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酷爸爸帶著女兒穿行戈壁,徒步尼泊爾,還去北極跑了場馬拉松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小歐說

中歐AMP俱樂部會長、東軟集團副總裁、極限馬拉松跑者…邢波同時扮演著多個角色,並且在每一個角色中都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最讓他驕傲的,卻是曾與女兒在茫茫戈壁看滿天銀河,在尼泊爾珠峰體驗人間仙境,在寒冷的北極點跑馬拉松。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父親——每個人的哲學:為父之道》的編者Michael Austin認為:“ 父親對待生活的方式會成為女兒的榜樣,即使女兒選擇了與父親不同的世界觀,她也會在人生中受到父親榜樣力量的影響。”邢波怎樣以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女兒?女兒對於父親的生活方式又如何看待?明天就是父親節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對特別“酷”的父女。

一起做一些

值得驕傲的事情

作為中國領先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東軟集團的副總裁,企業員工有兩萬多人,同時兼任中歐AMP俱樂部會長等職務,時間對於邢波而言是最珍貴的東西。從大學參與東軟創業至今20多年,他從未停止過在空中飛的忙碌生活,這意味著與家人聚少離多。尤其女兒自小就讀寄宿學校,兩人相處的時間更加短暫,隨著女兒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每一次的相聚更加彌足珍貴

雖然與女兒相處的時間不多,這並不意味著邢波對於女兒的教育完全是“放羊”。

他更加關注的是,如何讓父女相處的時間變得更加有效

“讓一個團隊更緊密的,一定是共同做一些值得驕傲的事情。”邢波是這樣認為的,他也將這一理念植入對女兒的教育中。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邢波認為孩子的成長有一些非常關鍵的時刻,作為父親必須參與其中。比如孩子10多歲的時候,其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她會開始有意無意地感受與探索這個世界。在這個階段,培養其自信與堅毅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說教或學習的方式並不能真正觸動孩子的內心,所以體驗就成為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因此,邢波開始了他獨特的“體驗”式教育。每一次,邢波都會挑選一件在孩子眼中特別“酷”的事情,比如去戈壁看銀河、去尼泊爾徒步、去北極點跑馬拉松等,通過在極致的環境中將兩個人在物理距離和心理上緊緊捆綁在一起,以自己的方式帶領女兒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探索真實的自己

讓孩子學會

與孤獨和恐懼相處

女兒12歲那年,邢波就開始動員她參與“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但直到14歲那一年,女兒才因為“戈壁能看到銀河”這個浪漫的原因,答應與父親一起去挑戰茫茫戈壁。

戈壁成人禮需要在戈壁中徒步四天三夜,全程88公里,孩子與家長分離,通過長距離的行走,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面對戈壁獨特的生態和“能量場”,完成一次對自我的深度探索。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對於14歲的花季少女,戈壁意味著無人區、炎熱的氣候與艱苦的環境,以及未知帶來的恐懼。即使有父親的陪伴,依舊有許多來自環境與體能的考驗。但邢波認為,14歲是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期,女兒性格偏內向,所以他選擇和女兒一起行走戈壁來培養其性格中的自信、堅毅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心

戈壁成人禮的設置非常有趣,在行程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孩子們將與父母分離,脫離父母的保護,獨自面對自然環境嚴苛的戈壁以及漫長而無聊的旅程,他們必須學會面對隨之而生的孤獨與恐懼。

當父女再度相聚,邢波發現女兒這樣獨自面對恐懼的經歷,和自己對女兒的擔心,反而拉近了兩人內心的距離

女兒的表現尤其讓邢波驕傲,她不僅順利走完全程,還在活動結束後,在戈壁迴歸日活動上與幾百位企業家分享自己在戈壁的經歷與體驗。“女兒變得自信,做事的格局也有了很大變化。”邢波這樣評價女兒的變化。

談到14歲那一年的“壯舉”,邢波女兒邢佳雯似乎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整個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煎熬”,甚至調侃盛夏的戈壁居然比上海涼快。但是,某個夜晚父親約自己去看戈壁漫天的銀河,是這次經歷最美好的回憶。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最讓她觸動的,是在戈壁成人禮最後環節,父親給自己寫的一封信,信上說:“你是我血液中流動的生命。”曾經覺得父親很遙遠,突然能真實感受到自己始終在他心中最核心的位置,即使父女間不會有太多語言的表達,即使物理距離遙遠,但無法割斷兩人親密的狀態

“父親陪伴的每一段時光都是精心挑選與準備的。”18歲的邢佳雯回顧14歲那一次的陪伴,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角色定位

