绝大多数金融服务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所以必然要引入竞争,要竞争就必然要开放,对内、对外都要开放。

第二条原则: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进程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

灵活的汇率机制是整个经济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调节和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器和调节器,有了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很多风险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来不断释放,不断地有效配置资源。同时,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要同步进行。只有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金融业实行双向开放,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整个金融业才能协调发展。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实践过程中,金融业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度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上必须是相协调的。在中国,这一个过程是渐进的,稳步向前推进的。

第三条原则,金融的开放程度,要以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

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开放程度相匹配。只有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金融开放才能够起到促改革、促发展这样的好的作用。所以,在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使得监管能力和开放水平相适应。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一方面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补齐金融管理的短板,做好政策配套,不断健全与金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推动各金融市场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提高监管能力,培养监管人才。

金融的对外和对内的开放,绝不以为这是国门大开,一放了之。在开放的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强依法金融监管,二是要坚持持牌经营。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消费者的保护。

在消费者保护这个问题上,内资和外资也是一视同仁的,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应该承担的风险和后果,金融的服务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有效、越精准、越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越好。

中国金融落地多项开放政策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投资者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要加强风险意识,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金融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推进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完善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依法监管,严格执行金融市场的纪律。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遵循金融开放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进一步的金融业的对内和对外的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