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裡的化學

作為中國人傳統習俗,煙火爆竹是“年味”必不可少的元素。但若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燃放煙花爆竹會對空氣質量產生短期明顯影響,燃放煙花爆竹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大氣汙染、安全事故較多,許多地區已經採取限制措施。煙花爆竹給人們帶來的弊端已經不容忽視,關於煙花爆竹的化學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傳統煙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藥,含有硫磺(S)、木炭 (C)、硝酸鉀(KNO3),反應方程式為:2KNO3+3C+S=K2S+N2+3CO2。部分煙花爆竹還含有氯酸鉀KClO₃和高氯酸鉀KClO4。為了產生絢麗的色彩和閃光效果,有些煙花中加入了鎂、鋁、銻等金屬粉末和無機鹽等成分。不同的金屬和金屬離子在燃燒時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例如: 鋁鎂合金燃燒時會發出耀眼的白色光,硝酸鍶和鋰燃燒時會發出紅色光,硝酸鈉燃燒時會發出黃色光,硝酸鋇燃燒時則會發出綠色光等。為了增強聲音效果,一些煙花爆竹中還會增加氯酸鉀的用量。

點燃煙花爆竹後,木炭粉、硫磺粉、金屬粉末等在氧化劑的作用下會迅速燃燒,產生含碳、氮、硫等有害氣體,金屬氧化物粉塵以及紙屑等汙染物,造成大氣汙染。同時,煙花爆竹產生的巨大聲響,也容易產生噪音公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減少或不燃放煙花爆竹,維護社會秩序,保護生態環境。

審核人:李繼良

煙花爆竹裡的化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