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教育|父母有四種,你是哪一種?

關注婦基會|共赴她公益之旅

她教育|父母有四种,你是哪一种?

父母有四種,你是哪一種?

文 | 霧滿攔江

(01)

陳孔銀,與妻子打工在外,艱難求存。

15歲的女兒讀初一,寄宿住校。

前段時間,陳孔銀和女兒通電話。女兒很不開心,說不想讀書了。

她教育|父母有四种,你是哪一种?

怎麼可以不讀書呢?不讀書,如何改變你的命運?陳孔銀諄諄教誨,開導了女兒一番。

然後就掛了電話。

幾天後,有個朋友突然發來一段視頻。

打開一看,竟是可怕的校園暴力。

一群動物般兇猛的小女生,圍毆一個粉紅外套女孩。輪番推搡,拳打腳踢。被欺凌者無力反抗,被打倒在地。

唉,現在的孩子啊,不好好讀書,玩什麼暴力涅……等等!

陳孔銀終於認出來了,被圍毆的女孩,是他的愛如珍寶的女兒!

(02)

視頻上網,做父親的,才知女兒被打。

此時女兒已被打到軟組織多處受傷。

對施暴者……由家長配合校方,加強教育。

加強教育。

陳孔銀懊惱的說:“誰知道發生這事,為什麼被打問她也不說。”

——為什麼孩子不肯說呢?

她教育|父母有四种,你是哪一种?

(03)

有些成年人,諸如老師或家長,當孩子遭受暴力,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反問捱打的孩子:

人家為什麼打你?

……這個問題貌似公允,實際隱含著一個預設的前提:

——既然人家打你,鐵定是你做錯了什麼。

輕鬆一個反問,把事件責任,從施加暴力的一方,轉嫁到了受害人身上。

敏感的孩子,意識到話裡的圈套,就知趣的收聲了。

也有孩子對成年人抱有幻想,努力解釋辨白:我沒做錯什麼。

老練的成年人就會窮追猛打:沒錯人家為什麼打你?怎麼不打別人呢,嗯?

——這又是一個預置前提:施加暴力者,都是善良的好人,他們任何時候都沒錯。如果他們對你施以暴力,那麼錯因必在你。

可孩子明明沒錯!

無力辨白,只能沉默。

她教育|父母有四种,你是哪一种?

(04)

陳孔銀的女兒,之所以遭受到校園暴力,原因只有一個:

對方人多勢眾,而她孤弱無助。

——強勢者,總是要找機會展示力量。

向誰展示力量呢?

——當然是向孤弱無助者。

——你之所以被人欺負,不是做錯了什麼:

——而是你太弱!

(05)

只因你弱,就橫加欺凌,這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錯誤滴。

——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對的事兒?

如果凡事公正,人人講理守法,何以世界各國,都少不了監獄這款標配建築?而且關的都是牛高馬大、心智健全的成年人?

總有些人,按捺不住做壞事的衝動。

如果你孤弱無助,就有可能被他們盯上。

成年人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孩子淪為孤弱,任人欺凌呢?

(06)

父母是孩子的終生老師,與孩子是互動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意思是:父母有四種:

最好的父母,給孩子以成長的能力,當孩子走出門,根本不需要父母。

次一等的父母,努力保護孩子,讓孩子愛你,感激你。

第三等的父母,嚴厲強勢,讓孩子充滿恐懼,有話也不敢說。

最差勁的父母,傷害孩子,拖累孩子,讓孩子厭惡憎恨。

(07)

最好的父母,培養孩子的成長意識與反抗精神,有膽魄不卑陋,陽光開朗,人不敢欺,根本遇不到校園暴力。

第二類父母,對孩子呵護過度,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成長能力。但這類父母最疼愛孩子,聽說孩子受了委屈,就母獅一樣瘋吼著衝上前。可你一轉身,孩子又被人家摁在地上死命的削。所以這類父母最是焦慮。

第三類父母,習慣於居高臨下,用家暴威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對暴力的畏懼屈從,根本不懂得自我保護,最容易淪為暴力的受害者。

第四類父母就甭說了,生活在昏妄無名狀態。他們對孩子的傷害,超過了外界。

我們該做哪種父母,這個事是沒有懸疑的。麻煩的是,有些父母,也是在混沌狀態中長大。父母的父母就稀哩糊塗,沒給父母打好基礎。對於這類父母來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給你再一次的成長機會。

(08)

好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三堂人生課。

第一堂課,是反抗精神。

……呃,人家都是教孩子老實聽話,你卻說要教孩子反抗精神,你想嘎哈?你咋不上天呢?

