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中國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類文明的演進正表現為工具的發展。在庫布里克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中,有一個經典鏡頭:原始人類的一根骨頭被扔上天空,落下來的時候已經變成一架航天飛機。不同時期的工具,構成了人類文明史的一個個臺階。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擁有了更為強大的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使人類開拓了自身的生存空間,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一根簡單的木棍,就可以使人完成徒手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就可以使阿基米德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從簡單的工具到複雜的機器,人類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在不斷飛躍著。

工具和機器是神奇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在剛剛誕生的時候,給人帶來的驚奇和欣喜都使人感到如神話一般。

當一種強烈的願望不能被滿足的時候,人們常常幻想有某種神奇的工具或者機器能夠幫助他們達成這種願望。科學出現之後,這種願望與幻想便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而且科學確實滿足了許多這樣的願望:人們渴望保存自己的聲音,就有了留聲機;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人們渴望保存自己的影像,就有了照相機、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攝像機。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奇蹟般的機器一再出現,人們也不斷地渴望著未來有更神奇的機器。這時,科幻作品就成為人們形象地表達這些願望的一個舞臺。人們希望登上太空,就有大量的科幻作品設計出能夠實現星際旅行的機器——梅里愛甚至用炮彈把人們送上了月球。人們希望進入神秘的海底,就有凡爾納在著名的《海底兩萬裡》設計出一個在水中航行的機器——而這個機器已經變成了現實。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科幻作品中最神奇的機器是時間機器。人類已經能夠登上月球,進入海底;但是卻不能到達明天,回到昨天。人們迫切地希望預先知道尚未出現的未來,也強烈地渴望瞭解已經消逝的謎一般的過去。

電影《時光機器》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改編自H.G.威爾斯的同名小說,小說早已成為科幻經典,曾經多次登上銀幕。20世紀60年代曾被現代科幻電影之父喬治·帕爾用作原料,70年代還被改編為電視劇。此次重拍以21世紀電影技術所造就的視聽效果為基礎,毫無疑問要遠遠超過前人。巧的是,新片的導演之一西蒙·威爾斯正是小說原作者H.G.威爾斯的孫子。


小說出版於1895年,正是這一年,電影誕生。時間機器的故事也設定在1895年。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副教授亞歷山大·哈德金博士是時間機器的痴迷者。這一理論被人視為瘋狂,但是亞歷山大終於建造了一部時間機器,並利用這個機器前往未來。在看到了2005年混亂的世界之後,他又去了更遙遠的802 701年——他看到的幾乎是人類的史前時代。威爾斯看到的未來並不比今天更好!

時間旅行會產生許多悖論。因為人不僅是事件的旁觀者,也是參與者。人回到過去參與過去的事件,就會使歷史發生變化。

電影《超人》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中有一段著名的片斷涉及這個問題,超人鍾愛的路易絲因大壩被摧毀、道路塌陷而死亡。超人痛心疾首,這時畫外音響起他父親的警告:“不要改變人類的歷史。”然而,超人還是通過讓地球倒轉,逆轉了地球上的時間,讓路易絲死而復生,讓歷史從那個時刻沿著另一個軌跡進行。

《黑洞頻率》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則是利用一種傳統的設備實現了不同時間的信息交流。生活在同一幢房子裡、但是相隔三十年時間的一對父子通過無線電發報機(其實是同一臺)彼此接發電報,交換信息。生活在過去的父親按照生活在未來的兒子的指點,躲過了一場場災難,從而使歷史不斷被改寫,甚至報紙上的文字都在隨著歷史的改寫而發生著變化。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時間機器幾乎是不可能的。超人就算讓地球倒轉,也不能逆轉時間。目前為止,最有可能實現時間超越的物理機制是蟲洞。著名的科學先生卡爾·薩根在科幻小說《接觸未來》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裡就曾利用蟲洞的這一原理達成時間機器的效果。

時間旅行不僅在物理學上不可能,在哲學上也有很多困難。如果我們能夠接觸未來,看到那個未來,那麼未來就已經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論我們今天怎樣選擇,未來都是那個已經確定的了。然而,我們都願意相信,我們今天的選擇、今天的工作、今天的努力是能夠改變我們的明天的。否則,我們的今天就失去了意義。除非像《黑洞頻率》那樣,歷史被一遍遍地改寫,而那樣歷史也就不成其為歷史了。因為你辛辛苦苦造就的一切,可能因為另外一個人偶然的改動,被替換成完全不同的結果。電影《羅拉快跑》就形象地表述了這個觀念。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然而,《時間機器》的重拍表明,即使科學否定了時間機器,即使從哲學的角度看時間機器使人類的生活失去了意義,人們對時間旅行的幻想依然存在。

總體來說,時間機器是人類的一種樂觀的幻想。但是,在科幻作品中,更多的關於機器的幻想都是令人悲觀的。機器不僅僅是神奇的使人實現夢想的工具,也使人恐懼。人對於機器的怕和愛是並存的。