是最大的驅動力

對於女兒的學業,邢波的觀點有一些“非主流”,成績從來不是他考量的方面,他甚至沒有送女兒去任何補習班學習。

要有獨立思想,要會表達,要會溝通,要有結果達成。”這一點無論是子女教育還是管理員工,邢波認為都是通用的。

團隊合作就像齒輪一樣,如果特別聽話那你只是眾多齒輪中的一個齒輪,但如果你有相對獨立的思維,懂得溝通,那齒輪之間就能相互配合。

當一個組織的多個齒輪一起配合,就能合力完成更大的事情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因此,當員工與自己有衝突,邢波會說“我選擇投降”,鼓勵員工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但這必須帶有附加條件:員工必須為自己的主張負責。相對於與員工關於公司發展方面的衝突,與女兒更多的是在感情與事件上的衝突,邢波給予女兒獨立決策的權利,但是也會通過“深度溝通”引領她獨立思考。

雖然在成績上並沒有對女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在女兒整個學業中邢波依舊非常有“存在感”。高考前夕,父女倆曾對未來做過多次討論,對於專業選擇,邢波只告訴女兒兩個字:“時勢”。

最終,高考的抉擇並非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一家人緊密溝通後的選擇

對於自己從小到大的優異成績,邢佳雯歸結為角色定位。一年級開始擔任班長角色,成為了一種無形的驅動力,逼迫邢佳雯讓自己努力去配得上這個“角色”。“至少不能讓自己太差。”邢佳雯這樣定義自己的班長角色。

“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的成果。”當發現只要自己投入學習,努力過,總能獲得不錯成績後,邢佳雯便養成了努力學習的良好習慣,這幫助她順利度過從瀋陽轉學到上海的適應期。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當然壓力始終存在,尤其高中進入復旦附中後,面對自由開放的學風,身邊同學對於未來有著各種不同的選擇,或者出國、或者保送,邢佳雯對學習和未來選擇感到焦慮和迷茫。雖然成績起伏,但父母始終告訴她“沒事”。也許是自己對於內心的角色定位,對於學術的熱愛,在多次與父母溝通後,即使對未來依舊不明確,但學會尊崇內心的她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在國內一流學府繼續深造

高考結束後,尼泊爾徒步是邢波送給女兒的“獎勵”。說是獎勵,對於邢佳雯來說這更像“懲罰”,幾乎每一天都崩潰大哭是她最深刻的記憶。

如果14歲那一年的戈壁之行是遊刃有餘,那麼尼泊爾惡劣的自然環境是18歲的邢佳雯所沒有預料到的:湍急的河流,無處不在的水蛭,甚至還有摔倒受傷的風險。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因自己體能跟不上,而拖慢了整個行程。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每天都面臨著極限挑戰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但是,當她看到父親即使同樣害怕水蛭,但看到自己被嚇哭,立即毫不猶豫上前幫她撥下的時候,當爬上4000米海拔後景色陡然變化,兩人彷彿突然闖入人間仙境,這神聖而美好的世界,只有自己與父親獨享。“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值了。”邢佳雯這樣認為。

尼泊爾擁有獨一無二的美景,也正是這份“美”讓尼泊爾成為一個沒有紅綠燈、沒有火車的國家。尼泊爾的徒步之旅讓邢佳雯開始思考自然環境與國家發展的關係,通過與當地導遊、背夫幾天的親密相處,她第一次近距離與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看到他們貧窮卻每天快樂無比,讓她學會思考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最漫長的賽道

父親是永遠的陪伴

如果前兩次是邢波“精心挑選”過的陪伴,那麼與女兒一起去北極點跑馬拉松則是一次意外。在邢波的計劃中,是在女兒大學畢業前開展一次新的“征程”,但沒想到女兒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主動衝了上來,所以他決定提前開始。

出發之前,兩人做了精心準備,包括準備會議、裝備購買、測試、體能訓練、模擬試跑等。

父親對待所有事情認真嚴謹的態度影響了我。”邢佳雯發現,許多隊友到了現場還在為裝備手忙腳亂。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邢佳雯將這種計劃性運用在了北極點跑馬作戰技術中,她為自己設定了12個小時完賽的目標,並且根據體力合理規劃了休息時間並及時調整,最終,她成為最年輕的北極點馬拉松完賽選手。

對於這次北極點跑馬,兩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隨時出現的冰裂危險,不是北極熊,也不是整個過程的艱辛,而是父女倆一起完成的最後三圈的路程。

邢波在完成自己既定的刷新北極連續奔跑個人挑戰紀錄後,設定了一個新目標——陪女兒刷最後三圈。如果能順利完成,女兒就順利完成她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也同時使邢波創造北極連續奔跑最長距離的個人挑戰記錄。在城市或者陸地,這短短几公里看似很輕鬆,但對於已經在北極點零下35度的環境中奔跑了9個小時的人來說,這是何其漫長而孤獨