——讓孩子老實聽話,不是教育。而是有些父母圖自己省心,不負責任的廢掉孩子。至於膽小怕事,只知唯唯諾諾的孩子,一生要承受多少屈辱磨難,這個他才懶得管;

反抗精神,是指孩子對自身權益的勇敢維護。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是你的權益,哪些是過份的要求。權益邊界之內爭取與保護,要鼓勵。權益邊界之外的滋擾有,必加以警示訓誡。

其次,孩子的權益,無非不過是人身安全,財產權,歸屬尊嚴,與個性發展空間,諸如此類。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安全考慮過度,卻對孩子的財產權和尊嚴,不當回事。或是把孩子的玩具隨意送人,或是強行對孩子的壓歲錢平倉,又或是盛氣凌人,喝吼斥罵,無視孩子的人格尊嚴。凡此種種,讓孩子對自身的權利意識模糊,被侵害被剝奪,也不知如何抗辨。

要讓孩子獲得自我保護能力,父母先要尊重孩子的諸多權利。

(09)

好父母第二課:智慧暴力。

有些父母,在得知孩子遭受同齡人暴力時,第一反應是著急:你怎麼不打回去?

——然鵝孩子是不會打回去的。

——如果孩子有這種反抗精神,對方根本不敢動手。

——而孩子之所以缺乏反抗精神,本質上是不懂得如何運用暴力。

暴力有兩種,一種是硬暴力。

就是拳打腳踢,牙咬嘴啃。這種暴力因為智力含量太低,被寫入刑法禁用。校園時期動用暴力者,若無能夠說服成年人的理由,就會遭受責罰。成年了還敢再玩暴力,監獄裡鐵定會為你預備最冰冷的床位。

第二種暴力,是高智力含量的軟暴力。

——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不是辱罵。而是用義正辭嚴的話術,挫敗對手。

高妙的語言暴力,有五個特點:一是聲音要大,中氣十足。二是有理有據,邏輯分明。三是簡捷扼要,不拖泥帶水。四是直指行為,不論動機。五是給對方臺階下,不咄咄逼人。

——人生於世,動手的機會少之又少,動用語言卻是無時不刻。如果你不敢說話,不會說話,這一生會有吃不盡的虧。

父母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大聲說話,大聲提出要求。大聲說出理由——聲音的大小,是一個人氣場的幅射。當你把自己訓練到聲音宏亮,氣勢懾人,別人躲還躲不迭當,哪有膽子敢惹你?

(10)

好父母第三課: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本質是和別人玩在一起的能力。

一是父母要會玩,要愛玩。

會玩的父母,在玩中成長,這就需要玩開放式的遊戲,諸如旅遊或運動。如果只是喝個悶酒打個麻將,舉凡這類環境逼仄的封閉遊戲,很難帶著孩子一起玩。

二是帶著孩子玩,要有意識帶孩子去些成人場合,諸如帶孩子旅遊、聽講座,孩子見多了成年人,對同齡人自然不會滿心恐懼。

三是鼓勵孩子玩,其實讀書也是玩,讀有趣的書,或是用有趣的方法讀書。一個會玩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落單。而且在玩的時候最容易觀察人性,懂得了人性,孩子就不容易受到傷害。

四是教導孩子終身會玩的觀念。我們常說終生學習,其實學習就是最高層次的玩,如果不以玩的輕鬆心態,而是板著一張臉,學習就變成了苦差事。

會玩的孩子,終將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要培養出這種孩子,父母先要玩明白。

(11)

人生成長三堂課:

反抗精神,勇敢對抗那些傷害你的力量,而不可淪為槓精。

智慧暴力,培養你的氣場,切勿毒舌傷人。

合作能力,學會玩,學會快樂的生活。

這三堂課,如果你已經掌握,就教給孩子。

如果你也懵懂,正好跟寶寶一起學。

(12)

善戰者無功,善醫者無名。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健康而成長性的生活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遭遇的問題,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如果說,孩子成長需要勇氣,父母就更需要。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成長或是勇氣,不可能孤零零的冒出來。與虎同臥非善獸,與鳳同飛是俊鳥,成長與勇氣,必然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愛的環境,自然生長。所以在校園暴力面前,責於孩子,莫如責於自己。求之諸外,莫如求之諸內。成長之路,只要父母踏出一步,孩子就會踏出此後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