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关于粽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又是一年端午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但粽子虽好吃,却是高黏度、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用时要多加注意,也有几类人群不适宜多吃,这些秘籍,听我一一道来。

一、 哪些人群不宜多吃

1、 老人、儿童不宜多吃

粽子大多是用糯米制作而成,黏性大,老人的消化功能下降,过量食用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儿童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全,过量食用同样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症。

2、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其性温滞气,不易消化,在胃里逗留时间较长,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肠的负担。因此,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患者不适合多吃粽子。

3、糖尿病患者

北方的粽子多以含糖量较高的红枣、豆沙馅为主,过多食用的话会损害胰岛功能,致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关于粽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二、 吃粽子有哪些注意事项

1.忌未熟先吃。粽子必须煮熟了再吃,不然对健康有害。

2.忌存放太久。煮熟的粽子最多只能保存3-4天,吃的时候要再次加热。

3.忌空腹吃粽子。

4.吃粽子不宜喝冷饮。喝冷的东西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会让人感觉到滞胀。

5.睡前最好不要吃粽子。

关于粽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