對於女兒的困境,邢波除了默默在身後陪跑並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只能默默揣測“也許她在心裡罵我”。而因為沒有時間更換已經溼透的衣服,因為陪走使得跑速又提不起來,邢波還必須面對極寒溫度下自己失溫的危險。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但是,所有一切都不能阻止自己陪伴女兒跑完最後征程的決心,因為當時大部分參賽隊員已經完賽,賽道上除了冰與雪空無一人,邢波擔心女兒已經處於身體與心理發生變化的場景,即使自己無法代替女兒奔跑,但必須讓她知道有父親在身後陪伴,她不是一個人孤獨地面對世界

邢佳雯回憶那最後的三圈,大腦的空白與身體的疼痛似乎還停留在記憶裡揮之不去。“看到賽道上已經沒什麼人,只有你一個人在跑,有一種所有人都交卷自己還剛答完第一道題的焦慮感。”這時候父親在身邊的陪伴,邢佳雯覺得理性上很感動,但是卻同樣有著不耐煩,因為當你一腳陷入深雪,即使爸爸在身邊也愛莫能助,並且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你只能依靠自己,所有人都愛莫能助。此時,她也認識到在平時環境中善良的自己在這樣極限的環境下有著另外一面

當邢佳雯最終完賽,看到一位同樣體力較差的隊友一個人跑向終點,與他同來的朋友因為體能較好早已完賽回到營地。“父親果然是不一樣的存在。”她對於父親這個角色也有了不同的認識。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當時的邢佳雯剛進入交大學習,正在為未來去哪裡讀研猶豫不決。進入國內TOP4繼續學業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國外名校則意味著更大的挑戰,對於未知的環境,有許多無法預判的情況。在北極點,因為特殊的氣候環境,沒有WiFi、沒有社交,所有人聚在營地聊天成為最大的休閒娛樂活動。

當邢佳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隊員交流後,她發現跨文化、民族的人們之間的交流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鴻溝,沒有人要求你做一個完美的人。畢竟連北極點都征服了,還有比這更酷的事情麼?這讓她決定迎接更大的挑戰——去斯坦福大學深造。她認為哪怕沒有成功,這樣奮鬥的經歷也是值得的。

生命需要不斷挑戰

珠穆朗瑪並非終點

“跑者”也是邢波身上一個重要的標籤,他曾說:“我跑步就為了兩件事兒:一件,是要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爸爸;另一件,就是影響身邊一千個有影響力的人。”

作為中歐AMP俱樂部會長、中歐體育休閒管理課程班長,他發起創辦AMP24小時精英挑戰賽,現在賽事規模影響已經達到數萬人。然而,他對自己的挑戰一直沒有終點,繼完成7+2(七大洲+兩極)極限挑戰之後,下一個目標將是自己設計一條珠穆朗瑪極限挑戰線路,全程200多公里,路線的特別之處在於將經過一段許多年前前輩攀登珠穆朗瑪時廢棄的路線。重新走上這段珍貴的歷史足跡,意味著對於前人挑戰精神的尊重,是對於人類精神財富的傳承

这位酷爸爸带着女儿穿行戈壁,徒步尼泊尔,还去北极跑了场马拉松

對於女兒,邢波並不希望她傳承自己任何精神,他認為能找到真實的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希望帶領女兒體驗各種極限環境,在最苛刻的環境中卸去社會化環境的外衣,真正認清楚本我,並且學會接受這樣的自己。

父親在邢佳雯眼中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但隨著漸漸長大長高,第一次看到父親的白髮,她意識到曾經偉岸的父親形象似乎也迴歸普通,即使父親現在各方面依舊非常成功,但是時間的流逝,即使是再偉大的成就也無法逆轉。

邢佳雯笑稱“再多的獎牌也不能啃著當飯吃”。父親在外面的世界再如何飛黃騰達,她依舊希望父親能夠享受家庭的快樂。她希望有一天,大家都空閒的時候,能一起度假,享受一下人生。即使父親天天在自己面前嘮叨,“那也有一番樂趣”,她說。

END

我們即將邁入體育產業發展的黃金年代,身處體育產業鏈的企業準備好了嗎?從競技體育到健康中國,如何借勢掘金體育產業?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率先推出

“中歐體育休閒產業管理課程”,旨在全面解讀體育產業、體育經濟、體育營銷以及體娛融合的核心理念,致力於幫助體育俱樂部、體育賽事管理、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體育休閒等領域的高管團隊從容應對體育休閒產業經營與管理所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