從表面上看,機器是人制造的,也是由人來操縱的,所以人是機器的主人。在原始的作坊裡,比如鞋鋪、鐘錶鋪、裁縫鋪,的確是這樣。匠人們以家庭為單位工作,自由度非常大;想工作就工作,想放假就放假;有活的時候忙一點,沒活的時候閒一點。他們所使用的工具和機器處於附屬的地位。

但是,西方工業革命開始出現的大機器,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使這樣的人機關係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大機器需要很多人在一起操作,不再是機器放到人的家裡供人使用,而是人必須到機器存在的地方工作,於是工廠出現了。在工廠中,人的活動要根據機器的需要進行安排。人必須遵守一條條為保證機器運行而制定的操作規程,在同一個時間上班,在同一個時間離開廠房。流水線上的工人已經成了流水線上的一個機器零件,這就是所謂機器對人的異化。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最早在電影裡形象地表達機器對人的統治。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雖然《摩登時代》並不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是其中所反映的人對機器的憂慮和恐慌已經成為很多科幻電影的母題。

電影《西部世界》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描寫了一個由機器統治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是一個旅遊勝地,但是前來旅遊的重要人物都被機器人殺死,並被複制的機器人所替代。機器人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於是人與機器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電影中有—個具有象徵意味的細節——機器所複製的“人”與本人在外貌上完全一致。無法區分,唯一的差別是:機器人不會接吻。


《西部世界》是著名科幻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早期代表作,邁克爾·克萊頓是當代科幻大師,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就改變自他的同名小說,另外一部由達斯廷·霍夫曼主演的《深海圓疑》也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這樣一種人和機器的戰爭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所表現。在 計算機技術出現後,機器似乎已經部分地表現出某種智能。

系列電影《未來戰士》就展示了一個世界末日般的未來。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人類與機器展開了殊死的鬥爭。為了在戰爭中獲得絕對的勝利,機器通過時間機器回到過去,要殺死未來的人類反抗組織領袖的母親。人類領袖得知這一陰謀,也派人回到過去保護自己的母親。於是,未來的人類與機器的鬥爭在“現在”就開始了。

這個故事涉及時間機器,同時直接產生出一個時間悖論。根據電影,人類未來領袖的父親就是領袖派回過去保護自己母親的那個未來戰士。

這種人類和智能機器之間的戰爭在電影《黑客帝國》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中達到了一個極端。在《黑客帝國》中,人類不僅完全被機器所統治,而且被機器飼養在一個個營養罐中。人類自以為經歷的一切,其實全是巨大的機器母體對人類的神經所灌輸的虛擬信號,這幅情景令人不寒而慄。


而在另外一些科幻作品中,未來不僅有人和機器之間的戰爭;而且,人本身變成了機器,或者與機器結合起來。《機器戰警》系列所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未來的某個時代,洛杉磯的保安工作被某公司所承包。該公司為節省開支,設計了一個龐大的機器人來進行治安管理。但是,這個機器人的程序還存在很多問題,並且被公司中的野心家所操縱著。與此同時,這個公司還利用一位已經去世的警察的身體制造了一個生物機器,把他的全身用機器包裝起來,成了一個生物和機器的結合體,並重新輸入了程序。後來,這個警察大腦中殘存的記憶喚醒了他的人性。經過艱難的搏鬥,他消滅了那個龐大的機器人,除掉了公司裡的野心家。

在《未來戰士》、《黑客帝國》《機器戰警》這類電影中,機器不再是人類馴服的工具,而具有了某種主體意志,並且這種主體意志與人類的利益是相敵對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人類對技術本身的態度。

儘管科學家與哲學家對於計算機是否能夠具有相當於人類的智力還在爭論之中,而早在1950年,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已經在小說《我,機器人》中建立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或任人受到傷害而無所作為:

第二定律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與第一定律相牴觸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與第一、第二定律相牴觸。

在《鐵甲戰警》中,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三定律的某些影子。

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以誇張的筆法表現了具有情感的機器人在與人相處時所面臨的困境與尷尬。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有了更強大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

愛德華是一個發明家精心設計製作的模擬人,他具有人的外貌和一顆善良的心靈。但是唯一的問題是,他的手是一對靈巧無比的剪刀,因為他的創造者還沒有造好他的雙手就死去了。愛德華隱居在一個神秘的古堡內,後來被好心的佩格發現,把他帶回家來。愛德華成了一個優秀的園藝家,也成了一個優秀的理髮師。之後,愛德華與村裡的人們發生了一系列感情糾葛。最終,愛德華逃離了人群,重新隱居。

這個故事與《弗蘭肯斯坦》的故事在情節和主題上有著驚人的相似。如果出現了一種具有人的心靈和感情,但是不具備人類外貌的特殊的“人類”——無論是機器,還是生物技術造就的怪人,人類該如何與之相處?

工具和機器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使人類具有更大的控制物質世界的能力;同時,也使人類自身可能遭到的傷害更大。這就使得人類對於機器的感情,在敬與畏、愛與恨之間徘徊。人類對機器的怕與愛將是科幻作品的永恆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