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来源 | 三声

作者 | 韩玥

当自媒体跨过“元年”的井喷式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内容的主要渠道之一时,有一个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抄袭之易,维权之难

与传统纸媒相比,自媒体抄袭成本之低、维权成本之高,成为抄袭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即使是《罗辑思维》这样的“大号”,此前也陷入过抄袭风波。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然而,面对抄袭,不愿选择沉默的创作者也因举证艰难等客观因素不得不保持沉默。

但好景不长,在利益的驱使下,“聪明”的抄袭者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再走抄袭的老路,开始频繁“洗稿”。

《新京报》曾经起底过一家自媒体公司的做号产业链,该公司员工总数只有个位数,却能够不断产出10万+的高阅读量文章,其方法就是通过大量“洗稿”、文章拼凑的方法来制作贴近用户阅读喜好的文章、“复制”爆款文章。团队的整个工作流程同流水线一般顺畅,每月都能保证有数万元的收入进账。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平台的责任

然而这些数字也只是沧海一粟。

针对这一现象,各家平台都陆续升级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2017年,学者时文静、李亘在《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一文中针对“用户为内容买单的意愿”进行了研究调查,调查对象选择了从未产生过付费行为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0%的人对这一行为坚决抵制,44.64%的人未来有需要会进行付费。

深读|自媒体时代,遏制抄袭之风有多难?

学者时文静、李亘在《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研究》一文中针对“用户为内容买单的意愿”的调查数据

该研究的调查数据再一次验证了优质内容所拥有的强大变现能力,自媒体行业的内容盈利空间还远没有触及到所谓的天花板。

这是平台的责任,亦是解决抄袭之风至关重要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