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倪妮在这个八月正好满30岁,我们问她会对十年后“四十不惑”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她却说,人一旦没惑,也就没意思了。相对艺人身上的各种标签,倪妮的“天生高级脸”人设似乎很难崩塌,但她又出乎意料地不爱聊自己的“颜值”和“衣商”。三字头的倪妮,已经开始厌倦陈词滥调,拒绝一切标签,却享受身体的印记。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倪妮养了两只猫。黑色的,小白;白色的,大乖。她喜欢猫,朋友们叫她“喵总”。

去年倪妮过生日,大乖、小白打架,倪妮拉架,猫爪子抓破了倪妮的手背。第二天,倪妮赶往无锡继续拍电视剧《凰权》,结果留下了疤。

倪妮说,本质上她希望自己像猫,但事实上,她也许更像一只鹅,因为鹅有翅膀,但是不能飞。她向往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但似乎总被一些现实捆绑着。曾经的理想主义者也开始有了对于现实的妥协和对于未知的担忧。

倪妮依然很享受当下的状态,未尽美好,但有烟火气。她摸了摸右手手背上的两处疤痕,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自知,“留着吧,它们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挺好”。

30岁的倪妮放弃了许多曾经的爱好,比如听摇滚、打游戏,逐渐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学会跟自己相处。她不愿意把自己完全曝光在大众视野下,希望给自己多留一点点空间,给未来的创作留下更多可能性。

这背后,是倪妮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尊重和自我抉择标准的重建。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别人眼中的美

入行那天,倪妮就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名利场,不是别人夸你美你就真的美。

别人眼中、口中的倪妮一定是美的。倪妮偶尔恍惚,更多时候是清醒的:那是聚光灯下的倪妮。

常常有人跟她说,你的美很高级、很大气。倪妮很坦诚地说,她并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身上真的具备这些特质,还是只是那些皮囊所现。她一点都不觉得这可以成为自己身上的一个标签,被人称道。她多么希望,他们看到倪妮这七年来感知到的痛苦和终于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倪妮认为自己是“可悲”的,她曾经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人,现在开始意识到要慢慢接受现实,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更不是都可行,“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万般皆经历,此刻的倪妮知其价值,她不再沉迷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创造的理想国,转而踏入混沌的现实,尽力去做好自己能把控的每一部分。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作为一名演员,她所有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认知和表达,都将化作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从出道时的玉墨到2017年的凤知微,倪妮走过了第七个年头。每次接到一个新角色,倪妮都会做足功课,搜集之前看到过的类似的角色,分析演员对角色的塑造和情感表达,尽量让自己处于饱满的学习状态。

随着经历的增加,人也成长起来。倪妮说,越成熟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情感表达的基础。倪妮想要在角色塑造中获得情感掌控力。以前,她总觉得有多少就表达多少,怕别人get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欲望以及自己所有的纠结、思考、决心。

以前,她特别爱听摇滚。后来发现自己一直活在一个特别喧闹嘈杂的世界里,她渴望获得心里平静,渴望孤独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情绪该如何表达”。摇滚,无论从音乐节奏还是歌词上,都是直接宣泄情绪,而作为演员,“更多需要往回拉”。

倪妮想要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她要有好演员的故事和经历,这些人生体验会让一个演员在演绎角色时有底色而不空洞。比起张牙舞爪,倪妮更想要克制,“

记住当下的感受,过了当下的坎儿,想明白、想透了,在未来的表演中才有可能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倪妮想要的克制是“更加合理的克制”。

对于出道七年的倪妮来说,她还在爬坡。“不敢说对每一个情感都理解透彻了”,在她这样的年纪,如果都看透了、想明白了,“也挺可怕的”。倪妮不想在这个年纪“就已经万物皆空”,“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是她求而未得的。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高级”的表演

倪妮喜欢待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的事。一个人也好,几个人也好,她就是需要一个特别自由的空间。比如她想去看电影,她能出门走路5分钟就去看电影。

倪妮试过一些角色,后来导演滕华涛认真地跟她说:“倪妮,你本身是挺欢快的一个人,观众喜欢你身上那种特别真实可爱的东西,在表演时,你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倪妮曾总想呈现所有的美、所有的好,“寻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说她的私心和贪欲在于,“希望自己什么都可以”。但慢慢地,她知道每一个角色“都是在传递自己内心的理解和表达”,而这些“脱离不了自身的束缚和局限性”。

如果现在演的话会不会有进步?倪妮有时候翻看自己演的那些电影,2017年以前,她没有拍过电视剧。看完了她也能理解自己,当下的表演,那就是她能力范围内的所有表现力了。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2017年,她尝试拍电视剧《凰权》,演对手戏的是陈坤,导演是执导过《中国式关系》的沈严。她演一生颠沛、自强坚忍的凤知微。

“每一天都在这个角色里”,收工以后还得背第二天的东西,周而复始七个多月,“必须不遗余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角色上”。倪妮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当倪妮变成一个角色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倪妮和陈坤一样,内心实在而敏感,他们很快就变得默契起来。到后来,两个人没有台词,静静地站在那儿,都能感受到对方心里特别饱满的情绪。“

这种满满的情绪,在你的心里,在你的眼眶,在你的脸上,你最后把它给咽回去,那一瞬间真的是特别动人。”这是倪妮认为的“高级的表演”。

倪妮不是科班出身,对演戏这件事,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和悟性。她喜欢张曼玉,张曼玉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优秀,但她通过自己经历的每一个角色,最后到达了现在的位置。“我都是由一个一个角色的名字拼凑起来的。”角色也给倪妮带来了名利,当然,也留下了表演上的遗憾。

现在的倪妮不再为这些遗憾自怨自艾。她说自己已经过了极度追求自我的阶段,过了那个听着重金属摇滚需要自我宣扬的阶段。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从外到内的修炼

《凰权》拍完以后,她开始常听古典音乐、做冥想,迈入追求内心平静的阶段。

表演指导刘天池告诉倪妮,这是锻炼意念最好的方式,“让心完全静下来,构建并相信自己处在某一个环境里,感受其中,要细腻到体温、皮肤、血管”。

“其实她是在告诉我,怎样去建设自己的内心。”倪妮需要有无比强大的内心才能站在摄像机前,哪怕演的是脆弱、卑微的情感,但内心一定是强大的。

冥想带来了更多的独处时间。倪妮想起认识的一个很有名望的音乐家,他天天跟自己的琴相处八小时以上,这是一段孤独时光。倪妮一直在调节自己的感知力,开始享受这样的孤独。

所有的过往和所有的未知在她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她沉淀过往、担忧未知,感受“三十而立”这个年纪该有的改变和成长,她坚信现在的每一个时刻都会造就更好的倪妮。

更好的倪妮是什么样的?是不喜不悲、不狂妄不卑微的。倪妮不愿意给自己设定一些庞大的世界观和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观,她相信所有内心的流淌都能成为一种信念。她愿意尝试事业上的不可控,保留生活上的可控。

当下的倪妮也许跟别人想象中的不一样,却是她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嘉人封面|倪妮:媚骨天成,不妄不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